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115例行腹部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资料,记录每侧副肾动脉的有无、支数及其直径、长度和入肾部位,比较副肾动脉解剖特点的差异。 结果 副肾动脉有Ⅰ支型、Ⅱ支型及Ⅳ支型。左侧副肾动脉发现率>右侧,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副肾动脉发现率>女性,有统计学差异。副肾动脉的直径在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下极不同部位入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极入肾者多见。 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副肾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简便、准确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肾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肾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对106例无肾相关疾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薄层获得原始图像,后处理使用容积再现(VR)、3D最大密度投影(3D-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分析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对肾动脉的显示,特别是变异血管的显示.结果:106例均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位置、起源、走向、分支及变异情况.共检出血管正常患者53例,左侧副肾动脉共21例,右侧副肾动脉16例,双侧副肾动脉9例,肾动脉过早分支7例.结论:256层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肾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VCT)三维成像在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解剖关系中的可行性。 方法 使用MVCT扫描机对81例猪肾行螺旋CT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三维成像,以观察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 结果 全部81例猪肾标本均能显示肾动脉和集合系统的解剖关系。每个猪肾均只有一条动脉,肾动脉的一级分支有2支型和3支型两种,其中2支型占97.53%(79例),3支型占2.47%(2例);2支型中91.14% (72例)分为上极支和下极支,8.86% (7例)主分支为背侧支和腹侧支;所有标本中这2条动脉(背侧支和腹侧支)均供应肾上盏群;肾脏背侧中央区由1条起源于上极支的背侧动脉供应的占48.15%;供应肾脏腹侧中央区的动脉由水平分布在肾盂腹侧表面的分支血管组成的占82.72%;肾动脉下极支供应肾下盏群腹侧和背侧表面的占85.19%,而14.81%的背侧表面由来源于上极支的背侧动脉供应。 结论 MVCT三维成像可以作为研究猪肾动脉和集合系统解剖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影像资料.方法:对160例成人进行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统计测量肾的体积、肾动静脉、副肾动脉.所得数值按年龄、性别、侧别进行分组统计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平均体积左侧(148.88±26.397)cm3,右侧(141.25±29.09)cm3,左右侧别无差异,男性组大于女性组.两侧肾动脉起点右侧高于左侧占优.左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平均79.39°,右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平均71.14°.肾动脉长度:左侧43.08 mm,右侧52.56mm,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夹角分别为69.93°、67.23°.肾静脉长度左侧长于右侧.副肾动脉出现率为28.75%,入肾上极者多于入肾下极和肾门;副肾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者占26.27%,起源于同侧肾动脉者占73.73%.结论:肾体积大小男性略大于女性,左右侧无差异;肾动、静脉长度、内径左、右侧存在差异性,但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the Adamkiewicz artery,AKA)解剖位置的显示情况。方法本院72例行脊髓动脉CTA造影患者,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寻找前大根动脉,并根据在解剖上的连续性和图像质量对其显示情况进行分级。结果前大根动脉作为脊髓的主要供血动脉,走行在左侧椎间孔者占74.0%,右侧椎间孔者占26.0%,位于T9-L1水平者占79.5%。全部病例图像质量为优秀的显示率为63.9%,一般者显示率为23.6%,而且非血管畸形组AKA显示率高达98.1%。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AKA的解剖位置,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术前供肾血管的影像学评估对选择合适供肾及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显影对活体供肾血管的显示水平。 方法:术前对59例活体供肾者进行CT血管显影检查,三维重建肾脏动脉显像,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血管情况,并与术中描述的血管情况对比。分析CT血管显影检查肾脏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结果与结论: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肾动脉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6% ,90.5%。