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诱导气道黏蛋白(MUC)5AC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用NE刺激A549细胞,以活性氧(ROS)清除剂DMTU、组织激肽释放酶抑制剂aprotini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为干预条件,用RT-PCR检测MUC5AC转录水平,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EGFR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NE刺激组MUC5AC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伴有EGF浓度升高和磷酸化EGFR增加。DMTU、aprotinin和AG1478干预组MUC5AC mRNA水平与NE刺激组相比显著降低,DMTU和aprotinin干预组EGF和磷酸化EGFR也显著降低。结论NE经EGFR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MUC5AC表达,其上游途径有氧化剂、组织激肽释放酶和EGF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膜连接蛋白Ezrin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相关调节机制。方法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刺激培养的人气道上皮HBE16细胞,ELISA法、real-time PCR法测定黏蛋白(MUC)5AC的蛋白及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Ezrin蛋白含量。结果 NE刺激30 min后MUC5AC mRNA表达增强,细胞中及培养上清中黏蛋白MUC5A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Ezrin永久磷酸化载体pEGFPN1-Ezrin-T567D的细胞经NE刺激后,胞质内磷酸化Ezrin表达明显增强,且胞膜分布增多。同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UC5AC蛋白含量亦显著高于单纯NE组(P0.01)。遏制Ezrin磷酸化pEGFP-N1-Ezrin-T567A载体转染组在NE刺激后,Ezrin蛋白与pEGFP-N1-Ezrin-T567D组相比有明显减少,且未出现向胞膜聚集的趋势,同时分泌至培养上清的MUC5AC蛋白也有明显减少(P0.01),同时伴随胞质内MUC5AC蛋白有所增加(P0.05)。结论 Ezrin蛋白参与了NE诱导的MUC5AC蛋白分泌,是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分泌的重要调控分子。  相似文献   

3.
王娜  柴向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3):1631-1635
目的:探讨人前梯度蛋白2(AGR2)与黏蛋白5AC(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5例伴有鼻息肉的CRS患者息肉组织,15例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下鼻甲黏膜和15例鼻中隔偏曲或鼻外伤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爱先蓝-糖原染色(AB-PAS染色)观察鼻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改变和黏蛋白(MUC)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与qRT-PCR检测鼻黏膜组织AGR2和MUC5AC表达。结果:伴和不伴息肉的鼻黏膜组织中可观察到黏膜增厚,杯状细胞和腺体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IHC结果显示,AGR2与MUC5AC主要分布于CRS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qRT-PCR结果显示,伴或不伴息肉的CRS患者AGR2和MUC5AC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R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患者AGR2和MUC5AC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AGR2和MUC5AC在CRS患者鼻黏膜中高表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提示AGR2可能是调节CRS患者黏液高分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者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儿童(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对照组,K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实验组,KD中性粒细胞通过siRNA沉默CD100为si-CD100组,无效siRNA转染为si-NC组,RT-PCR检测siRNA敲减效率及CD100 mRNA表达;体外培养各组中性粒细胞并收集条件培养基,ELISA法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CD100的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AECs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AECs细胞因子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RT-PCR显示KD中性粒细胞CD100 mRNA表达较HC组明显升高(t=11.92,P<0.05),验证si-CD100组CD100 mRNA的表达较si-NC组明显降低(t=13.40,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KD中性粒细胞条件培养基中CD100水平较HC组明显增高(t=12.01,P<0.05),si-CD100组较si-NC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闫冰  刘畅  王阳  王成硕  张罗 《解剖学报》2020,51(5):688-692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嗜酸性粒细胞型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欧洲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共识(EPOS2012),纳入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患者共35名,术中收集鼻息肉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鼻息肉内CXCL10含量;采用HE染色法对病理活检标本染色,计算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依据比值将CRSwNP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ECRSwNP)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onECRSwNP);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CXCL10水平与息肉组织中炎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XCL10预测nonECRSwNP的可靠性。