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B族链球菌(GBS)定植致新生儿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确诊为母GBS定植的新生儿43例(研究组)及同期健康新生儿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NK细胞水平。分析母GBS定植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CD3+T、CD19+T、CD3+CD8+T、CD4+/CD8+T、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IFN-γ、IL-13、IL-4、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XCL9、CXCL10、CC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D3+T、CD19+T、CD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8例NSCLC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分选CD8+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CD8+T细胞中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浓度重组人IL-24(10 ng/ml和100 ng/ml)刺激纯化CD8+T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NSCLC细胞系NCI-H1882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IL-24刺激后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以及IFN-γ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LSD-t检验。结果CD8+T细胞中未检测到IL-22R1 mRNA表达,CD8+T细胞中IL-20R1和IL-20R2 mRNA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者和NSCLC患者之间以及在非肿瘤部位和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外周血和肿瘤部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和非肿瘤部位(P<0.05),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不影响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而高浓度IL-24(100 ng/ml)则显著提升NSCLC患者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P<0.05)。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高浓度IL-24(100 ng/ml)刺激NSCLC患者肿瘤部位CD8+T细胞后可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升高,以及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而低浓度IL-24(10 ng/ml)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无显著影响。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IL-24刺激对CD8+T细胞诱导的靶细胞死亡和细胞因子分泌均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IL-24在体外可增强NSCLC患者CD8+T细胞的直接细胞杀伤功能,但在体内IL-24可能并不影响CD8+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TLR7对T细胞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日本血吸虫感染6周的C57BL/6小鼠(WT)和TLR7-KO小鼠,并设立相应对照组。然后观察组织病变情况,分离脾脏淋巴细胞,运用q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CD4+T和CD8+T细胞数量改变以及TLR7分子表达;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WT和TLR7-KO小鼠感染前后CD4+T和CD8+T细胞CD25、CD69、CXCR5、CD40L等活化表型的变化;经PMA和离子霉素的刺激,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和CD8+T细胞IFN-γ、IL-4分泌情况。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肝脏和脾脏明显增大,脾脏中CD4+T和CD8+T细胞发生大量聚集;感染后CD4+T和CD8+T细胞多种活化及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上升,且IL-4+CD4+T...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CD4+CD25+T调节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可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分型及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数目,与18名健康对照作比较。 结果与结论: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22例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9的阳性表达率最高(100%),而13例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7阳性表达率最高(100%)。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和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P < 0.05)。表明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19阳性表达率最高,急性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7阳性表达率最高,同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以评估其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5%;预后不良组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h2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IL-4与IL-6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Hb水平下降,Th1细胞、BNP、心功能分级上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共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即产生的DC-CIK细胞抗淋巴瘤免疫效应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于体外诱导DC和CIK,然后共培养成DC-CIK细胞。分四组:DC组、DC-T组、CIK组和DC-CIK组。对各组分别进行免疫机制研究:测定细胞因子IL-12、IL-17和IFN-γ的分泌量、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和分析对人淋巴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结果:在DC-CIK组,细胞因子IL-12、IL-17和IFN-γ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杀伤活性亦较其它组增强(P0.05)。CD8+、CD3+/CD56+细胞在DC-CIK组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DC-CIK细胞抗淋巴瘤免疫效应与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产生细胞毒性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Tim-3/Galectin-9负性信号通路在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6例患者和2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通过FCM监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Tim-3分子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移植后患者细胞因子Galectin-9、IFN-γ、IL-4、TGF-β和IL-17的动态变化。结果 根据西雅图国际诊断标准,移植术后有14例患者发生aGVHD,22例患者未发生aGVHD。(1)未发生a GVHD患者移植后30~90 d CD4+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未发生aGVHD患者移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Galectin-9、TGF-β、IFN-γ、IL-4和IL-17水平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Galectin-9和TGF-β水平在移植后60 d达到正常值(P>0.05),IFN-γ、IL-4和IL-17在移植后第90天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lectin-9与TGF-β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HIV-1特异性CD4+T细胞亚群功能的活化诱导标记法(activation-induced markers,AIM),从而更有效地评价HIV-1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选取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及6例未感染HIV-1的健康人,分别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的AIM法和细胞内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并探讨两种方法用于评价HIV-1感染者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AIM法检测HIV-1慢性感染者中HIV-1抗原特异性PD-1+CD25+CD4+T、CD69+CD200+CD4+T、CD69+ICOS+CD4+T细胞阳性的比例为11/12、8/12和7/12,检测CD69+ICOS+CD8+T、CD137+CD69+CD8+T、PD-1+CD25+CD8+、OX40+PD-1+CD8+T细胞阳性的比例为8/12、8/12、7/12、7/12。ICS法检测HIV-1抗原特异性IL-2+CD4+T、IFN-γ+CD4+T、TNF-α+CD4+T细胞阳性的占比为2/12、2/12、0;IFN-γ+CD8+T、TNF-α+CD8+T、IL-2+CD8+T细胞阳性的占比为12/12、10/12、5/12。结论:AIM法在评价CD4+T细胞功能方面更为敏感,可作为ICS法的补充,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更全面地评估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1A(TL1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干扰素γ(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野生型及TL1A(L-Tg)转基因型肠纤维化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评估结肠炎症程度,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肠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的比例,ELISA测定上述细胞IL-17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的体重下降更明显,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MPO含量均显著增高,且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提示纤维化程度加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CD4+IFN-γ+T细胞和CD4+IL-17+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ELISA测定脾、淋巴结及肠黏膜固有层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etronectin诱导的CIK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离患者单个核细胞用Retrone-ctin、CD3单抗、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CIK细胞。