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7月开滦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其分为观察组(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组)50例和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患者组)31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脂联素水平;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内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3.28、6.20、9.48,均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4.38,均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P<0.05);颈动脉IMT、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29.94,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血脂代谢异常及更高的炎性反应显著地增加了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包静  李振东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9-16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3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4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构型(LV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06例,按Ganau分类法分为4型:正常构型(Ⅰ组)28例、向心性重构(Ⅱ组)32例、向心性肥厚(Ⅲ组)26例及离心性肥厚(Ⅳ组)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室间隔(I 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颈总动脉的I MT在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呈递增趋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Ⅲ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Ⅱ组与Ⅰ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各组CA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变化与颈总动脉I MT基本一致;同时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间有显著正相关(r=0.5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总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及软斑为主,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均为强回声斑块.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明显降低(P<0.01),血管阻力指数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22例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包括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以及斑块情况等。结果: 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显著,颈总动脉内径增大、血管阻力指数增大以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超声在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病变的随访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栗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89-19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的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卒中患者50例,单纯脑卒中患者48例,健康患者50例。对其进行病史询问,测量代谢相关指标,静脉血检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并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阻力指数及斑块数量,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MS合并脑卒中、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MS合并脑卒中组在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及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MS合并脑卒中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数量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S合并脑卒中、IMT、SB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uric acid,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非高血压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浆hs-CRP、UA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hs-CRP、UA均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mia,HUA)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并发高hs-CRP、HU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hs-CRP及UA升高,hs-CRP升高及UA升高合并高血压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吉林医学》2007,28(9):1111-11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并计算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m ax)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差>60mmHg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差为40~60mmHg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0、0.217、0.247,P<0.05),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404,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使用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颈部血管进行扫查,记录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及性质。结果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无斑块组[(64.46±10.18)岁vs(55.86±10.20)岁,P<0.05]。斑块组112例患者共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6处,其中颈总动脉膨大处最多(126处,占53.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居多(123处,占52.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73.7%vs 26.3%,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颈总动脉膨大处为斑块好发部位,斑块以混合斑居多。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7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超结果及其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年龄,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血压、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高血压并糖尿病组较不伴有糖尿病组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尿酸、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糖、高血脂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四川医学》2012,(11):2043-204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9年12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颈动脉斑块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软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体检的老年人(≥60岁)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内膜和内-中膜厚度(IMT)、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CCA和ICA内径,CCA和ICA的IMT厚度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CCA和ICA的PSV和最大剪切率(SR)值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而血管阻力指数(RI)值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阴性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而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随着血压程度的升高,粥样斑块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组间具有差异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老年人群体检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炎性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糖尿病导致外周血管病变的认识。方法对入选的1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以判定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率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颈动脉斑块形成者比较血清hsCRP异常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②吸烟与非吸烟患者血清hsCR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伴有高血压者血清hsCRP异常率与无高血压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按颈动脉IMT厚度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2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23,P=0.00)、hsCRP(OR=1.012,P=0.00)、LDL-C(OR=2.553,P=0.00)、HDL-C(OR=0.146,P=0.00)、高血压(OR=3.465,P=0.00)和吸烟史(OR=2.276,P=0.00)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高血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41例,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留取入组者晨起空腹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叶酸水平测定,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的关系,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组患者中存在脑梗死及合并有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组(P<0.05),叶酸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左颈总动脉、左内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右内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原因之一,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超声技术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分为合并脑血管疾病组(A组,34例)和无脑血管疾病组(B组,38例),另选取30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实施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各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斑块总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总积分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液流量以及脑部血流量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血流量和脑流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易行、无创、出具结果快等优点,使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判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唐成玥  曹萌  刘利宏 《四川医学》2010,31(4):502-503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科住院或门诊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34例;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38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组比较,A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B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IGT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
赵喜梅  刘俊  陶春明  周利民  沈童童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72-1373,147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入选的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硬化组(38例)和非硬化组(46例),对比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①硬化组24 h、白昼、夜间的收缩压(SBP)、脉压(PP)、血压变异性(SSD、DS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明显高于非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硬化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非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许丽娃 《海南医学》2005,16(4):62-62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80例住院病人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 85例),高血压病组(EH,70例),糖尿病组(DM,25例)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与EH,DM组 比较,MS组患者颈动脉系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升高,颈总动脉内膜明显增(0.88±0.23比0.81±0.24,0.88±0.23比 0.73±0.28,p值均[0.05];MS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 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更严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将有助于心 血管病变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