结果 nonECRSwNP中CXCL10水平显著高于ECRSwNP组(P<0.05)。鼻息肉CXCL10 mRNA水平与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成显著负相关(P<0.05, r=-0.395),与组织浆细胞成显著正相关(P<0.05,r=0.389)。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表明,鼻息肉组织中CXCL10预测nonECRSwNP的最佳界值为0.026(以GAPDH为内参基因),其敏感度为58.33%,特异性为100%(曲线下面积=0.761,P<0.01)。结论 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CXCL10表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提示CXCL10可能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预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层肌动蛋白结合肽(Cortactin)对剪应力(SS)诱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关键靶点。方法:体外培养气道上皮细胞Beas-2B,并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SS组、SS+Wild-Cortactin组、SS+pc DNA3-Cortactin~(421)-MU组、SS+pcDNA3-Cortactin~(466)-MU组、SS+pcDNA3-Cortactin~(482)-MU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ortactin蛋白、p-Cortactin蛋白表达水平,RT-PCR、ELISA法分别检测MUC5AC转录水平和MUC5AC的分泌量。结果:转染Cortactin各型重组表达载体后细胞Cortactin蛋白明显增加,提示转染成功。转染Wild-Cortactin后再予剪应力处理,细胞的p-Cortactin蛋白、MUC5AC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转染pc DNA3-Cortactin~(466)-MU后,细胞p-Cortactin蛋白、细胞培养上清液MUC5AC的相对分泌量显著下降,但MUC5AC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剪应力刺激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MUC5AC高分泌过程中,Cortactin具有重要的介导作用,且Y466为其介导该过程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JNK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吸烟所致的气道黏液高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香烟对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利用香烟提取物条件培养人气道上皮BEAS-2B细胞,以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为干预条件。采用RT-PCR技术观察培养细胞黏蛋白(MUC)5AC转录水平的改变。同时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UC5AC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水平。结果: 香烟刺激下培养细胞MUC5AC mRNA和蛋白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细胞,同时伴激活态EGFR蛋白含量的显著增高,但EGFR蛋白总量未见显著升高。SP600125显著下调香烟所致MUC5AC表达水平和分泌量的升高水平,而未对激活态EGFR水平的上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香烟提取物可从转录水平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呈现黏液高分泌状态;进一步证明其信号转导机制有EGFR的作用,而JNK信号通路也部分参与其中,且不依赖于EGF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离体培养的人中性粒细胞在被LPS激活的情况下,槲皮素对中性粒细胞产生IL-6的影响。方法 运用ELISA法检测槲皮素对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分泌IL-6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LPS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内IL-6的蛋白水平的影响;运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槲皮素对LPS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表达IL-6 mRNA的影响。结果 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不产生IL-6,LPS(1μg/mL)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IL-6 mRNA,合成并分泌IL-6,并在16h达到高峰。然而,预先用槲皮素(40μmol/L)处理中性粒细胞30min后,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表达IL-6 mRNA,合成并分泌IL-6则受到了抑制。结论IL-6是炎症早期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因此,槲皮素抑制LPS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IL-6,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对炎症因子负性调控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自噬、凋亡和胞外诱捕网(NET)形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6例女性SLE患者(SLE组)和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性粒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自噬相关基因5(ATG5)、 P62、 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 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LC3B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体外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分别用100 nmol/L雷帕霉素和10μg/mL脂多糖(LPS)处理6 h, 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性粒细胞LC3B、 ATG5、 P62、 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PO水平,SytoxTMGreen染色结合荧光光度法检测培养上清中NET形成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中性粒细胞自噬、凋亡水平和NET形成均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自噬与凋亡、 NET分别正相关;雷帕霉素诱导中性粒细胞自噬活化,但对凋亡和NET形成无明显影响;L...  相似文献   

10.
