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ZFX)的表达,评价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并收集其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方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ZFX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进一步检测11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ZFX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对胃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qRT-PCR结果显示ZFX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升高,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进一步IHC结果表明,ZFX蛋白的表达位于细胞核,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约为76.3%,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仅有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ZFX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ZFX蛋白阴性表达组的总生存期高于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ZFX在胃癌组织中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现异常高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ZFX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胃癌潜在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的198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同时探讨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62±1.85和7.10±1.59,癌组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Aurk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93.9%(186/198)比16.2%(32/198),P0.01〕。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表达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为15.38±1.73,高于HP阴性患者(7.2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结论 Aurka基因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及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组织样本135例,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Wnt7a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与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Wnt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30.5,P=0.000)。Wnt7a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远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nt7a高表达胃癌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Wnt7a低表达胃癌患者(均P0.01)。Wnt7a高表达(P=0.01)与远处转移(P=0.02)及为影响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Wnt7a高表达(P=0.02)与TNM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1)为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nt7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显著相关。Wnt7a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BC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收集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病灶>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进行lncRNA UBC1、BMP2 mRNA表达水平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BMP2蛋白水平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lncRNA UBC1、BMP2蛋白水平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 mRNA表达水平及BMP2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3~T4、Ⅲ~Ⅳ期、淋巴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T1~T2、Ⅰ~Ⅱ期、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且低分化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ncRNA UBC1、BMP2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Ⅲ~Ⅳ期)、淋巴转移、lncRNA UBC1高表达、BMP2 mRNA高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95例胃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SIRT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特征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IRT7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IRT7阳性率(65. 6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19.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IRT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 0. 05),而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明显相关(P 0. 05)。结论SIRT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表明SIRT7在胃癌的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多梳蛋白4(Cbx4)和含FERM结构域蛋白4A(FRMD4A)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及临床病理资料,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法中检测标本中Cbx4、FRMD4A 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bx4和FRMD4A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Cbx4和FRMD4A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Cbx4及FRMD4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Cbx4、FRMD4A蛋白阳性表达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各自阴性表达组患者(χ~2=15.42,P=0.000;χ~2=21.55,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bx4(HR=2.754,95%CI=1.827~4.151,P=0.000)和FRMD4A(HR=3.129,95%CI=2.282~4.290,P=0.000)蛋白表达水平以及T分期(HR=1.432,95%CI=1.241~1.652,P=0.005)、远处转移(HR=1.257,95%CI=1.208~1.308,P=0.032)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bx4及FRMD4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对胃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ORTACTIN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CORTACT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 (69.6% vs. 21.4%,P=0.000),CORTACTIN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09, P=0.014, P=0.019, P=0.021);CORTACTIN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ORTACT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CORTACTIN可能在胃癌中发挥促进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TA1在7例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MTA1在116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等临床病例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MTA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和PCR证实在蛋白及mRNA水平MTA1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蛋白水平P=0.006,mRNA水平P=0.002)。免疫组化显示,MTA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为63.79%,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0.035)、淋巴管浸润(P=0.001)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等没有统计学意义;高表达MTA1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或低表达的患者(P=0.012);MTA1的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T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在膀胱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提示MTA1可作为膀胱癌预测、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评估PCNA蛋白与胃癌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13.3%vs 36.7%,P〈0.05)。PCNA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组织的Lauren分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rier曲线显示,PCNA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明显降低(P〈0.001)。结论: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表观沉默蛋白SUZ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SUZ12蛋白在9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SUZ12蛋白在本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明显高于临近非癌组织的15%(P=0.002).SUZ12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18)、淋巴结转移(P=0.023)、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4).SUZ12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比阴性患者差(P=0.024),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Z12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以作为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ppressor of zeste 12(SUZ12)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SUZ12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97 cases of resected gastric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tochemistry metho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Z12 expression levels and the survival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curv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UZ12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s was 4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15%)in the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P = 0. 002). SUZ12-posi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 P = 0. 018 ), lymph nodes metastasis ( P = 0. 023 ) and TNM staging(P = 0. 014).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UZ1 2-positive expression had worse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SUZ12-negative expression ( P = 0. 024). Conclusions SUZ12 is overexpressed in tissues of gastric carcinoma, SUZ12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BIO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AKRlBl0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原发胃癌组织及7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AKRlB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R结果显示,91.7%(33/36)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AKRlB10mRNA的表达高于其配对胃癌组织[8.3%(3/36),P=0.000]。100例胃癌组织中33例(33.0%)AKRIBl0蛋白阳性表达,70例非肿瘤胃黏膜上皮中65例(92.9%)AKRlB10的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00)。胃癌组织中AKRIBIO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P=O.000)、浸润深度(P=0.004)、淋巴结转移(P=0.028)、远处转移(P=0.031)和临床TNM分期(P=0.000)有关。AKRlB10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60.6%比32.8%,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AKRlB10的表达下调与胃癌进展有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1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黏膜组织中CEBPB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EBPB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6%(13/81),癌旁组织中无表达或弱表达.单因素分析显示,CEBPB阳性表达与胃癌远处转移有关(P=0.048).CEBPB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9.4个月,低于CEBPB阴性表达患者的45.2个月(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CEBPB阳性表达是影响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544,95%CI:1.154~5.610,P=0.021).结论 CEBP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高于癌旁组织(13.3%,2/15)和正常胃黏膜(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本组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3.3%,其中Omi/HtrA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2.0%和61.1%,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并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Lgr5及E-钙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gr5及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Lgr5和E-cad蛋白分别在60例(87.0%)和30例(43.5%)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分别有5例(16.7%)和30例(100%)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r5蛋白:χ^2=45.814,P<0.001;E-cad蛋白:χ^2=11.249,P=0.001)。Lgr5和E-cad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Lgr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P<0.05)而E-cad蛋白阳性表达却与此无关(P>0.05)。Lgr5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9,P=0.117),而E-cad蛋白表达阳性胃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E-cad蛋白表达阴性胃癌患者(χ^2=5.814,P=0.016)。Lgr5蛋白表达与E-cad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s=-0.355,P=0.003)。结论Lgr5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组织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过程,与肿瘤恶生程度有关,未发现其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E-cad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肿瘤局部侵袭和进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和Nck相互作用蛋白激酶(Traf-2 and Nck-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TNI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科确诊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78份,以及同期胃溃疡组织标本42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3种组织中TNI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索TNIK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中,TNI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52/78),癌旁组织组为11.54%(9/78),胃溃疡组为21.43%(9/42)。胃癌组的TNI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组和胃溃疡组(P<0.05),但癌旁组织组和胃溃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胃癌组中,TNIK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胃溃疡组及癌旁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癌旁组织组与胃溃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TNIK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CEA值、肿瘤直径及病理学类型均无关(P>0.05),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NI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阴性表达者(P<0.001)。结论TNI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预后不良因素及较差的预后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胃癌诊治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状RNA矮小相关转录因子1(circRUNX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接受首次胃癌根治术的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研究组)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ECR7在胃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 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ncRNA-CECR7相对表达情况。分析lncRNA-CECR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 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CECR7相对表达量为1.87±0.2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01,P<0.001)。lncRNA-CECR7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患者3年生存率为62.82%(49/78),lncRNA-CECR7低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77.14% vs 51.16%,χ2=5.576,P=0.018)。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ncRNA-CECR7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lncRNA-CECR7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有关,是影响胃癌患者3年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同源盒A10(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9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2%和68.0%,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1%和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57,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5~6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接头蛋白Cr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8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Crk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 分期(P<0.05)密切相关。Crk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rk蛋白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