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S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检测轻、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IL-4水平;用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ESO水平,并分别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IL-4及ESO水平高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指标虽有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与IL-4水平分别与外周血ESO水平显著相关(r=-0.55;r=0.48,均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者之间IL-2、IL-4及ESO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病情加重、IL-2降低更明显、IL-4、ESO升高明显(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IL-4及外周血ESO水平对其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以及白芍总苷(TGP)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湿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GP组,每组70例,同时选取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同时局部外用地奈德乳膏,TGP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TGP胶囊(0.6 g,3次/d)。分析三组患者IL-17和IL-23的表达情况以及TGP治疗前后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同时对比分析常规治疗组和TGP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和TG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2个月后两组水平均显著降低,且TGP组的表达减少更显著(均P<0.05);此外,TGP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湿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明显增加,TGP能够调节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应用于湿疹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260例,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55例和非血栓组205例。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和蛋白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分析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3炎性小体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持续性心房颤动、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IL-1β及IL-18水平明显升高,心房颤动病程更长,PBMC中NLRP3、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程、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NLRP3mRNA及caspase-1mRNA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栓组NLRP3 mRNA水平与NLRP3蛋白表达、caspase-1mRNA和蛋白表达、IL-1β、IL-18、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程、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r=0.890,r=0.905,r=0.904,r=0.862,r=0.827,r=0.706,r=0.742,r=0.762,r=0.690,P0.01)。ROC曲线显示,NLRP3炎性小体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37~0.944),阈值点为1.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03%和84.51%。结论 PBMC中NLRP3炎性小体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8/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40例老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炎性小体、ACS、Caspase-1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上述三者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18、IL-1β和TGF-β水平,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40例患者检出病毒140株,其中RNA病毒86株,DNA病毒54株,主要病毒为柯萨奇病毒B、柯萨奇病毒A和疱疹病毒1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NLRP3、ACS、Caspase-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IL-18、IL-1β、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NLRP3 mRNA及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LRP3炎性小体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9月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V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60例(观察组),另取160例NVAF无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低危组(56例)、中危组(54例)和高危组(50例);将观察组病人按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136例)与死亡组(24例)。比较各组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水平,分析其与NIHSS评分、脑卒中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 CHADS_2评分的相关性,评价NLRP3炎性小体对NVAF并发脑卒中病人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CHADS_2评分及CHA_2DS_2-VASc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NLRP3炎性小体水平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NLRP3炎性小体水平和NIHSS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NLRP3炎性小体水平和NIHSS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3炎性小体水平分别与NIHSS评分(r=0.761,P=0.019)、CHADS_2评分(r=0.695,P=0.025)及CHA_2DS_2-VASc评分(r=0.720,P=0.022)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3炎性小体曲线下面积(ACU)为0.842(0.751~0.932),其最佳工作点为1.43,此时判断NVAF并发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0%和81.03%。结论 NVAF并发脑卒中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增加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一项有效的预测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表达水平,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静脉血20 ml,采用Reak-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备组分、IL-1β、IL-18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其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1β和IL-18水平。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备组分、IL-1β、IL-18 mRNA及血浆IL-1β、IL-18的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颈动脉mean-IMT、max-IM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5.51±2.52)、Caspase-1 mRNA(3 467.84±1 057.99)、IL-1βmRNA(1 852.04±1 503.22)、IL-1βmRNA(5.67±3.15)表达量,血浆IL-1β(31 701.63±1 930.16)pg/L、IL-18(332.70±35.61)n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ASC mRNA表达量(84.17±25.78)与对照组(73.54±1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DL-C、TG、UA是激活NLRP3炎性小体表达及血浆IL-1β、IL-18水平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颈部超声mean-IMT与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r=0.380,P=0.038)、Caspase-1 mRNA(r=0.381,P=0.038)、血浆IL-1β(r=0.432,P=0.017)、血浆IL-18(r=0.441,P=0.015)呈正相关。观察组颈部超声max-IMT与血浆IL-1β(r=0.419,P=0.021)、血浆IL-18(r=0.382,P=0.037)呈正相关。结论: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LDL-C、TG、UA、高血压可能是激活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60例及对照者3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等临床资料,采用RT-q 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BMC中ASC mRNA、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及血浆IL-1β、IL-18水平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在各组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在冠心病组均与IL-18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7和0.274,P0.05);ASC在冠心病组与年龄、IL-1β、IL-18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0、0.467、0.403,P0.05);Caspase-1在冠心病组与吸烟、IL-18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3和0.414,P0.05)。结论以NLRP3炎性小体为中心的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信号通路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SAP伴发AKI患者78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用药7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24h尿量肾功能指标,以及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BUN、Scr和24h尿量肾功能指标,以及IL-6和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对BUN、Scr、IL-6和TNF-α的减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24h尿量的升高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1%(36/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49%(31/39)(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2.82%(5/39),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0.26%(4/3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抑制SAP患者炎症反应,对SAP致AK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13、IL-35在老年慢性鼻-鼻窦炎(CRS)伴鼻息肉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检测价值。方法 136例CRS伴鼻息肉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接诊的135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L-13、IL-35水平及Lund-Mackay评分;比较轻度组、重度组IL-13、IL-35水平及Lund-Mackay评分;对CRS伴鼻息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复发组、未复发组IL-13、IL-35水平及Lund-Mackay评分;Pearson分析IL-13、IL-35水平与Lund-Mack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IL-13水平、Lund-Mack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IL-13水平、Lund-Mackay评分显著高于轻度组,IL-35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复发组IL-13水平、Lund-Mackay评分显著高于未复发组,IL-35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IL-13与Lund-Mackay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4.382,P<0.001),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 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42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42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后外周血sICAM-1和IL- 1、IL- 6含量,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时外周血sICAM-1、IL- 1 和IL- 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IL-1、IL-6水平,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感染治疗中血清内毒素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SAP患者,分别应用中药复方大黄治疗(治疗组)、33%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并在临床表现、血清内毒素及IL-8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血清内毒素和IL-8水平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早期应用复方大黄能使SAP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促炎细胞因子IL-8.  相似文献   

12.
