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4例DHF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 mg/d螺内酯组、60 mg/d螺内酯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20 mg/d螺内酯组给予20 mg/d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60 mg/d螺内酯组给予60 mg/d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舒张早期血流峰速率(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率(A)、E/A值、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0 mg/d螺内酯组、60 mg/d螺内酯组E、E/A较对照组增高(P0.05),A、LVMI、LAVI、NT-proBNP、hs-CRP、TNF-α水平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降低(P0.05);60 mg/d螺内酯组E、A、E/A、LVMI、LAVI、NT-proBNP、hs-CRP、TNF-α、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较20 mg/d螺内酯组更明显(P0.05)。60 mg/d螺内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0 mg/d螺内酯组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0 mg/d螺内酯组(P0.05)。结论 20 mg/d、60 mg/d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HF均有效,但60 mg/d螺内酯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60例,在常规接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20 mg;中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40mg。常规治疗组20例,不给予螺内酯治疗,余治疗同前。动态观察心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NYHA分级变化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中剂量螺内酯组、小剂量螺内酯组和常规治疗组1个月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90.0%、90.0%和75.0%。螺内脂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NYHA分级均有所改善,但螺内酯组治疗后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降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血清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67例为观察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螺内酯组(34例);另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半端肽(PⅢNP)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和血浆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血PⅢNP和BNP均明显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在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用罗氏Staus FirstTM NT-proBNP测定仪快速测定17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将17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4组,观察组80例,心功能按6 min步行试验法分为3组,规范化治疗后(常规强心、利尿以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复查NT-proBN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值。结果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组中的Ⅲ级、Ⅳ级心功能不全组,治疗前后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Ⅱ级心功能不全组治疗前后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6 min步行试验法分组病人,治疗前后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较NYHA分级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T-proBNP、hs-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6分钟步行距离、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对照组,LVEDV、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LVEDV、LVEF高于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hs-CRP,有利于延缓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应用螺内酯后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门诊随访的LVEF为40%~49%且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125 pg/ml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螺内酯10~20 mg/d,共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随访前后血压、心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血钾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LVEF、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及LVE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 min步行试验距离延长,临床总有效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及累积无心血管病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无高钾血症等不良事件。结论HFmrEF患者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螺内酯安全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呋塞米(20 mg/d)联合螺内酯(40 mg/d)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2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DHF老年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呋塞米组(20 mg/d,n=27),合适剂量组(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n=36)和大剂量组(呋塞米40 mg/d+螺内酯100 mg/d,n=30),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各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壁节段运动的差异性及心衰再住院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3组NYHA分级均较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3组NYH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适剂量组治疗后LVEF较前升高,LVEDd较前减小,室壁运动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Sm)和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较前减小(P0.05);其他两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合适剂量组比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合适剂量组的心衰再住院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对老年DHF(NYHA 1~2级)患者可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联合温肾活血方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生存质量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9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治疗,3组均以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NT-proBNP、LVEF、LVED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A组、治疗B组中医证候疗效更佳(均P<0.05),且NYHA分级提高更显著(P<0.05),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改善LVEF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B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P<0.05),而治疗A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优于治疗A组(P<0.05)。而在改善NYHA分级、降低NT-proBNP、升高LVEF、缩小LVEDD方面治疗A组、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中医证候,提高NYHA分级,降低NT-proBNP,升高LVEF,降低LVEDD,但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增加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改善不明显,在沙库巴曲缬沙坦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病人6 min步行距离,并进一步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9.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CHF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疗法抗CHF治疗,A组联用螺内酯(20mg/d).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同时观察6min步行试验,并进行对照.结果治疗6个月A、B组心功能分级、无创心排血量指标、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改善更显著(P<0.05).血钾可见正常范围的升高,未发现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螺内酯治疗CHF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脑钠肽(BNP)指标做参照,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醛固酮(Ald)时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44例心力衰竭组分别依照病因与NYHA分级分组,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组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组1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亚组各2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BNP、Ald和hs-CRP浓度.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Ald及BNP浓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ICM组血清hs-CRP浓度高于DCM组与HHD组(P<0.05).结论 联检Ald,hs-CRP可以判断心力衰竭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螺内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螺内酯组31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20 mg/d.