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新疆赤芍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方法。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新疆赤芍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新疆维吾尔药材标准》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新疆赤芍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比较。结果:新疆赤芍药用部位含水量在52.1%~40.6%时根部易弯曲,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较高,饮片断面平整,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的工艺参数。新疆赤芍鲜切饮片无组织液渗出,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也高于法定炮制工艺,但饮片断面稍卷曲。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新疆赤芍药材不易干燥,饮片加工炮制时软化时间长、有效成分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精加工炮制的主要工序,探索黄精加工的优化流程方法,为制定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打下基础。方法:试验设计几种产地常用黄精初加工方法和酒黄精传统炮制与一体化炮制对比,考察其水分、浸出物和黄精多糖含量等指标,并综合药材和饮片的性状进行评价。结果:初加工对黄精多糖含量和浸出物影响明显,鲜切后的多糖含量和浸出物最低;炮制后的酒黄精多糖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差异不大,但性状差别明显,一体化炮制的酒黄精更加黑润,而且减少加工工序。其中以先蒸后切一体化炮制最佳,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结论:黄精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具有实施可行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芎饮片产地加工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川芎药用部位不同干燥状态切制饮片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饮片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药典水分测定第二法,对不同干燥状态的川芎药材进行水分测定,制备产地加工饮片。以HPLC法对产地加工饮片及传统炮制饮片进行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趁鲜切制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当含水量降至22%~38%时,不仅适宜切制饮片,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相近。结论:对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再进行饮片切制的产地加工方法,不仅简化饮片生产流程,而且能更有效的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芩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黄芩不同干燥状态切制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探讨黄芩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测定黄芩的含水量并切制饮片,HPLC比较测定各饮片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药材含水量在28%~42%时,不仅易于直接切制饮片,且饮片无变绿现象,浸出物及黄芩苷、黄芩素含量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相近,可以作为黄芩饮片产地加工炮制的工艺条件。结论: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可简化饮片生产流程,有效地避免因黄芩苷水解导致的饮片变绿现象,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5.
易方  刘会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6):173-177
目的:研究"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黄精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探讨其工艺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方法:按最新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对"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的黄精药材及饮片进行质量评定,对其外观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进行研究.结果:各批次黄精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成本,其生产出的黄精药材及饮片质量合格,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楼市售饮片进行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分析,以期为重楼的质量评价和重楼饮片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建立了重楼饮片浸出物测定方法,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对重楼饮片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重楼饮片外观性状及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结果:重楼饮片浸出物含量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云南产地浸出物的平均含量略小于四川产地浸出物含量;市售重楼饮片大部分为厚片,少数为段,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重楼”炮制项“切薄片”的规定;重楼饮片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四川产地重楼饮片皂苷含量略大于云南产地,多数重楼饮片所含皂苷以重楼皂苷Ⅰ,Ⅱ,Ⅶ为主,少数样品重楼皂苷Ⅵ含量较高,可能存在掺伪现象。结论:为保证临床使用需求及药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饮片炮制项、含量测定项,并补充性状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桔梗饮片进行外观评价评分;并进行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HPLC-ELSD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制备的桔梗饮片的外观、浸出物含量和桔梗皂苷D含量不同,其中干燥至一定程度切制法制备的桔梗饮片优于药典法等方法。结论: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桔梗饮片质量影响不同,自然干燥至一定程度切制法制备的桔梗饮片综合质量评价较高,且方法简便、省时省力、适合产地加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炮制方法的黄精饮片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今后黄精的加工炮制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根据。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浸出物、灰分、水分以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甲状腺素片诱导小鼠阴虚模型并评价不同黄精饮片滋阴效果。结果:黄精不同炮制品在薄层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和薯蓣皂苷元对照品的在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一致,检查项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相关规定;酒蒸后黄精滋阴作用有所增强,且以先切的酒黄精饮片强于先蒸的酒黄精饮片。结论: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后续黄精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苦参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苦参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结果:苦参药用部位含水量在45%~40%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苦参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天麻饮片炮制方法。