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7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有临床症状者2例(28.6%).镜下肿瘤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衬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明并富含糖原.上皮细胞核小而圆,居中,无核仁,无核分裂象.部分囊腔之间可见粗大的纤维组织分隔.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CK7、CK8、CK19、CK/LMW、EMA(+);CEA、CD31、CD34、D2-40、Syn、CgA、Calretinin、Vim(一).结论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老年女性好发,预后好,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前列腺神经鞘瘤临床特点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例前列腺神经鞘瘤患者,结合文献分析报告.结果 本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神经鞘瘤,未行任何治疗.随访第5年,发现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前列腺神经鞘瘤无明显进展.结论 前列腺神经鞘瘤罕见,良性居多,手术治疗为首选.良性病例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部位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以降低本病术前误诊率。[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分析总结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1例不同部位神经鞘瘤均为单发病灶,椭圆形及类圆形占87.10%(27/31),哑铃型占9.68%(3/31),分叶状占3.23%(1/31)。病灶以实性为主(17/31)最多,囊实性(10/31)其次,囊性为主(4/31)最少。CT平扫呈稍低或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延迟或持续强化。83.87%(26/31)病灶沿神经方向走行。四肢病灶MRI多表现为囊实性、靶征、神经出入和脂肪分离征。椎管病灶(11/12)可见"脑脊液尾征"。腮腺内、胸腔壁及胃壁病灶未见神经鞘瘤典型征象,术前误诊。[结论]常见部位神经鞘瘤具有典型影像表现,易于诊断。少见部位神经鞘瘤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并总结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鞘瘤为检索词,检索在2018~2020年期间发表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关于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1例消化道神经鞘瘤病人多以女性为主,年龄31~84岁,胃部多发,肿瘤直径0.2~9 cm;临床表现多以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术前诊断准确率仅为8.6%;所有病人术后免疫组化表达均表现为S-100阳性;完整切除肿物或胃(肠道)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消化道神经鞘瘤是少见于消化道的良性肿瘤,其术前误诊率高,免疫组化S-100阳性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术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治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47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神经鞘瘤36例,中位年龄41岁,体检发现25例,有症状者11例;恶性神经鞘瘤11例,中位年龄38岁,体检发现5例,有症状者6例.术前CT和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2%(17/47)和58.3%(7/12).免疫组化染色良性组S-100阳性率100%;恶性组S-100阳性者率81.8%(9/11).4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良性组手术切除率100%,恶性组手术切除率90.9%(10/1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5例(10.6%).良、恶性神经鞘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与45.5%.良性组术后复发2例;恶性组术后复发4例,远处转移3例.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主要方法.良性神经鞘瘤预后良好,恶性神经鞘瘤易转移和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urilemoma (schwann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7 patients of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schwannoma admitted and surgically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5 to December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ly reviewed. Results As diagnosed by pathology there were 36 cases of Benign schwannoma,with a median age at onset of 41 years, among those 11 patients were symptomatic, and 25 were asymptomatic. There were 11 malignant 11 cases, the median age was 38 years, among those 6 patients were symptomatic, and 5 were asymptomatic. The positive diagnostic rate of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were 36. 2% ( 17/47 ) and 58. 3% ( 7/12 ) respectively. Immunohistochemically positive rates of S-100 were 100% and 81.8% (9/11)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group respectively. All case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Surgical resection rates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groups were 100% and 90. 9% (10/11)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perioperative death,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and 45.5%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groups respectively. In benign group 2 cases recurred, in malignant group 4 cases recurred, and 3 had distant metastasis. Conclusions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schwannomas are less common.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n accurat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urgery is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Prognosis is good for benign and poor for malignant retroperitoneal neurilemomas.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报道1例58岁的女性病人,因"上腹部不适2年余"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神经鞘瘤。结合既往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情况。结果该病起源于雪旺细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CT检查可辅助发现及定位病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套形成,免疫组化:S-100(++),CD117(-),CD34(-),DOG-1(-)。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胃神经鞘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恶性胃神经鞘瘤更为罕见,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拟诊为阴茎多发性脂肪瘤,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免疫组化:S-100( ),SMA(-)。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需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SMA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常规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34例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常规T1WI、T2WI、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神经鞘瘤15例,副神经节瘤11例,节细胞瘤8例。