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医正骨》2004,16(12):F002-F002
周太安,男,1946年10月出生,汉族,四川省德阳市人,中共党员,四川杨(天鹏)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之一,四川省名中医。现任四川省成都骨科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医正骨》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  相似文献   

2.
周太安 ,男 ,194 6年 10月出生 ,汉族 ,四川省德阳市人 ,中共党员 ,四川杨 (天鹏 )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之一 ,四川省名中医。现任四川省成都骨科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医正骨》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四川省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病学组理事 ,《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 ,成都市卫生技术职称评委会委员 ,成都市锦江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出现了两个主要学术流派:"平补派"和"武术伤科派"。本文从"平补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代表医家及其论著两个方面,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平补派"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熊昌源教授是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名老中医,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40余年,他在中医骨伤科诊疗学术思想及正骨手法、固定与功能锻炼等临床治疗与认识中有其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郭均甫先生学术思想初探郭宪章,郭允章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730030)郭均甫先生是我省擅长中医骨伤科的名老中医,他既承其家学,又搏采众家之长,经数十年的刻苦钻研,亲临实践,在骨伤科学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现整理如下,供学者参考。1重视中医学基...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观点、著作为标准,选取十二家中医骨伤科流派,对其正骨学术思想及正骨手法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定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将同时举办2016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学习班,授予国家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会议征文方式:征文内容:中医骨伤科各个学术流派名医、名师的学术思想;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手术疗法等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疗效机制、新药开发等研究;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医、  相似文献   

8.
从骨伤科诊断治疗运用等方面探析元代名医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有关骨伤科的治法,探析中医骨伤治疗上的特色与优势,文章对危亦林的学术思想有较为系统的整理,并从"脉""内服""外治""酒""麻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引起深入讨论古代骨伤科学术有益,为中医骨伤治疗的现代临床实践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仇湘中——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大科主任兼骨一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仇湘中传承工作室导师。中医骨伤科已传承千年,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定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将同时举办2016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学习班,授予国家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会议征文方式:征文内容:中医骨伤科各个学术流派名医、名师的学术思想;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手术疗法等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传承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正骨流派是中医骨伤学派的经典流派之一。于清代中后期逐渐兴盛,推动了近现代中医骨伤科事业的成型与发展。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点鲜明,对于骨伤科常见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理论和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介绍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历史渊源及学术思想理论,描述常见的清宫正骨理筋特色手法操作方式及治疗原理,结合当下清宫正骨手法的创新研究及应用现状,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启发中医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大至经历了先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及近代等时期。在中医骨伤科学说和学术流派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内容主要集中于历代医家骨伤科学术思想的研究,还涉及流派伤科、佛家伤科、民族伤科等。  相似文献   

13.
笔者跟从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湖北中医学院刘克忠教授临证学习 ,受益匪浅。刘师精于辨证 ,专于手法 ,善于用药 ,治学十分严谨。本文就刘师在中医骨伤科方面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1 整体辨证 首重气血刘师理伤的基本原则 ,是从人体的整体观点出发 ,以四诊八纲为辨证依据 ,尤重  相似文献   

14.
李勇强主任医师业医近20载,现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医学硕士.李师骨伤科学验丰富,武医皆通,学贯中西,博览群书,功底扎实,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善于运用中医手法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中西医微创治疗骨伤疾病,为弘扬和发展中医学及中西医汇通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在李师门下短暂学习,对李师的学术思想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今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李永康教授是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云南省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云南省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师从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教授,从事骨伤科医、教、研工作45载,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擅长以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临证思维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潘志雄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岭南中医骨伤名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从事骨伤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精通中医辨证,谙熟正骨疗伤技法,擅长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内伤及各种疑难杂症等。潘教授多年来从痰热论治胸锁关节炎获得满意临床疗效,本文作者就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颈肩背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许学猛教授在中医骨伤科工作近30年,擅长诊治各种骨伤科痛症,创立“骨筋肉并重”的专科学术思想.笔者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总结许学猛教授治疗颈肩背综合症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孙树椿首席研究员的学术人生。方法:收集孙树椿学习成长、临床教学、科学研究、医风医德等材料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孙树椿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多有成就,尤其是在骨伤科筋伤疾病方面很有建树。结论:孙树椿中医学术思想值得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郭春园教授从医60余年,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勤于临床,通过毕生的精力治疗骨伤科疑难杂症,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对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方面。采用"病多气滞"的理念来分析颈椎病病因,提出"中气伤"、理论,完善了颈椎病的中医辨证体系,通过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从气血平衡理论,动静结合的理念来治疗疾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国家培养大批的骨伤科人才,为推动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做出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许学猛教授是广东省中医名科"骨关节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创立"骨筋肉并重"专科学术思想,擅长诊治各种骨伤科的痛症,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有独到见解.许教授在中医骨伤领域工作近30 年,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对退行性骨关节炎,中医属"膝痹"范畴的骨伤科疾病诊断与治疗认识深入,诊断与治疗系统化的关注骨筋肉之间的相互影响,诊断与治疗疾病从日常行为习惯出发,因人制宜,有独到理论体会和治疗经验.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到许老师学术思想的熏陶,受益匪浅.现将从跟师中体会出的治疗膝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