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以Lun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为靶基因,实时P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探讨人肺特异性X蛋白(humanlung-specificXprotein,Lunx)、VEGF-C、VEGF受体3(VEGFR-3)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以肺部良性病变切除的20枚淋巴结为对照,采用SYBRGreenⅠ嵌合荧光实时RT-PCR检测NSCLC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60枚LunxmRNA表达并与常规病理比较;以肺部良性病变切除的组织20例为对照,检测VEGF-C、VEGFR-3在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NSCLC患者癌旁组织VEGFCR-3、VEGF-C阳性率分别为60%(18/30)、77%(23/30),分别与病理阳性率37%(11/3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4,P<0.05;χ2=6.72,P<0.01);60枚NSCLC患者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Lunx阳性率78.3%(47/60),与病理阳性率55%(33/60)比较有显著差异(χ2=7.68,P<0.01)。结论VEGFCR-3、VEGF-C、Lunx均可作为NSCLC淋巴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与病理比较有较高的敏感性;实验采用一种新颖的荧光实时RT-PCR相对定量方法分析结果,有助于早期肺癌转移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以本院同期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n=62)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0)为对照。以CK20mRNA、MUC1mRNA为标志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经病理学确认和CK20mRNA、MUC1mRNA检测,78例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1例(39. 7%),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47例(60. 3%);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中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Hcy、Cys C、MMP2及MMP9、TIMP1和TIMP2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且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上述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P 0. 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Hcy及Cys-C的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技术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212枚区域淋巴结(pN0)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发现15例患者的术前血液中检测到CEA mRNA表达.17例患者的24枚淋巴结检测到CEA mRNA表达.CEA mRN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血液及淋巴结微转移者3 a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血液微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5).认为微转移与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食管癌术前血液及术后病理诊断阴性的pN0中CEA mRNA表达,可以诊断食管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无淋巴结转移(pN0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择536例pN0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根据淋巴结清扫数量,将患者分为0~11组172例(32.1%),12~16组201例(37.5%),≥17组163例(30.4%),统计分析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特异性蛋白X(LUNX)mRNA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我院胸外科术后经病理证实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病例(对照组),将入选病例肿瘤组织、肺门旁(N1)、纵隔淋巴结(N2)蜡块,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K19、LUNX mRNA因子表达。结果 6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均有CK19、LUNX mRNA表达,肺炎性假瘤病例患者淋巴结未见CK19、LUNX mRNA表达。22例淋巴结可见CK19表达,腺癌17例,鳞癌5例;ⅠA期8例,ⅠB期14例。15例淋巴结可见LUNX mRNA表达,腺癌11例,鳞癌4例;ⅠA期5例,ⅠB期10例。腺癌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鳞癌患者,ⅠB期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A期患者。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1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2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仅N1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62.5个月,仅N2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40.2个月,N1和N2均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36.6个月,NI和N2均为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4.8个月。仅NI表达患者与仅N2表达及N1+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表达患者的差异不显著。仅N2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表达患者,与N1和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CK19和LUNX mRNA可作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标记物,腺癌患者和ⅠB期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率更高,N2淋巴结微转移是患者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N2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19)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探讨对检测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K19及CEA 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中CK19及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58.33%,在BLD组中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而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表达,NSCLC组CK19及CEA表达均高于BLD组及对照组(P〈0.05)。外周血CK19及CE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K19与CEA均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较为合适的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组织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Ⅱ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将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任一阳性的患者设为淋巴转移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设为非淋巴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转移组和非淋巴转移组患者的CK19、TTF-1表达情况。将淋巴组织CK19、TTF-1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患者设为微转移组,将CK19、TTF-1检测结果单阴性或全阴性的患者设为无微转移组,随访3年,比较微转移组和无微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淋巴组织的TTF-1、CK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淋巴结微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7. 14%)明显低于无微转移组患者(88.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组织中CK19、TTF-1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的关系密切,与肺癌发生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mRNA(PPTG mRNA)、生存素mRNA(Survivin 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bFGF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NSCLC患者原发癌病灶组织86例为NSCLC组,其中肺鳞癌35例、肺腺癌38例、其他型肺癌13例;淋巴结转移4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0例;肿瘤高分化36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26例;TNMⅠ期22例、Ⅱ期24例、Ⅲ期20例、Ⅳ期20例,同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6例为癌旁组,肺部为良性疾病肺组织8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四组患者组织的PPTG、Survivin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在NSCLC组、癌旁组的组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NSCLC组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P0.05);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在腺癌、鳞癌组织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鳞癌(P0.05),其与肺癌组织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密切正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 PPTG、Survivin和bFGF mRNA基因在NSCLC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有助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60例胃黏液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选取常规HE染色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阴性淋巴结168枚(A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淋巴结351枚(B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角蛋白(CK)表达。结果CK阳性39例,淋巴结总转移率65.0%,其中A组CK阳性58枚(33.4%),B组CK阳性59枚(16.8%)。