50例供肾为单支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1%,92.9%。在6例有两支肾动脉供肾中,螺旋CT血管显影敏感性和准确度均下降为83.3%。3例供肾有3支肾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66.7%。螺旋CT血管显影对多支肾动脉总的诊断准确度为77.7%。说明无创、立体直观的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可以准确地预测90.5%以上供肾动脉血管情况,是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胆囊动脉正常解剖、起源变异,研究其对胆囊切除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在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或CTA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测量胆囊动脉横径、起源距离。 结果 215例胆囊动脉中大多数是单支型,其中两支型胆囊动脉4例,共计219支胆囊动脉,男128支,女91支。正常起源于肝右动脉183支,占83.6%;起源变异36支,占16.4%。胆囊动脉正常起源和起源变异在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183支正常起源于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起源距离测量,男106支,平均(33.15±11.75)mm,女77支,平均(27.54±12.94)mm,胆囊动脉正常起源距离在不同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P <0.05)。胆囊动脉横径测量,男106支,平均(1.95±0.34)mm,女77支,平均(1.92±0.34)mm,正常起源胆囊动脉横径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256层螺旋CT能明确观察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起源变异,为胆囊术前做好评估,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浙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肾动脉影像特征,为临床肾动脉介入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 方法 抽取浙江省丽水市10个城镇社区常住人口中45~75岁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问卷资料,行肾动脉CTA检查,采用西门子FORCE CT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肾动脉的起源、结构,入肾位置及变异等情况,按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3090例,男1447例,女1643例,男性和女性在吸烟、饮酒、身高、腰围、舒张压、脉压、服用高血压药物、服用糖尿病药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男性和女性双侧肾动脉的长度和外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动脉长度和平均外径左侧为(37.43±13.73)、(6.37±6.6)mm,右侧为(24.52±25.5)、(4.4±2.67)mm。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均以大于45 °为主,男性左72.3%,右70.9%;女性左74.8%,右71.8%。肾动脉开口位置集中在第2腰椎和第1腰椎(左L2 67.8%,L1 30.1%);(右L2 75.9%,L1 20.4%),肾动脉开口位置均为右侧较高(男56.7%,女56.6%)。肾动脉经肾门入肾为主(男48.5%,女47.6%)。肾血管走形左侧以上斜型为主,右侧以平直型为主,两侧有统计学差异(P=0.00)。肾动脉变异的发生率男性24.5%(95% CI 22.3% ~26.8%),女性22.3%(95% CI 20.3% ~ 24.4%)。男性副肾动脉检出率为15.4%(95% CI 13.5% ~ 17.3%),女性为11.1%(95% CI 9.7%~12.7%)。单侧副肾动脉发生率为15.0%,双侧为3.9%。 结论 运用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肾动脉结构及其变异情况,男性和女性肾动脉的变异差异较大,术前行肾CTA检查可明确肾动脉结构和变异,有利于肾动脉介入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观测藏族成人肾动脉变异,为临床肾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回顾1218例接受全腹MSCT增强检查的藏族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明确有无副肾动脉及肾动脉过早分支并计数,按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试人群中副肾动脉检出率为32.59%(397例,95%CI 29.90%~35.22%),男性检出率为34.59%(247例,95%CI 32.10%~38.08%),女性检出率为29.76%(150例,95%CI 25.77%~33.75%),男、女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Z=-1.771,P=0.077)。397例患者中共计519支副肾动脉,右侧53%(277/519),左侧46%(242/519)。右副肾动脉平均直径为(0.30±0.89)cm,左副肾动脉平均直径为(0.30±0.90)cm,双侧副肾动脉直径无统计学差异(t=0.045,P=0.964)。肾动脉过早分支检出率为25.86%(315例,95%CI 23.40%~28.32%),315例患者中共计358支肾动脉过早分支,右侧44%(161/358),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评估心肌桥及伴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检查并于30 d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1例患者相关资料。