杨骁  张晓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5):1793-1797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与脾脏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方法:ImmGEN数据库检索获得小鼠骨髓和脾脏Ly6G~+CD11b~+中性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骨髓和脾脏Ly6G~+CD11b~+中性粒细胞,LPS刺激6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骨髓与脾脏中性粒细胞IL-1β、IL-6及TNF表达的变化,LPS刺激12 h后采用Annexin V和PI双染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水平,使用FITC标记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两组中性粒细胞的细菌吞噬能力。结果: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高表达的细胞因子数量(11.36%,5/44)低于脾脏中性粒细胞(45.45%,20/44);LPS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与脾脏中性粒细胞的IL-1β、IL-6及TNF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骨髓与脾脏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吞噬实验显示,骨髓中性粒细胞的吞噬阳性率显著高于脾脏中性粒细胞(P<0.05)。结论: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与脾脏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因子释放、吞噬能力两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而自发凋亡水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渗条件对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HBE)黏蛋白(MUC)5AC分泌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热休克蛋白(HSP)70信号途径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诱导培养HBE16细胞的方法复制黏液高分泌体外模型,分别用PKCμ抑制剂G 6976、PKCα抑制剂Safingol、PKCβ抑制剂LY333531和PKCδ抑制剂Rot-tlerin干预HBE1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SP70-2的蛋白含量;RT-PCR检测人HSP70-2转录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MUC5AC蛋白含量c各高渗组的培养上清MUC5AC蛋白含量、HSP70-2蛋白和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G 6976处理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Safingol、LY333531和Rottlerin处理组均无改变。结论 高渗盐水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的高分泌,HSP70-2系通过PKC中的μ亚型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人嗜碱性粒细胞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的组胺释放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和肝素等,对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用Ficol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ank’s平衡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后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激发实验,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来检测组胺的水平。结果:浓度为10mg/L胰蛋白酶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其作用强度较抗IgE抗体、钙离子载体(CI)及P物质等为弱。PAR2特异性激动肽SLIGKVNH2对嗜碱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但抗IgE抗体、CI、FMetLeuPhe(FMLP)、C5a及P物质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显著的组胺释放。肝素、C5和腺苷在试验浓度内未引起组胺释放,但肝素可显著增加C5a和P物质诱导的组胺释放。结论:胰蛋白酶、抗IgE抗体、CI、FMLP、C5a及P物质均可诱导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地释放组胺。PAR2激动肽SLIGKVNH2不能引起组胺释放,肝素可增加P物质和C5a引起的组胺释放,具有放大嗜碱性粒细胞激活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可  陈丹  曹炬  徐蕾 《免疫学杂志》2012,(12):1028-1031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表面暴露的毒性表面蛋白C(PspC)促进IL-8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炎症相关的信号分子NF-κB,p38MARK,ERK,JNK的抑制剂预处理人嗜中性粒细胞后,观察PspC对IL-8分泌的影响。从受PspC刺激的人嗜中性粒细胞中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和细胞核提取物,用ELISA法测定p38MAPK蛋白的活力和NF-κB的浓度,并且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PspC对p38MAPK和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使用NF-κB及p38MARK的抑制剂预处理人嗜中性粒细胞后,可以扭转PspC促中性粒细胞分泌IL-8的现象;而ERK和JNK的抑制剂无此效果。同时,PspC可以上调中性粒细胞中的P38MAPK蛋白的含量和NF-κB的浓度,也可以提高p38MAPK和NF-κB通路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肺炎链球菌PspC诱导人体中性粒细胞释放IL-8受p38MAPK和NF-κB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气细颗粒物(PM2.5)致大鼠气道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损伤作用及标准桃金娘油干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对照组(N组)、PM2.5暴露组(PM组)、标准桃金娘油干预组(PM+CS组),分别予以吸入净化空气、暴露石家庄室外空气(PM2.5浓度的范围29.90 mg/m^3~99.65 mg/m^3)、标准桃金娘油混悬液300 mg/(kg·d)灌胃。于3和6个月各处死大鼠8只,气管及肺组织行HE和AB-PAS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纤毛超微结构;计数BALF中细胞及分类;RT-qPCR测定黏蛋白(MUC)5AC mRNA和水通道蛋白(AQP)5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测定MUC5AC蛋白表达。结果PM组肺及气管组织炎性损伤及黏液细胞化生明显;气管纤毛黏连、倒伏及缺失、排列稀疏、紊乱,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N组(P<0.05);MUC5A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P<0.05);AQP5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N组(P<0.05);MUC5A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组(P<0.05)。与PM组相比,标准桃金娘油可减轻上述损伤作用(P<0.05)。