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MIS-TLIF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1.4岁(33~71岁)。其中L4/513例,L5/S112例,初次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4例,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1例,复发时间为24.4月(7~72月),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一般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行腰椎X线片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25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310±50)m 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85±15)m L。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8±2.4)分和(0.9±0.2)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6±1.2)分和(1.1±0.3),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2.25及=26.3,0.05)。术前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分别为(44.2±4.7)分和(12.3±1.4)分,差异有显著性(=32.58,0.0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均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发生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撕裂1例,对侧一过性下肢疼痛1例。结论对于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短期随访疗效肯定,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及长时间随访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5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双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研究组27例则采用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治疗后观察并随访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AS与ODI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组内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Mac-Nab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节约医疗费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复发性腰突症患者采用单侧TLIF辅以单边固定治疗,24例为同侧单节段突出,其中L_(4/5)节段18例,L_5/S_1节段6例;1例为对侧双节段突出。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满意度指数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疗效,并分析并发症。结果 JOA平均评分由术前9.9分提升至术后26.0分,平均改善率为83.7%(55.6%~100%),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3.8%。所有节段均获融合,无内固定失效,椎间隙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结论单侧TLIF单边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早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孙玉萍 《医学信息》2004,17(6):378-37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或髓核脱出症。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腰椎牵引普遍被认为是治疗该病保守疗法的重要手段。引用周士枋所言,即为“必须清醒地看到牵引并非万能.牵引方法有其应用指征和局限性”。提示在牵引治疗的同时应考虑配合其他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纯牵引治疗及其结合低频脉冲治疗作一个临床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综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32例行中西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且研究组显效68.75%,比对照组43.75%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2.10±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16±0.32)分,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既往接受单间隙手术的复发患者,行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1月,术前VAS评分为(6.77±1.10),术后VAS评分为(3.07±1.39),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7例治疗效果为优,良1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注射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念明  张志伟 《医学信息》2009,22(10):2229-2229
临床上正确应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推拿手法的使用不当,致使患者经推拿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会使症状加重,造成不良后果。我科十余年来应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7例,对其中8.6%的无效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总结出影响其疗效的几个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腰椎小关节及其对称性与腰椎间盘突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文献报道争议很大。 目的:测量分析腰椎小关节方向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 方法:收集因腰腿痛行CT检查的169例患者,L4/5 腰椎间盘突出3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67例,无间盘突出对照组67例。在CT终端机上选取L3~S1椎间隙的远侧椎体上终板层面,测量3个节段的腰椎小关节角。 结果与结论:①L4/5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L3/4、L4/5、L5/S1每个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左侧均大于右侧(P < 0.05);各组小关节前内侧角和后外侧角两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各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前内侧角、后外侧角3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③各组腰椎小关节角、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节段均逐渐增大(P < 0.05);而前内侧角L4/5节段最大,L3/4节段最小(P < 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小关节角左右侧不相等有关;腰椎小关节角和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逐渐更偏向冠状位,而内侧角在L4/5节段更偏冠状位,可能与腰椎管狭窄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与再次手术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方法手术手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根据病人首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及复发的临床表现,采用脊髓造影,CT,MRI检查,了解复发的原因,采用不同的再次手术方法。结果:52例病人随访0.5-15年,平均3.5年,优28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都可能出现复发,再次手术必须根据病情,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每组45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7. 78%,对照组患者8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 83±3. 64) m L,对照组(79. 32±5. 47) 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两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 0. 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4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2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6.4岁.结果 1例因术中操作困难改为开放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参照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27例,良13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5.2%.结论 MED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康复医疗对本症的治疗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有使突出的间盘组织回复或部分回复到生理解剖位置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消除或缓解症状,另一方面还可以松解粘连和挛缩,改善血液循环,消减血液中致痛物质,促进炎症吸收,促进创伤修复,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腰背肌力,增进脊柱稳定性,恢复功能而达到全面康复,其康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资料,其中4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67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手术组的术后短期及中长期VAS的评分都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同期的传统手术组.微创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5.1%,传统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7.6%和63.3%,2组间疗效的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结合临床学术实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术式的适应证、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根据病变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开放手术治疗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指出多种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种腰椎间盘微创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胶原酶注射、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等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3~12月随访,总优良率91%。结论 根据各自的适应症及个体化因素选择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且微创治疗安全、不破坏脊柱的稳定、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曲刚 《医学信息》2008,21(9):1697-1697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较多,主要为保守及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不少患者症状缓鹪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腰椎间盘微创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胶原酶注射、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等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3~12月随访,总优良率91%.结论根据各自的适应症及个体化因素选择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且微创治疗安全、不破坏脊柱的稳定、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