统计多层螺旋CT和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及检出心肌桥的位置分布;并测量心肌桥的长度,CT血管成像评估载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冠脉分支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结果 256层螺旋CT检出16例患者共18段心肌桥,检出率为15.84%,其中最常见的心肌桥部位是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为16段,出现率为88.89%(16/18)。CAG仅检出4例患者共4段心肌桥,检出率为3.96%。256层螺旋CT测量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27.20±16.30)mm,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狭窄程度≥50%有5段(27.78%),CAG证实的CTA评价的载MB-MCA血管节段近段狭窄程度≥50%有6段(33.33%)。结论 256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更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结构,并可观察伴发血管的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分布规律,期为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随机收集100例无血管疾病的脑部多层螺旋CTA影像资料,利用其自带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大脑前动脉的影像解剖学结构。 结果 (1)测得大脑前动脉各段的数值,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内径及A1-A2夹角左右侧有统计学差异;(2)大脑前动脉走形变异率20%(20/100),其中左侧A1段优势征9%,右侧A1段优势征5%,左侧A1段缺如1%,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1%,左侧A4、A5段代偿供血1%,右侧A1段优势征合并同侧A2~A5段狭窄(由左侧A2~A5段代偿供血)1%,A4、A5共干1%,双侧A1段畸形1%;(3)大脑前动脉单干型71%,双干型29%。 结论 多层螺旋CTA能清晰立体地显示大脑前动脉的全长和主要分支及其解剖变异;大脑前动脉的变异复杂,左右差异显著,可为临床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描述肺静脉的解剖变异并分型,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和心胸外科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应用MS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成像(MIP)和容积重建(VR)观察肺静脉解剖结构,对其分型并统计出现频率。结果共同静脉出现率38.8%,副肺静脉出现率14.8%,均无性别差异。左心房-肺静脉连接方式可分4型:标准型最常见,有130例(52%);共干型83例(33.2%),是最常见的变异类型;副静脉型23例(9.2%);混合型14例(5.6%),最少见。两侧肺静脉引流模式的变异率为54%,右侧26.8%,左侧42%,均无性别差异。结论肺静脉具有较大变异性,MSCT可详细显示肺静脉,是研究其解剖结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血管铸型标本和三维重建血管技术探讨胎儿甲状腺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经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灌注填充剂,解剖观察及测量17例18~37周胎儿的甲状腺动脉;将CT扫描铸型标本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甲状腺动脉三维重建。 结果 胎儿甲状腺上动脉可起源于颈外动脉第1分支(79.4%),或起源于颈总动脉(14.7%),或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5.9%);胎儿甲状腺下动脉可起源于甲状颈干(76.5%),或起源于锁骨下动脉(23.5%)。胎儿甲状腺动脉分支及分布恒定。与成人甲状腺动脉相比,胎儿甲状腺动脉起始位置无明显差异;其分支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了解胎儿甲状腺动脉的起始位置及分支分布特点,对宫内胎儿发育研究或新生儿临床手术具有指导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联合后处理容积重建(VR)技术显示右肺上叶静脉,对其解剖结构进行分类。 方法 95例患者行肺动静脉造影,应用VR技术显示右肺上叶静脉,研究其分支类型及引流静脉归类概况。 结果 (1)右肺上叶前静脉有多支,95例患者共268支,走形复杂,主要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和尖段血液,有18例走形于右肺水平裂,收集右肺上叶前段和右肺中叶的血液;右肺中央静脉为1支,共95支,走形于右肺上叶前段和尖段支气管中间;右肺上叶后静脉较少出现,共14支,其中5支直接汇入左心房。(2)右肺上叶肺静脉分型中,“前+中央静脉”型最为常见,有81例(85.2 %),“前+中+后静脉”型14例(14.8%),单纯的“前静脉”型和“中央静脉”型本研究未发现。 结论 MSCTA联合后处理VR技术可以真实直观地显示右肺上叶静脉的分支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肝固有动脉的解剖结构,探讨肝固有动脉的分支分型及变异率,为肝脏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统计和分析肝固有动脉的分支分型情况,测量其相关数据.结果 本组肝固有动脉主干长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