结论标准桃金娘油可通过减轻PM2.5致大鼠的纤毛结构损伤、黏液高分泌和炎性损伤作用,对黏液纤毛清除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 4(TLR4)的表达及对炎症介质产生的影响, 探讨地塞米松(DEX)干预对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及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RSV感染中性粒细胞,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及代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过氧化氢(H2O2), ELISA检测中性粒细胞培养上清的IL-6和IL-8水平, 并观察阻断TLR4信号通路及DEX干预对RSV感染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1) RSV感染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增加;RSV感染中性粒细胞IL-6的产生增加, 阻断TLR4信号传导, RSV感染组IL-6产生减少 (阻断组IL-6:391.307±43.45 ng/L;RSV感染组IL-6:466.03±36.478 ng/L;对照组IL-6:21.205±15.059 ng/L);RSV感染中性粒细胞IL-8和H2O2的产生均明显增加, 阻断TLR4信号传导对IL-8和H2O2的产生没有影响.(2)DEX下调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TLR4表达, 减少RSV感染的中性粒细胞产生IL-6、 IL-8和H2O2的产生;阻断TLR4, 与DEX协同抑制RSV感染中性粒细胞IL-6的产生, 逆转DEX对RSV感染中性粒细胞H2O2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TLR4信号通路在RSV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炎症介质产生及呼吸爆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阻断TLR4信号通路和DEX联合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过敏反应时化学介质的释放在过敏性疾病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介质的释放是某些过敏性疾病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之一。因此对能合成和释放这些介质的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进行研究,是探讨过敏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极易获取,且很早就发现嗜碱粒细胞在体外对抗原的敏感性和机体过敏反应的严重性呈平行关系,因而Lichtenstein等选择嗜碱粒细胞系统作为人类过敏反应的体外实验模型,并提出“人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Human Basophi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用LPS刺激细胞构建黏液高分泌模型,以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E5564、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PDTC、转染Cav-1质粒和siRNA为干预因素,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Cav-1质粒组、LPS+Cav-1 siRNA组、LPS+阴性siRNA组、LPS+空质粒组、LPS+E5564组及LPS+PDTC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v-1、TLR4、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的相对含量;ELISA检测MUC5AC的分泌水平;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MUC5AC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结果:LPS刺激组细胞内TLR4、p-IκBα、NF-κB、MUC5AC转录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过表达Cav-1可进一步增加上述指标的表达量,而下调Cav-1及给予E5564、PDTC可以抑制LPS引起的上述效应(P0.05)。结论:Cav-1可通过上调TLR4/NF-κB信号通路而加重LPS诱导的MUC5AC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所致人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用CSE刺激A549细胞,复制黏液高分泌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CSE组、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组和锌原卟啉(ZnPPIX)组,观察黏蛋白(MUC)5A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p)-EGFR、HO-1及双功能氧化酶1(Duox1)的表达。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HO-1、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R、EGFR、Duox1和HO-1蛋白;ELISA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MUC5AC蛋白表达。结果CSE组MUC5AC的mRNA吸光度积分相对值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660±0.044和(157±3)μg/mg,较对照组0.412±0.043和(105±8)μg/mg明显升高(P<0.05),p-EGFR蛋白水平、EGFR、HO-1及Duox1的mRNA和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与CSE组相比,Hemin组HO-1mRNA及蛋白进一步增高,而p-EGFR蛋白水平、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回降。与...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用趋化肽FMLP 刺激人嗜中性粒细胞的信号转导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FMLP与嗜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可以导致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酶分泌和O_2~-生成。嗜中性粒细胞上FcrR 介导的这些反应需要有一种对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 结合蛋白的参与,其结果是生成1,4,5三磷酸肌醇[Ins(1,4,5)P_3]和甘油二酯(DAG),分别导致[Ca~(25)]i的升高以及蛋白激酶C 活化和NADPH 氧化酶的激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柠檬苦素在气道炎性反应及黏液高分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n=10),即空白对照组、PM2.5组(雾化吸入PM2.5悬液复制大鼠慢性气道炎性反应模型)和PM2.5+柠檬苦素组(陈皮提取物干预),以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部炎性反应因子、黏蛋白(MUC)及TAS2R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M2.5组炎性反应因子IL-1β、CINC-1和黏蛋白MUC5AC、MUC5B的mRNA和蛋白合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UC5AC分泌表达增加;PM2.5+柠檬苦素组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P0.05),而IL-1β、CINC-1和MUC5AC、MUC5B的转录和翻译表达水平较PM2.5组降低(P0.05),BALF中的黏蛋白以MUC5B分泌表达增加为主。结论柠檬苦素吸入治疗可抑制黏蛋白的产生,促进黏蛋白的分泌,该效应是通过激活肺部TAS2Rs表达,使其对气道炎性反应的抗炎作用增强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