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补体因子H基因1277T>C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检测补体因子H 1277T>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观察其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湖南籍汉族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46例健康时照者中的分布频率.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TT、TC基因型和T、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TC+CC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性(OR为3.06,95%Cl为1.60~5.86,P<0.01).结论 湖南汉族人群中补体因子H 1277T>C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相关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升高。目前,由于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明确,但无确实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手术疗法的原理、术式、并发症及效果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老年性盘状黄斑变性(SDMD)两种主要类型,早期渗出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鉴别,因为两者在应用激光凝固治疗时有区别。另一型血肿型SDMD常有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出血而丧失视力,在玻璃体出血发生3个月后应用玻璃体手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后讨论SDMD发生的危险因素,认为与吸烟和血脂质异常的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药物为康柏西普,实验组为雷珠单抗,对两组注射前、注射7 d、30 d及90 d的裸眼视力进行分析,观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注射30 d及90 d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情况。结果注射前两组裸眼视力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7 d、30 d及90 d实验组裸眼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023 9,P<0.05;t=24.725 4,P<0.05;t=13.02,P<0.05);治疗前,两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30 d及90 d实验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4.790 8,P<0.05;t=6.346 3,P<0.05;t=3.215 4,P<0.05);注射后30 d和90 d,两组CNV渗漏均显示有效,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可优先选用雷珠单抗,其可有效改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5.
施图伦滴眼剂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黄斑变性亦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致盲眼病,为老年人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外层的退行性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应用施图伦滴眼剂治疗41例AMD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且有逐年增加之趋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能够生理性吞噬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盘消化后残余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ration,AMD)是一种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又称为老年黄斑变性,其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MD已成为西方〉55岁人群最主要的视力损害和致盲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约有3000万AMD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致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Y402H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补体因子HY402H的多态性差异,并分析病例组不同基因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C〔(4.84±1.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5±0.75)mmol/L〕显著高于健康组〔(4.13±0.93)mmol/L、(2.64±0.82)mmol/L〕(P0.05)。HY402H基因型为CC、TC的左侧IMT分别为(1.10±0.42)mm、(1.08±0.37)mm、右侧IMT分别为(1.11±0.35)mm、(1.08±0.40)mm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TT的患者(P0.05)。结论补体因子HY402H基因多态性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尚不明确,但是可能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伴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老年性黄斑病变伴玻璃体积血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1 w及2个月的视力和眼底情况,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和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 w,34例视力提高,9例视力不变;术后2个月,38例视力提高,5例视力不变;所有随访患者未发现玻璃体再出血.结论 玻璃体手术可使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获得很好的效果,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黄斑变性 ( AMD)是由吸烟、营养因素、心血管疾病和遗传标志物等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慢性致盲性眼病,是造成全球范围内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也是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导致患者失明的第3大原因〔1〕.预计到2040年AMD患病人数将增加到近2. 9亿〔2〕.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不同AMD可分为干性AMD及湿性...  相似文献   

11.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位于视网膜中央区的慢性逐渐进展的眼部疾病。在我国,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AMD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AMD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饮酒、种族和家族史等,尚有许多危险因素与AMD的关系不明确。调查显示,血清中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M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ABCR特定的变异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眼底检查和荧光造影检查后临床诊断为AMD的患者50例,同时选取年龄、种族相匹配的30例作为对照.PCR选择性扩增ABCR基因的外显子21、40、42、48,应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在48号外显子,2例(4%)AMD和1例(3%)正常对照检测到D2177N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1号外显子有1例AMD 检测到A1038V变异,对照组未发现该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1个曾经报道检出率很高的可能与AMD有关的变异G1961E(位于42号外显子)在两组均未发现.结论 曾经报道的两个被认为与AMD有关的ABCR变异:D2177N和G1961E可能不是中国黄种人的主要AMD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因子水平。方法 选取128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尼单抗0.05 ml, 1次/月;研究组接受康柏西普0.05 ml, 1次/月,之后每3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VEGF、PDGF-AA水平较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均衡(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均提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异物感、结膜出血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康柏西普调节VEGF、PDGF-AA水平好于雷珠单抗,两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4.
杨立  陈芝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9-457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视网膜退行性变造成的一种不可逆性视力下降或丧失的疾病.AMD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在亚洲其发病率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因其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进行AMD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对于探索其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55岁以上老年人失明及中心性盲的重要原因,发病率可达13%,约占老年人失明病因构成的20%[1],在发达国家,AMD则是首位致盲原因[2,3] 。AMD确切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定,很可能是复杂的多因素交叉反映的结果,如遗传、光照、营养因素、吸烟等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对视细胞外界盘膜吞噬消化功能下降,使未被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除,形成玻璃膜疣,继而使得黄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确切原因至今尚未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湿性AMD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何在不损害视网膜的前提下有效地封闭CNV是目前治疗热点之一.目前有较多方法治疗AMD,包括向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1]、光动力学疗法[2]及应用中医药[3]等,并取得了较好疗效.而对于已经导致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的AMD患者而言,以上方法显然并不合适,本研究观察对该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 )一般为双眼发病 ,一只眼发生AMD ,对侧眼有发生AMD高度的危险性〔1〕。本病的治疗相当棘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取得一定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5例 ,2 6只眼。男 9例 ,16只眼 ;女 6例 ,10只眼。年龄 60~ 78岁 ,平均年龄 69岁。病程 :0 5~ 3年。分型 :萎缩型 (干性 ) 10例 ,18只眼 ;渗出型 (湿性 ) 5例 ,8只眼。西药组 :7例 ,12只眼。中西医结合组 8例 ,14只眼。全部病例 (病眼 )眼底检查与荧光血管造影均符合AMD所见。AMD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 1986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为玻璃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实验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玻璃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观察两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裸眼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裸眼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裸眼视力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1 6,t=46.669 0,均P=0.000 0)。实验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治疗,可采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裸眼视力,同时也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老龄人群的首位致盲眼病。1进一步提高对AMD的认知迫在眉睫根据国内一项调查结果推算,我国50岁AMD患者接近400万,致盲者达20万之多,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MD已成为不容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累及700万年龄≥40岁的成人。本病的危险因素与卒中相似。为了确定AMD与偶发性临床卒中的关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Wong等利用基于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社区研究(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