患者每周回输1次CIK细胞,连续4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应用BDTM-HumanCBATh1/Th2型细胞因子试剂盒监测治疗前及回输后7天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每个患者平均回输细胞数为23.9×109/L(20.6×109~27.2×109),不良反应小。CIK细胞输注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CD3+、CD3+CD56+和CD3+CD8+细胞数均有明显升高(P<0.05)。12例患者中有1例获部分缓解(PR),4例稳定,其中PR和2例SD患者的CEA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临床获益患者的血清中IFN-γ(6.9vs53.2 pg/mL)和TNF-α(3.2vs24.6 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自体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通过增加效应细胞数明显增强免疫功能而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包括43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期发作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XCR5+CCR7loPD-1hiT细胞,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对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并统计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结果:M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SS评分降低(P<0.05),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MS患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细胞比例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后两者均降低(均P<0.05)。MS患者MOG-Ig G和MBP-Ab表达阳性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CD57+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可手术的口腔鳞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组和局部中晚期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57+细胞、CD57+CD8+T细胞、CD57+CD4+T细胞、CD57+CD56+CD16+和CD57+CD56-CD16+NK细胞计数;以CD57+CD8+T细胞比例水平中位数为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57+CD8+T细胞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生存风险。结果与早期患者相比,局部进展期的口腔鳞癌患者CD57+淋巴细胞(P=0.001)和CD57+<...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免疫和放射免疫法分析了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IFN-γ)和IL-2水平,以及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患者CD4/CD8细胞比值降低或倒置(P<0.001),血清TNF和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TNF、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TNF、IFN-γ等造血负调控因子的过量分泌可能与AA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DC-CIK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化疗组20例,仅行化疗[奥沙利铂(Oxaliplatin)+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联合组20例,给予DC-CIK联合化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毒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评价DC-CIK免疫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低于化疗组(P<0.05),1、2年生存率高于化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8+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IL-6升高(P<0.05);而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4+、CD16+、CD56+、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IFN-γ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明显轻于化疗组(P<0.05)。DC-CIK细胞回输过程中及回输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有可能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毒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肝素体外对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rhTNF-α(100 u/ml)和肝素(50 u/ml)诱导培养DC。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DC或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素处理前后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结果:纯化的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显著低于同期培养的正常人CD4~+T细胞(P0.05);肝素处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及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降低(P0.05)。肝素处理后的DC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共培养后,其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体外肝素处理后的慢性乙肝患者的DC能部分改善外周血Th1细胞分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ILC2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是否协同促进并维持肺腺癌免疫抑制状态,选择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ACS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C2和Tfh的比例;qRT-PCR检测外周血ILC2及Tfh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对ILC2及Tf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C2的比例及其相关因子IL-33、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IL-13、IL-5及IL-4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CD3+CD4+CXC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 5, CXCR5)+T细胞及PD-1+CXCR5+Tfh的比例升高(P<0.05),CD3+CD4+CXCR5-T细胞的比例下调(P<0.01),Tfh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miR-223对大鼠肺结核(PT)肺部病变、IFN-γ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NC组)、肺结核大鼠模型组(PT组)和肺结核大鼠模型注射miR-223 mimics组(miR-223组),每组10只。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群,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18水平,并检测结核杆菌菌落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IFN-γ蛋白;RT-qPCR检测肺组织中miR-223 mRNA和IFN-γmRNA表达。结果 PT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CD3+%、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P<0.05);miR-223组CD3+%、CD4+%水平较PT组增加,而CD8+%水平降低(P<0.05)。PT组血清中IFN-γ和IL-18水平较NC组增加(P<0.05);miR-223组较PT组得到明显抑制(P<0.05)。PT组结核杆菌菌落数较NC组增多(P<0.05);miR...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3例MP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和IgM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4和IL-6)水平。结果:MPP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1.45±6.75和33.52±5.81,较正常对照组68.28±7.34和38.71±6.29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IgM较对照组增高(P<0.05);MPP患儿IFN-γ、IL-4、IL-6血清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紊乱,辅助性T细胞亚群(Thl/Th2)失衡,并以Thl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IL-26的动态变化及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其在CHB疾病中可能的促炎作用。方法将51个CHB患者和28个健康人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在替比夫定(tebivudine,LdT)治疗期间(0、12、24、36和52周)外周血,分析HBsAg、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HBV病毒载量等临床数据。流式细胞仪分离CD4+T、CD4-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浆中IL-26、IL-17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IL-26、RORγt的mR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血浆IL-26水平显著升高,LdT治疗期间IL-26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治疗期间血浆IL-26浓度与T辅助17(Th17)细胞分泌IL-17水平呈相似的下降趋势。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6+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IL-26+CD4-细胞百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