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菌菌群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道菌群对人体能量代谢、肠道功能、免疫系统、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定植真菌菌群虽在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极少,但对肠道菌群内稳态平衡的维持作用显著。真菌菌群不仅通过细胞壁上的多种抗原复合物激活人体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而且还参与促进肠系膜和肠道周围免疫淋巴系统的成熟,涉及多系统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肿瘤、乙型肝炎、侵袭性肺炎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的病理生理过程。肠道真菌菌群在肠道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得到关注。以下将对其在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和炎性肠病中的关键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类似于人自身的基因,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比作“人类的第二指纹”。肠道菌群在人出生后3年内进展最快,而这也正好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肠道菌群或微生物组成也会发生变化。脑肠轴在大脑与肠道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脑肠轴进而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肠道菌群在成人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较多,而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尚较少,主要疾病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及青春期抑郁症等。因此,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体肠道中存在数百种菌群影响宿主消化、营养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免疫缺陷性肠病、脂泻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被认为可通过减缓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免疫应激治疗上述疾病。本文对人体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的关系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大龙  钱智勇 《职业与健康》2022,(24):3451-3456
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生存质量。其病因尚不明确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胃肠道通过肠脑轴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肠道菌群失调往往引发为神经系统症状,说明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我们通过肠道菌群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人体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即共生菌群,这些菌群的基因总和称为微生物组。存在于人体中的各种菌群和微生物组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关系,具有防御外源性感染、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平衡、营养与代谢等生理功能。肠道共生菌群的紊乱则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细菌感染和结肠癌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海藻来源岩藻多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岩藻多糖、慢性代谢性疾病、肠道菌群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查找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与总结。结果岩藻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代谢、抗菌和抗凝血等多种健康功效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能量摄取,调节机体的营养代谢。岩藻多糖可调节代谢性疾病的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进而调节糖脂平衡,改善肠道炎症。结论岩藻多糖在慢性代谢性疾病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减少手术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海藻源性岩藻多糖在调整机体代谢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7.
与微生物感染相关的疾病负担日益引人关注,随着高通量测序等微生物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和研究既往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成为可能,也使得口腔微生物在全身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该文探讨了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内外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并就一些目前研究中关联性较明确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胰腺肿瘤、结直肠肿瘤等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研究口腔微生物在全身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癌性恶病质严重影响肿瘤病人短期和长期临床结局。近年来,肠道菌群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为癌性恶病质的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积累了大量新的研究证据。肠道菌群参与了骨骼肌、脂肪组织、消化道、炎症反应、营养代谢等恶病质发生相关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癌性恶病质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氧化三甲胺(TMAO)与冠心病的关联已得到多个队列研究的证实,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特点以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中老年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及抗生素认知水平对其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影响,为加强COPD患者的抗生素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6 — 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中山、佘山和泖港4个社区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随机抽取3500名 ≥ 40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患病情况及抗生素认知水平对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影响。  结果  上海市松江区最终纳入的3184名社区居民中,患COPD者259例(8.1%);抗生素认知水平得分为0、1、2和3~4分者分别为969人(30.4%)、461人(14.5%)、1462人(45.9%)和292人(9.2%);自我使用抗生素者537人,抗生素自我使用比例为16.9%;在调整了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吸烟情况、是否运动、有无睡眠问题、有无消化系统疾病、有无呼吸系统疾病、有无咳嗽咳痰症状、有无气促症状和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松江区 < 60岁患COPD社区居民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为未患COPD社区居民的3.31倍(OR = 3.31,95%CI = 1.11~9.90), ≥ 60岁患COPD与非患COPD者社区居民自我使用抗生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进一步调整年龄因素后,上海市松江区抗生素认知水平得分1、2和3~4分社区居民自我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为抗生素认知水平得分0分社区居民的0.26倍(OR = 0.26,95%CI = 0.18~0.36)、0.17倍(OR = 0.17,95%CI = 0.13~0.22)和0.17倍(OR = 0.17,95%CI = 0.10~0.26)。  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 ≥ 40岁社区居民抗生素自我使用比例较高,COPD患病情况和对抗生素认知水平较低会增加抗生素的自我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CA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CAD的发病机制显著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能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CA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对肠道菌群与CAD发病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的阐述,为CAD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作为多种慢性肝脏疾病进程中的发展阶段,具有发病率高、症状重、预后差的特点.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文就肠道菌群对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以往人们认为甲烷是一种生理惰性气体,不参与生物代谢过程.近年来,人们对甲烷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其与肠道疾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甲烷对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肠道稳态失调受到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脂饮食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破坏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诱发肠道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肠道稳态失衡,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发生。该文对近年来高脂饮食通过菌群代谢产物对肠道稳态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肠道菌群自定植起,随着年龄增长,需历经多次改变才能最终形成微生物稳态。本文主要介绍婴幼儿肠道菌群受分娩阶段、喂养方法、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疾病因素、药物使用后发生的改变,及其在肠道免疫功能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肠道菌群自定植起,随着年龄增长,需历经多次改变才能最终形成微生物稳态。本文主要介绍婴幼儿肠道菌群受分娩阶段、喂养方法、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疾病因素、药物使用后发生的改变,及其在肠道免疫功能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是指外部尺寸或内部结构中至少一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在食品和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人体有暴露风险。肠道菌群参与人体循环和代谢的调控,菌群紊乱可能造成炎症反应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碳纳米颗粒等多种纳米颗粒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一种最常见的全球性慢性病,属于身体各系统出现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肾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有难以控制的恶性高血压发生,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及治疗仍然是全球性的一个热点难题.肠道菌群在多方面影响着人体健康,包括影响宿主的代谢吸收能力、抗感染能力调节生理功能、抑制致病菌等等.肠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肠道菌群对芹菜素的代谢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的新鲜粪便,用人工肠液溶解后加入芹菜素标准溶液,37℃厌氧孵化后采用(RP-HPLC)方法对芹菜素的代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孵化后1 h芹菜素迅速被肠道菌群代谢,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芹菜素被大鼠肠道菌群代谢降解的速度放缓.结论 在离体条件下,芹菜素容易被大鼠肠道菌群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平衡在肠炎类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作为观察组,符合国内现行的炎症性肠病(IBD)诊断标准且均为活动期患者;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取上述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菌群分析。结果观察组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7.92±1.07)、(3.82±1.21)、(7.51±2.35)、(6.32±1.24)CFU/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7.50%、23.75%、50.00%、67.50%,高于对照组的62.50%、10.00%、25.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相比对照组出现紊乱现象,其中肠球菌和酵母菌等条件性致病菌增加,导致原有的菌群平衡被破坏,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多可能与机体的自我保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