两组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心肌细胞外基质Ⅲ型前胶原、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含量,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并按Lipkin法行 6分钟步行实验,按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结果:①所有患者上述心肌细胞外基质含量均明显增高,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1),治疗6个月后以螺内酯组下降更明显(P<0.01);②治疗 6个月后,螺内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V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VA)之比VE/VA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与心衰病程进展明显相关,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更完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螺内酯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明确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者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必要时给予洋地黄类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2.5~5mg/d和螺内酯20~40mg/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LVEF、SV、C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常规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65例心力衰竭病人,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ELISA法检测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复查.结果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在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N(NT-ProBNP)在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各心功能分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LN(NT-proBNP)及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LN(NT-ProBNP)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黄连素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辅酶Q_(10)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抗心肌缺血+抗心衰),研究组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辅酶Q_(10)。记录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NT-pro BNP)、心功能分级(NYHA)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 BNP等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LVEF、LVEDD、NT-pro BNP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尼可地尔联合辅酶Q_(10)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87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力衰竭组133例和非心力衰竭组1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浆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心力衰竭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心率、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血浆NT-proBNP及C反应蛋白水平、糖尿病发生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低于对照组(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Ⅲ级、Ⅱ级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血浆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Ⅱ级患者(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监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来判断其心功能,以早期发现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均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但目前三者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血清cTnT、NT-proBNP、UA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廉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cTnT、NT-proBNP、UA水平,血清cTnT、NT-proBNP、UA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NYHA分级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Ⅳ级患者血清cTnT、NT-proBNP、UA水平高于NYHA分级Ⅱ、Ⅲ级患者,NYHA分级Ⅲ级患者血清cTnT、NT-proBNP、UA水平高于NYHA分级Ⅱ级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nT(β=0.001)、NT-proBNP(β=0.000)、UA(β=0.012)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T、NT-proBNP、UA水平随着NYHA分级增大而升高,三者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清中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 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心功能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1月至 2016 年 12 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200 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级70 例,Ⅲ级65 例,Ⅳ级65例,按照原发心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 54 例,扩张型心肌病 46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51例,糖尿病性心肌病 49 例,分别检测对比各组血清中hs-cTnT、NT-proBNP、hS-CRP 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LVEF。结果:CHF组中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增加,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也在逐渐增高(P<0.05)。而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增加再不断降低。血清hs-cTnT水平与NT-proBNP、hs-CRP水平以及LVMI和LAVI呈正相关(r=0.214,0.303,0.689,0.473,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r=-0.374,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血清hs-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中hs-cTnT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P<0.05),同时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中hs-cTn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和糖尿病性心肌病组(P<0.05),同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hs-cTnT水平显著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结论:CHF患者中的hs-cTnT与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可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明显升高,三者呈现正相关,且与心功能指标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差异,及其在不同亚组间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266例心肌病病人,且随访资料完整。依据基本病因的不同将病人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99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167例),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远期随访结果,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当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35%~40%、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或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1 000 ng/L时,缺血性心肌病病人远期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风险明显高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组病人的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等程度心力衰竭病人中,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风险要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宜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螺内酯的合理剂量。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4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螺内酯20 m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螺内酯40 mg/d。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低钾血症、乳房胀痛及结节)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和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P0. 05);对照组改善程度好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乳房胀痛及结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若无明显肾功能异常,建议口服螺内酯40 mg/d,可提高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且安全性良好,能进一步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疗效.方法:将62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前和随访24个月后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价NHYA心功能,测定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阿托伐他汀组NYHA心功能分级下降,6 min步行距离延长,NT-proBNP及hs-CRP水平下降,LVMI值及LAVI值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心脏重构、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对DHF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