方法通过鲜切法加工工艺及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天麻饮品的加工,并采用蒽酮-硫酸法进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炮制方法使方法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高低不一致,其中真空冷冻干燥饮片多糖含量最高,余下自高到底排序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鲜切法加工工艺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通过不同炮制方法,测定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的研究,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完善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茯苓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以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对照品及茯苓对照药材同时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茯苓药材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残留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为指标,建立了茯苓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指标,建立了茯苓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批次药材和饮片的测定结果,建立了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了茯苓的【含量测定】项,修订了其【薄层鉴别】和【检查】项,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天麻多糖(GPS)含量影响.方法 采用鲜切烘干法、鲜切冷冻干燥法、半润透切片、浸润切片等方法加工天麻饮片.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结果 蒽酮-硫酸法测定样品时,供试液在2 h内显色稳定,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加工炮制方法所得饮片其多糖含量不一致,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饮片最高,其次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行.鲜切法加工工艺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研究结果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宣木瓜配方颗粒"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相关性评价方法,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P-HPLC测定药材、饮片、提取物和配方颗粒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265∶35∶0.1∶0.0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6 m L·min~(-1),柱温25℃,分析其色谱图特征。结果:5批宣木瓜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由其炮制的饮片、加工的提取物和配方颗粒制成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相对稳定;药材、饮片、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均有6个共有峰,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建立的方法能表征宣木瓜药材-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在活性成分群组成上的一致性,可用于宣木瓜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白芷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白芷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方法。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白芷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白芷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比较。结果:白芷药用部位含水量在29%~21%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白芷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产地炮制加工工艺制备的黄芩饮片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标准的提高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测定方法,对10批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一步测定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不同批次的样品在水分、浸出物和灰分含量方面略有差异。结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黄芩饮片质量标准,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有了较大提高,可以有效地用于控制黄芩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传统和趁鲜加工工艺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传统及趁鲜加工所得桔梗饮片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趁鲜加工制得的桔梗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且趁鲜工艺节约了加工时间。结论: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所制饮片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目前市场上首乌藤饮片的质量及现行质量标准的可行性。并深入探讨导致市售首乌藤饮片二苯乙烯苷含量普遍低于中国药典标准的原因。方法:依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对市售首乌藤饮片二苯乙烯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性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各个结果进行分析验证。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150 mm×4.6 mm,5μm)色谱柱,其他色谱条件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相应项下相同。结果:经检验首乌藤共168批次,含量低于限度的有92批,经分析,含量低于限度的主要因素经分析有栽培种植问题、炮制不规范等。结论:市场上首乌藤饮片质量较差,需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18.
山东荷泽牡丹皮产地加工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海  张欣  宋磊  谭鹏  姜虹玉 《中成药》2005,27(10):1162-1165
目的:探讨牡丹皮产地加工饮片的可行性并考察其质量.方法:通过产地加工调查,比较牡丹皮直接切制,熏干和直接晒干饮片醇浸出物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牡丹皮入药以连丹皮为优.结论:牡丹皮饮片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具有可行性和规范化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为实现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鲜药的烘制温度、切制时药材含水量、切片厚度、饮片烘干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知母中指标性成分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含量及饮片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优选知母产地加工工艺。以酵母致热大鼠模型体温变化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饮片的解热作用;以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值、胰岛素含量、糖化血清蛋白含量为指标,比较2种工艺所得饮片的降糖作用。结果知母于50℃条件烘制11 h(药材含水量45%~50%),于滚筒中撞去毛,脱毛时间30 min,切4 mm厚片,于50℃条件下烘干为最佳加工工艺;一体化工艺饮片指标性成分含量及降糖作用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传统工艺饮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解热作用略优于传统饮片。结论本实验所优选的知母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切实可行,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温莪术传统加工法与直接生切干燥法的饮片内、外在质量。方法:检测比较饮片外观性状、挥发油含量、姜黄素和=牛儿酮含量、醇浸出物及灰分含量。结果:除醇浸出物生切片略高于传统加工饮片外,其余有效成分含量传统饮片明显高于生切片,且酸不溶性灰分低于生切片。结论:综合比较两种饮片内外在质量,传统饮片优于生切片,传统加工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值得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