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减少巨乳缩小成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再塑较完美乳房。方法 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 ,保留乳房上下方垂直真皮乳腺双蒂瓣 ,切除两侧弧型切口与双蒂之间的皮肤乳房组织巨乳缩小手术 ,于 1994~ 1997年为 6例 11只乳房作缩小成形术。结果  11只巨乳缩小外形恢复良好 ,未见乳头乳晕坏死及感觉减退或丧失等各种并发症 ,更加符合生理 ,疤痕隐蔽。结论 本术式设计简单 ,安全可靠 ,符合解剖与生理功能 ,实现了泌乳、感觉、外形三者和谐的统一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减少巨乳缩小成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再塑较完美乳房。方法 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保留乳房上下方垂具皮乳腺双蒂瓣,切除两侧弧型切口与双蒂之间的皮肤乳房组织巨乳缩小手术,于1994~1997年6例11只乳房作缩小成形术,结果 11只巨乳缩小外形恢复良好,未见乳头乳晕坏死及感觉减退或丧失等各种并发症,更加符合生理,疤痕蔽。结论 本术式设计简单,安全可靠,符合解剖与生理功能,实现了泌乳、感觉、外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垂直双蒂真皮瓣在巨大乳房缩小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例巨乳症病例。采用垂直双蒂真皮瓣进行巨乳缩小。结果 7例完全成活。乳头乳晕无并发症。2例术后双侧乳房大小稍不对称。而且其中1例右侧外观欠佳。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重度乳房肥大的整形。但较长的乳头乳晕真皮蒂的位置和固定对术后乳房外形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迎春 《当代医学》2007,(9):101-102
目的 阐明改良垂直下蒂瓣法巨乳缩小成形术中的优点.方法 有几何数学原理进行受区乳晕和新乳晕的设计,改进了传统的垂直下蒂瓣法,应用于临床36例.结果 本组36例中36例71侧均圆满完成,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外形效果满意,乳头勃起满意;1例1侧乳头乳晕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0.5~5午,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垂直下蒂瓣法是目前巨乳缩小成形术中一种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迎春 《当代医学》2007,(5):101-102
目的 阐明改良垂直下蒂瓣法巨乳缩小成形术中的优点.方法 有几何数学原理进行受区乳晕和新乳晕的设计,改进了传统的垂直下蒂瓣法,应用于临床36例.结果 本组36例中36例71侧均圆满完成,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外形效果满意,乳头勃起满意;1例1侧乳头乳晕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随访0.5~5午,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垂直下蒂瓣法是目前巨乳缩小成形术中一种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垂直双蒂法和Marchac法在巨乳缩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巨乳缩小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例巨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中重度巨乳采用垂直双蒂法,3例轻中度巨乳采用Marchac法,观察术后乳头乳晕血液循环,感觉及乳房外形。结果:8例患者术后乳头乳晕血液循环、感觉良好及乳房外形满意。结论:垂直双蒂法适用于中重度巨乳症,Marchac法适用于轻中度巨乳症。  相似文献   

7.
角膜瓣蒂在上方与鼻侧的LASIK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瓣蒂在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效果。[方法]选用旋转式角膜刀制作上方蒂角膜瓣LASIK 418例(804眼),用平推式角膜刀制作鼻侧蒂角膜瓣LASIK 108例(202眼),对两组蒂部不同位置的角膜瓣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2年裸眼视力上方和鼻侧蒂组分别为(5.01±0.15)和(5.00±0.1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制作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方蒂组低于鼻侧蒂组,切缘出血上方蒂组大大减少(P<0.005),干眼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上方蒂组高于鼻侧蒂组,3月后两组均降低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方和鼻侧蒂组均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远期随访2年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角膜瓣稳定性上,上方蒂优于鼻侧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双环法、Lejour 法与垂直双蒂法在乳房下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 2017 年2 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诊治的67 例乳房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纳 入双环组23 例,Lejour 组26 例,垂直双蒂组18 例,比较3 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Lejour 组温哥 华瘢痕评分低于双环组、垂直双蒂组(P <0.05)。Lejour 组满意度高于双环组、垂直双蒂组(P <0.05);3 组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3 组乳房形态与术前相比效果明显,且Lejour 组与双环组、垂直双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3 组乳头乳晕感觉与术前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双环法、Lejour 法与垂直双蒂法 治疗乳房下垂,均能改善乳房症状,达到乳房塑形效果,且患者较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Lejour 法治 疗后乳房形态更好,瘢痕更小,且依旧有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9.