结果 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易产生囊变,神经鞘瘤囊变多位于病灶中心,副神经节瘤囊变多位于病灶周边,神经鞘瘤出血明显多于其他两者(P<0.05),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节细胞瘤在形态上呈不规则形;三种病例在DWI上均呈稍高信号,部分囊变出血呈混杂信号,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神经节瘤强化最明显,神经鞘瘤其次,节细胞瘤轻度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常规T2WI及T1WI对病灶形态、大小显示较好,T2WI对显示囊变、T1WI对显示出血具有优势,DWI鉴别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防止腓总神经鞘瘤的误诊及避免手术中不当神经损伤。方法报告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2例腘窝部腓总神经鞘瘤的外科手术疗效、并发症、复发率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22例腘窝部腓总神经鞘瘤病例诊断明确,经手术切除后均无复发,21例无任何功能障碍。借助显微镜解剖可最大程度避免神经损伤,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腘窝部腓总神经鞘瘤比较少见,临床检查Tinel氏征阳性,高频彩超和MRI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初步确诊,借助显微镜手术切除是治疗腘窝部腓总神经鞘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原发肿瘤之一,其后果主要是肿瘤压迫导致的各种神经症状.由于椎管内原发肿瘤早期常无特征性表现[1],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直至患者神经明显受压、下肢症状加重甚至瘫痪时才得到诊治,这对手术难度和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本科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治5例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椎旁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1例胸腰段椎旁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腰痛半年,加重伴左大腿前内侧酸胀麻木3天入院。术前腰椎MRI示:L1-2水平椎管外多发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术前诊断:椎旁多发神经鞘瘤。全麻下行全肿瘤切除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结果 病理检查:肿物大体观呈实性灰白色胶冻样,镜下见肿瘤细胞散在,呈梭形,束状排列,胞核呈卵圆形或波状,异型性少见(HE×400)。免疫表型示:S-100(+),VIM(+),CD34(散在+),EMA(-),GFAP(-),Ki-67 <1%。术后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脊柱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较为少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针对肿瘤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囊神经鞘瘤的疾病特点,提高对阴囊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例阴囊神经鞘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报道的7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中,良性神经鞘瘤4例,平均直径6.5 cm,平均病程4.4年,年龄34~48岁,平均年龄38.4岁,超声检查提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例合并阴茎癌良性神经鞘瘤,患者年龄78岁;3例恶性神经鞘瘤平均直径12.6 cm,平均病程2.2年,平均年龄75岁,超声检查提示肿瘤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结论 阴囊神经鞘瘤极为罕见,目前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对于阴囊肿瘤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的有效方法,以避免恶性肿瘤的诊治延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其中3例曾感患侧腰部不适。入院体检均无特殊发现,与肾上腺有关的血生化检查均为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3个月~9年,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为良性肿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GS)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于2013–2017年期间收治的8例G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结果 8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腹腔镜胃肿瘤切除,3例行开腹胃肿物切除,1例采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胃肿物切除。对患者术后随访2~50个月,8例患者均未复发。GS镜下的梭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套"是其最显著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呈弥漫性阳性。结论 GS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下的肿瘤,多为良性,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可表现为腹痛和腹胀,胃镜和CT检查难以确诊该病,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是目前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例年轻未婚女性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腹腔镜成功切除。病例1:16岁,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继发闭经,发现左卵巢囊实性肿物5.3 cm×4.5 cm,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的闭孔窝合并残角子宫畸形;例2:25岁,体检发现右侧卵巢包块,术中见骶骨右前方腹膜后囊实性肿物8 cm×6 cm。2例术前均诊断为卵巢囊实性肿物而行腹腔镜探查,术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神经鞘瘤,均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腹腔镜手术完整切除。病例1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150 ml;病例2术中出血600 ml,手术时间166 min,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诊断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切除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完整切除肿瘤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1例肾门部肾脏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诊断及治疗选择,为罕见病例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分析1例肾门部肾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查阅文献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术前考虑该患者肾脏肿瘤诊断明确,行后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病理证实为左肾神经鞘瘤。结论:肾门部肾神经鞘瘤为泌尿外科罕见病例,对肾门部肾脏神经鞘瘤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是可选术式。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减少创伤,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胃神经鞘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为少见,占所有胃间质瘤的6.3%,肿瘤好发于胃体部,通常起源胃粘膜下神经从。大部分胃神经鞘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能起到诊断作用,但确定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其中S-100蛋白是诊断胃神经鞘瘤的"金标准"。胃神经鞘瘤通常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胃肠自主神经肿瘤等相鉴别。治疗方面,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2例严重压迫下腔静脉、右肾静脉等血管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成功切除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 方法对2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周围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通过组织病理学。体积较大、复杂血管毗邻的良性肿瘤仍可以手术完整切除,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