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加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全麻组(GA组,n=24)、全麻联合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LB2组,n=24)和全身麻醉联合前入路腰方肌阻滞组(QLB3组,n=24)。QLB2组和QLB3组均于全麻前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QLB2组采取后入路方式,QLB3组采取前入路方式。GA组术后连接镇痛泵,QLB2组和QLB3组未用镇痛泵。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心率及血压,记录术后2、4、6、12 h静息及活动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相比,QLB2组和QLB3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均<0.05),QLB2与QLB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疼痛评分、24 h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高龄患者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 2015-01~2016-04行高龄患者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42例,其中H组单纯喉罩全麻21例,T组超声引导TAP联合喉罩全麻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中术后镇痛药用量、拔除喉罩的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麻醉满意度。结果与T组比较,H组在T_3和T_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T_0~T_2和T_5比较,单纯喉罩全麻在T_3和T_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组术后拔除喉罩的时间长、术后VAS评分高、麻醉满意度低,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喉罩全麻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是高龄患者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术后2、6、12、24 h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升血药情况,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TAPB组比较,ESPB组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减少,术后2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降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缩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TAPB比较,超声引导下ESPB能够为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且其操作过程更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联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TAPB以及局部浸润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效果,探讨并推广腹膜透析置管术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46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联合RSB组(A组)、单纯TAPB组(B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3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麻醉实施时(T0)、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建立皮下隧道时(T3)、缝皮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手术时间、麻醉药追加例数、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A组、B组手术全程(包括T0、T1、T2、T3、T4)MAP、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不同时间点的MAP、心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 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U组、T组和L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麻、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单纯喉罩全麻。监测并记录患儿在麻醉诱导前( 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2 min(T1)、手术开始(T2)、退出镜头后缝腹膜时(T3)、拔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的用量、患儿清醒时间;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U组MAP、HR分别为(75.3±6.6) mmHg、(94.3±6.7)次/min,L组分别为(73.2±5.7)mmHg、(93.4±6.5)次/min,T组分别为(89.3±7.6)mmHg、(112.3±7.2)次/min,U组、L组与T组相比,P 均<0.05;T4时 U 组 MAP、HR 分别为(75.4±5.7) mmHg、(93.5±6.2)次/min, L 组分别为(73.2±6.3)mmHg、(91.5±7.4)次/min,T组分别为(93.4±7.6)mmHg、(116.5±7.9)次/min,U组、L组与T组相比,P均<0.05。 U组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分别为(98.4±9.6)μg、(5.4±1.4) min,L组分别为(144.6±11.2)μg、(12.6±3.1)min,T组分别为(182.3±12.7)μg、(15.3±4.2)min,L组、T组与U组相比,P均<0.05。 U组发生苏醒期躁动0例、咽喉疼痛1例、喉痉挛0例,L组分别为6、2、0例,T组分别为5、6、3例。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患儿MAP和心率较平稳;与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喉罩全麻相比,瑞芬太尼用量小、患儿苏醒时间短、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特耐组患者20例,术毕患者每8 h肌注特耐40 mg至24 h;TAP组患者20例,术毕即可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阻滞;特耐联合TAP组患者20例,术毕患者每8 h肌注特耐40 mg至24 h,并术毕即可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阻滞。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25%盐酸罗哌卡因40 ml。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4、6、8、12和24 h时静息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有无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结果特耐联合TA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较高(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特耐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三组均行双侧TAP阻滞用药,A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B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记录患者开始手术后划皮前(T0)、划皮后5 min(T1)、划皮后10 min(T2)、划皮后60 min(T3)、划皮后90 min(T4)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并于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BCS舒适度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镇静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T0、T1时点B组患者MAP值低于A、C组,且A组MAP值低于C组(均P0.05),T2、T3、T4时点三组患者M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均低于A、C两组,其中A组患者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药量低于C组(均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术后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B组,术后2h及6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A、C两组,其中A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均P0.05)。结论 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下的超声引导TAP阻滞不仅可以降低老年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引起的血压波动,还可减少术中的麻醉药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静效果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全麻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TAP阻滞组(A组)、TAP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B组)、TAP阻滞复合中剂量瑞芬太尼组(C组)各30例。