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以肝毒清颗粒配合西药治疗作为治疗组,56例以乙肝宁冲剂配合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内毒素和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3.6%,P<0.05),且在清除血浆内毒素,改善肝功能,降低TNF-α、IL-6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其主要机制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轻症急性胰腺炎(MAP),SAP患者病情紧急、发病迅速、临床表现复杂,易出现多脏器衰竭[1].血必净注射液由于吸收直接、方便,能在短时间内缓解SAP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SAP治疗中[2].本研究通过比较SAP患者经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和单纯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IL)-1、6、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旨在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对SAP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65例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鲎试验检测血清内毒素.结果 CHB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血清IL-6及内毒素水平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患者应用干扰素针治疗12周时TLR4水平及IL-6水平均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毒素水平下降较明显(P<0.05);治疗24周时,患者TLR4水平、血清IL-6水平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与CHB的发病及治疗转归有关,且TLR4水平与IL-6及内毒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均为双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连续治疗5 w后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0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血清中IL-6、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IL)-17影响肝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4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17、IL-10、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瞬时转染IL-17 siRNA及阴性对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ELISA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后IL-17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侵袭变化,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上升,Th17/Treg比例下降(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IL-17、IL-10、IL-6和TGF-β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比较,SMMC7721转染IL-17 siRNA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干扰IL-17后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Th17/Treg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失衡现象,IL-17、IL-10、IL-6和TGF-β等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沉默IL-17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并抑制MMP-2和MMP-9表达,IL-17可能通过调控MMP-2和MMP-9参与调节肝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170例VMC患者为VMC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VMC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被进一步分为轻度组(60例)、中度组(56例)和重度组(54例)。测量比较各组外周血NLRP3 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 mRNA、白介素(IL)-1β和IL-18水平,分析VM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LRP3 mRNA水平与Caspase-1 mRNA、IL-1β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3对VM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MC组外周血NLRP3 mRNA[(0.98±0.08)比(2.04±0.25)]、Caspase-1 mRNA[(1.02±0.20)比(1.88±0.31)]、IL-1β[(20.10±5.10)pg/ml比(41.63±6.50)pg/ml]和IL-18[(29.50±6.13)pg/ml比(36.80±8.70)p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在不同严重程度的VMC亚组间,上述指标水平均符合: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MC患者PBMCs NLRP3 mRNA水平与Caspase-1 mRNA、IL-1β和IL-1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0~0.830,P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LRP3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806~0.965),最佳工作点(OOP)为1.66NLRP3/GAPDH amol/amol,以此OOP对VMC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和80.00%。结论:外周血NLRP3炎性小体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其下游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155例,按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77例,将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AMI组和UAP组再随机分为40mg组(38例和39例)和20mg组(40例和38例),各组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LRP3及其下游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结果AMI组血清NLRP3、IL-1β、IL-18水平高于UAP组和对照组[(254.25±130.58)μg/L vs (142.72±50.27)μg/L vs (58.76±30.66)μg/L;(5.27±2.15)μg/L vs (4.52±1.72)μg/L vs (2.86±1.61)μg/L;(25.46±8.42)μg/L vs (14.73±6.87)μg/L vs (8.62±2.65)μg/L,P0.05],且UAP组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不同剂量组治疗后NLRP3、IL-1β及IL-1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40mg组治疗后NLRP3、IL-1β及IL-18水平较20mg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高表达NLRP3及其下游因子,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能降低ACS患者NLRP3及其下游因子,并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关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观察其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17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2次/d,共治疗14 d。均留取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表达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同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IL-1、IL-17A和HMGB1的水平,对微环境的调节作用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出血后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脑出血后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7)。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WBC)、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CHE)评分、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生命体征、WBC、PaO2、SaO2和CRP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良好的辅助抗炎症作用,在老年脑出血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