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术后均随访30 d。对比2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静脉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术后4、12、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术后30 d并发症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12.39±2.44)和(38.02±5.28)μg]、术后24 h PCA用量[(58.34±3.59)和(81.13±4.25)ml]、下床活动时间[(4.16±0.81)和(5.34±1.15)d]及出院时间[(7.29±0.76)和(8.35±0.96)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4 h[(0.83±0.15)和(3.34±0.61)]、12 h[(1.52±0.31)和(3.31±0.54)]、24 h[(1.76±0.35)和(3.15±0.62)]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完成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0 d,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和31.1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可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A)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Ⅱ级~Ⅲ级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颈丛复合右美组(DC组)30例和颈丛组(C组)30例。D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病人CEA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DC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明显低于C组。C组有些病人因不能配合手术改为全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CEA术中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丛阻滞中,并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非计划改全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丽华  张永国 《山东医药》2011,51(18):106-106
目的 观察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5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验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与单用臂丛阻滞麻醉的3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麻醉过程中,实验组心率(HR)为(98.2±3.2)次/min,对照组为(102.8±8.7)次/min,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平均动脉压(MAP)为(88.6±22.4)mmHg,对照组为(97.9±12.4)mmHg,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麻醉完善、不完善和无效者分别为42、2、0例,对照组分别为11、16、3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 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选择性转流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CEA术患者129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转流组48例和非转流组81例。术后3个月行头颈部彩超检查,之后每6个月至1年常规随访1次,比较2组患者中远期总体生存率和无再狭窄生存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分析总体存活率和无再狭窄存活率。结果转流组相比非转流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比例高[29.2%(14/48)和3.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流组相比非转流组颈动脉夹闭时间[(22.6±5.9)和(13.7±4.6)min]和手术时间[(168.4±63.3)和(143.0±50.2)min]长,术中出血量多[(108.0±65.2)和(69.8±53.9)ml],住院时间短[(5.5±1.4)和(6.1±1.7)d],术中应用补片比例高[60.4%(21/48)和25.9%(29/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2组均无患者死亡,转流组相比非转流组脑卒中[2.1%(1/48)和1.2%(1/81)]和同侧颈动脉再狭窄[4.2%(2/48)和1.2%(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06;χ~2=1.141,P=0.285)。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中远期总体生存率(χ~2=0.287,P=0.592)和无再狭窄生存率(χ~2=0.285,P=0.5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术中选择性不使用转流管对中远期生存率和无再狭窄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就诊我院的66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患者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全身麻醉维持用药量、复苏后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术后2h、4h、8h、12h、24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的传统麻醉方法是颈深丛神经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这种麻醉方法并发症多 ,加重患者的痛苦。自 1997年以来 ,我院对甲状腺手术只作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30例中 ,男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6 5岁。其中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6例 ,甲状腺瘤切除术 16例 ,甲状腺囊肿切除术 8例。患者全身体格健康状况 (ASA) ~ 级。手术时间为 1~ 3h。3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每组 15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及病种无明显差异。术前两组患者均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东莨菪…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和比较双侧颈丛浅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和单纯静脉全麻对老年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实施单纯静脉麻醉,常规快速诱导。B组在麻醉诱导平稳10 min后实施双侧颈丛浅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12 h内、12~24 h、24~48 h患者PONV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同时点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和意识评分(Ramsay评分)。结果 A组术后12 h内、12~24 h 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4~48 h 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间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双侧颈丛浅神经阻滞对降低老年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PONV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原发性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老年原发性肺癌病人132例作为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6例)和观察组(n=6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病人诱导前、拔管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舒适度及镇静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DBP、SBP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24、48 h卧床、活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1、2 h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孟广洲  于鹏 《山东医药》2010,50(38):104-105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丙泊酚辅助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50例行颈丛阻滞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不输含糖液体。采用颈4横突一点阻滞法施行颈丛阻滞麻醉。手术开始前5 m in,A组静注眯唑安定0.02 mg/kg,B组静注杜非合剂2 ml。手术开始时A组给予负荷量丙泊酚0.5 mg/kg,然后以3 mg/(kg.h)的速度连续静注。B组患者颈丛神经阻滞后不做其他处理。所有患者分别于入室、术中、术毕抽取肘静脉血,测量即时测血糖(BS)和血清皮质醇(BC)。术中监测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结果术前30 m in两组患者的HR、MAP、BS和B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B组患者MAP、HR与A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S、BC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与A组术中相比BS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 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丙泊酚与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8例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行CEA共125例次,成功率100%,其中颈动脉狭窄60%~75%者48例次,占38.4%,狭窄>75%者77例次,占61.6%,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2例,发生率1.9%,围手术期死亡1例,占0.9%。101条颈动脉术后1个月经颈多普勒超声显示,颈内动脉最狭窄处血管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6.11±1.36mmvs 1.59±0.82mm,P<0.05],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21)%降至(14±12)%,最狭窄处收缩期最大流速明显改善[(208±22)cm/s vs(93±18)cm/s,P<0.05]。81例患者术后18个月脑缺血症状较术前改善者75例(92.6%),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6.2%),脑卒中1例(1.2%),发现术侧颈动脉>60%的再狭窄1例(1.2%),低于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剥脱试验水平。结论 CEA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在预防老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等重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