产妇均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水平TAP阻滞,麻醉诱导时B组推注瑞芬太尼0.25μg/kg、C组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A组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取出即刻(T2)记录产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产妇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取胎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指标包括酸碱度(pH)、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乳酸(Lac);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记录需要触觉刺激、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例数。结果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成人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部浸润在全麻下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部浸润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 Man5.3软件分析评价这两种技术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47例患者。(1)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切口局部浸润的术后1 h静息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WMD=-0.33,95%CI=(-0.78,0.12),P=0.15],但术后1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咳嗽或运动疼痛评分低[WMD=-1.09,95%CI=(-1.85,-0.32),P=0.006];(2)术后6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静息及咳嗽或运动评分均低[WMD=-0.69,95%CI=(-1.04,-0.35),P0.0001)],[WMD=-0.71,95%CI=(-1.32,-0.10),P=0.02];(3)术后12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静息疼痛评分低[WMD=-0.56,95%CI=(-1.02,-0.09),P=0.02];(4)术后24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静息疼痛评分低[WMD=-0.35,95%CI=(-0.65,-0.05),P=0.02],但咳嗽或运动时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WMD=-0.47,95%CI=(-1.17,0.24),P=0.19]。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较切口局部浸润在全麻下成人腹部手术后镇痛方面于术后中期在统计学意义上略有优势,但在临床意义上两种方式的镇痛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术后疼痛治疗是腹部手术术后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镇痛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来自腹壁切口,传统的静脉自控镇痛或硬膜外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存在术后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甚至呼吸抑制等风险。腹横肌平面( TAP )阻滞是一种区域阻滞方法,即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以阻断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1],从而减轻皮区腹部切口疼痛,其优点是作用确切,对呼吸、循环及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小,安全性高[2]。随着超声技术的引进以及肋缘下穿刺技术的发展,TAP阻滞已经成为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或前腹壁慢性疼痛综合征的一种诊断工具及治疗手段。现对TAP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拟行手术治疗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独全身麻醉。统计两组手术、拔管、苏醒时间并比较,评估麻醉苏醒期间两组苏醒质量[通过镇静-躁动评分(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估],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评估两组认知功能[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并比较,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SAS、VAS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术后72 h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前与术后72 h差值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用于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加快患者术后苏醒,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增加舒适度,患者苏醒质量显著提高、术后认知功能受影响小,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美外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100例.结果 全组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7 d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快捷、无痛、复发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 ,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自Bassini介绍疝修补术以来 ,已有 80余种术式 ,但手术复发率仍较高。本院从 1987年开始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皆为男性 ,年龄 65~ 80岁 ,平均 73 4岁 ,病史 3月至15年 ,单侧 5 4例 ,双侧 2例 ,腹股沟斜疝49例 ,腹股沟直疝 7例。伴有Ⅰ度前列腺增生、慢性咳嗽、便秘及腹壁极其薄弱者等 12例。按Nyhus腹股沟疝分型 ,其中Ⅱ型 18例 ,Ⅲ型 3 2例 ,Ⅳ型 6例。1.2 修补材料 选用单纤维编织聚丙烯网 (marlex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疝环充填式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对同期30例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30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就手术方法、术后恢复、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组织分离范围小、缝合较少、而且无需引流。但内环大于4cm时,则疝环充填物(网塞)较小而较难完全充填疝环。术后恢复和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两组无差别,但平片修补术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阴囊内积液和术后异物感以平片修补术多见。并发症和复发率两组无差别。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是较好的治疗方法,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操作更简单,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17.
腹股沟疝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传统手术一般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术,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新方法。我院2002—02/2003—12在门诊手术室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342例,现将术中的相关护理和心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传统疝修补术、低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几个阶段,现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国内外普及。主要有平片修补(Lichtenstein)、疝环充填式修补(mesh—plug&patch)以及双层补片修补技术(Gilbert)等。这些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我国自1997年开始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术,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主要术式。本文通过对传统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后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求选择更合理的个体化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接受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GAS、MT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3 d GAS、MTL水平比术前降低,且低于同期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各有利弊,但创伤轻、安全性佳、有利于胃肠动力恢复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72例老年患与同期应用传统疝修补术的60例老年患进行比较,总结两种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对同期接受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老年患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比较:手术指征,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并发症,住院日数,复发情况和医疗费用,结果:疝环境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前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特别适应于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