郭群  肖鸿  夏国兴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2):109-111,119
目的:探索巨乳症的整形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2例巨乳成形术的经验,比较几种常见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术后乳房外形良好,乳头、乳晕成活好,切口大部分愈合良好.结论:巨乳成形术无明显的定式,应根据患者乳房下垂程度,皮肤松驰程度和乳房的大小等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25例)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第一次换药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玲玲 《中外医疗》2012,31(28):41-42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16例行重睑成形术者采用微创小切口切开,并随机抽取行传统切口切开的207例受术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术前设计、手术实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时间、术后反应比较中,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术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1例患者出现眼睑肿胀,但未有明显影响,重睑线明显,自然流畅,效果满意。随访3~15个月,在远期效果比较中,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持久、远期效果好等优点,是单睑者行重睑成形术的有效方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女性对乳房外形美的追求越来越高,90年代以来巨大乳房和乳房下垂的女性要求行整形手术者明显增多。近10年来,我科采用垂直双蒂行巨乳缩小术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乳缩小整形术的改进方法,以期将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方法 对14例巨乳患者采用改进的Mckissock术式行乳房缩小术,保留双蒂乳房瓣下的部分腺体。结果 维持了较好的乳房形态.无一例发生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及坏死。结论 改进的Mckissock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方法简便,术后乳房形态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巨乳缩小整形术八例临床体会朱唯力,李彤彤(附属弋矶山医院整形美容中心)随着巨微解剖学的发展,乳房的血供以及乳房内致密动脉网学说的形成,巨乳缩小术式亦不断得到改进,出现了诸多术式。我们自1989年以来应用纵向真皮乳腺蒂的3种术式,即"垂直双蒂"、"上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骨修补时机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88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所引致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当前,按照进行颅骨修补术时机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106例,晚期组82例,早期组受试者在进行骨瓣术后1-3个月内开展缺损修补成形术,晚期组则在进行该项术后3-6个月实施手术.分析结果.结果:早期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2组受试者术前KPS以及GO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和晚期组相比,早期组的KPS以及GOS分数改善情况明显,P<0.05.2组受试者干预前CSS以及MMSE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1年,早期组的CSS分数低于晚期组,MMSE分数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来讲,如果患者自身条件允许,切口愈合良好,不存在严重的脑积水等等严重症状,可以在手术之后1-3个月内开展颅骨修补术.此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的疗效,并对两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实施保乳手术(121例)及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105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在院期间的相关指标。结果:(1)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相比,保乳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保乳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3.31%和9.91%。总生存率达到89.3%。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2.38%。总生存率达到89.5%;且对2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后者比较,保乳术具有术中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巨乳可因内分泌紊乱、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间质增生、大量脂肪堆积于皮下以及遗传等因素所致.女性巨乳多见于少女或年轻的妇女,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乳房增大过重,可引起肩、颈、背部酸痛,肩部因乳罩带子压迹过深而破溃,乳房下皱壁潮湿糜烂,严重者可致脊柱后突驼背、突肛、颈椎关节炎、姿势改变等畸形.许多巨乳病人由于体形欠美,逃避社会交往,滋生病态心理,所以巨乳症的乳房缩小成形术兼有治疗和美容的双重意义,能解除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我院从1995年1月-2001年10月,共收治巨乳症患者14例,疗效较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年龄18-45岁,双侧巨乳11例,单侧巨乳3例.均采用手术方法,其中6例行乳腺菱形局部切除法,此法适用于乳房轻度和中度肥大者;5例采用垂直双蒂法,此法适用于中度或较严重的乳房增大者;3例采用水平双蒂法,此法适用于中度肥大的乳房. 2 结果 14例病人中,11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加强抗感染、皮下引流、换药等处理,切口延期愈合.1例因皮瓣血供障碍,皮瓣出现局部坏死,经清除坏死灶,适度包扎,有效引流,改善其血循环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取带蒂大网膜重建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患者术后乳房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26例NPM患者乳房行病变腺体切除后,18例腹腔镜下切取带蒂大网膜填充乳房缺损组织(观察组),8例行常规切除后对拢缝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除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切取带蒂大网膜能有效填充NPM术后乳房腺体组织缺损,美容效果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刘正茂  戴霞  柴琳琳  李世荣 《重庆医学》2012,41(21):2141-2143,223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方法根据5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瘢痕遗留大小,选择性地采取双环法或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结果在5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得以随访者3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自然挺拔,乳头乳晕对称且感觉正常,手术瘢痕隐蔽,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乳晕局部缺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血供;4例患者术后切口处瘢痕增生明显,其中2例患者经早期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后,瘢痕明显减退,另外2例患者术后半年在局麻下行局部瘢痕切除后瘢痕明显变小变浅;其余患者均自觉满意。结论对轻、中度乳房肥大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采用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对重度乳房肥大,并能接受术后乳房皱襞下瘢痕的患者采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房下皱襞单切口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25例乳腺多发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治疗的105例为对照组,同期接受乳房下皱襞单切口微创旋切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衡可比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切口美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低于对照组的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美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下皱襞单切口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肿块,不仅能达到传统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切口美观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