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后肺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相近,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98例,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及炎症控制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后改良Rankin(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id,2周为一疗程;两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监测每日血压,治疗前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97±2.20)分及(7.20±2.8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7天内的血压监测,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不同程度升高,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TCD结果,两组的脑血流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7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4±3.9)分,(34.6±10.1)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3±4.1)分,(35.0±9.8)分,观察组治疗后为(8.4±4.0)分,(85.3±10.0)分,对照组治疗后为(13.2±3.7)分,(71.2±7.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75.6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发病时患者血浆tPA含量、PAI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血清BNP、D-D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按NIHS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测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g/L)。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VEG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糖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改善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老年脑小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MMSE、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病人TG、LDL-C、脂蛋白a(Lp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MoC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TG、LDL-C、Lpa以及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5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福辛普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10mg/d,入院后当天和治疗后2周采血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与活性、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AI1含量与活性升高,tPA活性降低(P均<0.01);治疗后2周福辛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浆PAI1含量与活性明显降低(P均<0.01),tPA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纤溶活性降低,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其纤溶活性,对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及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照组单纯使用丁苯酞,随访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再发脑出血和再发脑梗死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恶变或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早期溶栓治疗后,能减少再发出血和再发梗死比例,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及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表达。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提取内皮祖细胞进行数量和细胞集落的比较。利用ELISA法和底物发光法检测EPC分泌tPA和PAI的浓度和活性;用RT-PCR法检测EPC的tPA和PAI mRNA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EPC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3.1±1.8比56.7±2.4,P<0.05),形成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P<0.05)、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EPC的tPA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AI表达增强。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PCI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缓慢输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分数均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指数(BI)分数提高,且观察组NIHSS分数比对照组低,BI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IL-6、CRP、Hcy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SE和应激因子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缓解应激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尤瑞克林注射液,记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虽略高于对照组(8.89%),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老年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G蛋白耦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Apelin-13)、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Klotho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老年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巴氏指数(BI)、运动功能(FM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I、FMA和NDS评分及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NDS评分、Apelin-13、FGF23、Klotho水平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FMA和BI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FMA和BI评分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I、FMA和NDS评分疗效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通络扶正汤可改善老年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清Apelin-13、 FGF23、Klotho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尿酸(UA)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A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降脂、改善机体微循环、脑细胞活化剂等方案治疗;丁苯酞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高压氧治疗。对比3组治疗效果及治疗2、4 w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Ang)-2、TGF-β1、U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ADL评分、NHISS评分及血清VEGF、Ang-2、TGF-β1、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NHI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治疗4 w后,联合组总有效(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和丁苯酞组(62.50%)(P0.05);治疗4 w后,3组血清TGF-β1、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TGF-β1、U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3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于治疗2 w后达到高峰,并于治疗4 w后下降,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血清VEGF、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调节VEGF、Ang-2水平,改善血清TGF-β1、UA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两组均进行UAP的常规治疗,A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P<0.05);②治疗后A组tPA水平明显升高,PAI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B组tPA、PAI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③两组的SICAM-1、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A组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UAP疗效肯定,且可以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