认为对胃黏液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HE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应行常规CK免疫组化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微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肺组织特异性X蛋白(LunX)、上皮癌相关基因(KS1/4)的表达与NSCLC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过9个月随访的52例NSCLC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提取淋巴结标本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其中CK19、LunX、KS1/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总RNA通过紫外线分光光度仪检测RNA纯度,OD260/280值为1.650~2.1,RNA浓度为560~1420 mg/L.经过随访,52例研究病例中发生转移或复发共18例,转移复发率为34.6%.其中转移组淋巴结中CK19、LunX、KS1/4的mRNA表达均高于无转移组(P值均<0.05).结论 CK19、LunX、KS1/4可以作为预测NSCLC转移或复发的指标,辅助诊断NSCLC微转移.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的复发和转移。这可能与肺癌患者早期即存在的全身微转移有关,对微转移的检测可以在TNM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评估患者的预后。我们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NX)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2 0 0 2年8月~2 0 0 3年4月将我院呼吸科4 0例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17~79岁,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N0早期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及VEGF受体(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61份pN0早期胃癌手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份pN0早期胃癌和25份癌旁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的表达及86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CAM5.2的表达.评估61份pN0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pN0早期胃癌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pN0早期胃癌中,各有3.4% (21/61)VEGF-C、VEGF-D呈高表达,44.3% (27/61) VEGFR-3呈高表达,分别高于癌旁组织[VEGF-C、VEGF-D和VEGFR-3高表达率分别12.0%(3/25)、8.0% (2/25)、16.0%(4/25),x2=4.433、6.321、6.144,P均<0.05];10例(16.4%)发现淋巴结微转移.pN0早期胃癌中VEGFR-3染色脉管侵犯(FVI)阴性者VEGF-C、VEGF-D、VEGFR-3低表达多于FVI阳性者(x2=15.828、6.879、9.244,P均<0.05);VEGF-C及VEGFR-3高表达与浸润深度(x2=5.561、5.678,P均<0.05)、VEGFR-3阳性染色脉管密度(FVD)(t=2.987、5.652,P均<0.01)及淋巴结微转移(x2=6.705、6.192,P均<0.05)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而VEGF-D高表达与浸润深度、FVD及淋巴结微转移均无关(P均>0.05),却与分化程度相关(x2=8.472,P=0.004);VEGF-C、VEGF-D及VEGFR-3高表达均与性别、年龄及癌灶大小、部位、大体分型无关(P均>0.05).结论 pN0早期胃癌VEGF-C与VEGFR-3高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相关,虽然VEGF-D高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无关,但仍可能通过VEGF-C-VEGFR-3信号轴间接影响pN0早期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13.
刘东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27-392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与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NSCLC、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LYVE-1检测MLVD,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NSCLC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VEGF-C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NSCLC中表达明显升高,其促进了淋巴血管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以及淋巴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淋巴结微转移对结肠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对1120枚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20、CEA免疫组化微转移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20检测出有微转移淋巴结103枚,占9.2%(103/1120),CEA检测出有微转移淋巴结88枚,占7.9% (88/1120).CK20联合CEA检测出130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占11.6% (130/1120).肿瘤浸润愈深,微转移愈易发生(P<0.05),分化程度低者,微转移阳性率高(P<0.05).130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13例TNM分期提高,其中Ⅰ期→Ⅲ期2例,Ⅱ期→Ⅲ期11例,HE染色重新分期率为18.6% (13/70).结论 结直肠癌淋巴结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 mRNA)和肺特质性X蛋白基因(LUNX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膈淋巴结中的阳性率.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检测26例患者的123组淋巴结MAGE mRNA和LUNX mRNA的表达.结果 LUNX mRNA表达在NSCLC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2.3% (52/123)和34.1% (42/123),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MAGE肺癌患者淋巴结四种LUNX mRNA未见表达.常规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MAGE和LUNX mRNA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率为30.1% (37/123)和44.7% (55/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AGE mRNA是应用RT-PCR法检测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较好的分子标志物,与LUNX mRNA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11年06月-2013年0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10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45例相应癌旁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100P蛋白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淋巴结转移组及Ⅲ期肿瘤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I期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 0. 05); S100P蛋白阴性组累积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100P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累积5年生存率相关,提示其可能与NSCLC的进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LncRNA 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AFAP1-AS1的表达量。分析LncRNA AFAP1-AS1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AFAP1-AS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AFAP1-AS1表达量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通过为期3年的随访,51例(60.71%)NSCLC患者死亡,33例(39.29%)患者存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AFAP1-AS1、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NSCLC患者3a生存期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LncRNA AFAP1-AS12.52、NSCLC组织高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AFAP1-AS1在NSCLC患者组织中表达量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46.7%,20例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是否吸烟及有无胸膜转移无关(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检测Survivin可能有助于临床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微小RNA-186(miR-186)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影响,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SCLC组织、NSCLC旁组织、NSCLC细胞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中miR-186的表达水平;miR-186高表达组NSCLC患者与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Log-rank分析;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卡方检验分析miR-186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NSCLC旁组织;NSCLC细胞系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miR-186低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86高表达组;miR-186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miR-186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miR-186可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在NSCLC组织中低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角蛋白(CK6、CK18)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正常胃黏膜60例,原发胃癌组织6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o)18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60例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CK6、CK18的表达;②原发胃癌组织和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相一致;③CK6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水平,而CK18则相反;④CK6阳性多在WHO分型中的高分化腺癌及其他特殊类型癌组织中存在;在芬兰Lauren分类中,CK6多在肠型胃癌组织和淋巴转移灶中表达;⑤CK6的表达与较好的分化程度,较轻的病变进展,较浅的肿瘤浸润、较早的肿瘤分期有关;⑥CK18多表达在胃腺癌中;⑦CK18在较晚期的肿瘤中表达较多;⑧CK18淋巴结微转移多发于pTNM三期以上的肿瘤;⑨在原发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6、CK18 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