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方冬凌草甲素对肺癌SPCA-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复方冬凌草甲素对肺癌SPCA—l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肺癌SPCA—l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复方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PCA—l细胞,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在普通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均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表明细胞凋亡率在一定范围内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复方冬凌草甲素对SPCA—l细胞株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的机制主要表现为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调,细胞粒端酶活性的调节可能是通过间接途径实现的,凋亡途径可能参与了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 98059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RPK-ERK)信号通路是否改变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 用食管癌细胞株EC 9706为实验对象,分别接受单纯放射、PD 98059和二者结合处理.通过Western印记法证实PD 98059可下调ERK活性.采用成克隆法定量分析细胞增殖性死亡.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PD 98059(10μmoL/L)可抑制ERK的磷酸化,而单纯放射对ERK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二者结合可提高对ERK活性的抑制作用.PD 98059(10 μmol/L)在放射前与细胞作用1 h及放射后作用10 d均可提高EC 9706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PD 98059结合放射可增加EC 9706细胞增殖性死亡,D0值的放射增敏比为1.69.PD 98059可增加EC 9706细胞放射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PD 98059通过抑制MAPK降低ERK活性,增加EC 9706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为筛选放射敏感剂临床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冬凌草甲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脑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HL-60细胞的作用,发现8~12μmol/L冬凌草甲素作用HL-60细胞24小时,可诱导细胞凋亡。表明冬草甲素是一种潜在的白血病治疗药物,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高糖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噻唑蓝法(MTT)确定oridonin作用的最佳浓度;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高脂+oridonin预处理组(以下简称为oridonin预处理组,oridonin预处理细胞24 h)、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的浓度为33.3 mmol/L葡萄糖+500 μmol/L棕榈酸,处理48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介素6(IL-6)的浓度,以观察细胞的炎症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HUVECs内TAp6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TAp63、Sirt1及凋亡相关基因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Oridonin作用于HUVECs细胞24 h的最佳浓度为5 μmol/L.高糖高脂组HUVECs细胞内TAp63(mRNA及蛋白)、Sirt1 (mRNA及蛋白)、Bcl-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22.50、-6.02、-16.22、-6.72、-7.71,均P<0.05),HUVECs凋亡率、细胞内p-ERK蛋白表达及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14.34、12.59、17.37、17.90,均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oridonin预处理组HUVECs内TAp63 mRNA和蛋白、Sirt1mRNA和蛋白、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5.85、5.06、4.55、3.04、5.81,均P<0.05),HUVECs凋亡率、细胞内p-ERK蛋白表达及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浓度明显下降(t=-7.11、-7.81、-10.51、-10.36,均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够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HUVECs的凋亡,可能与其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炎症反应和(或)增加TAp63、Sirt1、Bcl-2的表达,且降低p-ER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ORI)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ORI作用后BIU-87的生长抑制情况;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BIU-87中Caspase-3的活性变化;用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PCR-银染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ORI对BIU-87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效应关系和浓度-效应关系.随着ORI作用时间延长,BIU-87凋亡增加,BIU-87内的Caspase-3活性增加,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 ORI对BIU-87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细胞内的Caspase-3和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发BIU-87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x基因(HBx)对肝癌细胞株HepG2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构建HBx的真核表达载体;2.脂质体法转染HepG2,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HBx-ORF的阳性细胞克隆;3.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变化;4.MTT法检测转染前后HepG2对顺铂的反应,以及用PD98059特异性阻断ERK1/2激活通路后HBx+HepG2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1.稳定表达HBx-ORF的HepG2中p-ERK1/2的表达明显强于阴性细胞;2.稳定表达HBx-ORF的HepG2在2μg/ml顺铂作用24小时后,顺铂对其抑制率为19.45%±2.50,明显低于阴性组的33.15%±2.85和转染空质粒组的30.79%±2.66(P<0.05);用PD98059阻断阳性细胞中ERK1/2的激活之后,相同剂量,时间作用下,对HBx+HepG2的抑制率上升至32.28%±4.22,明显高于阻断前(P<0.05)。结论 HBx通过ERK通路介导肝癌细胞的抗化疗反应,ERK通路有可能成为乙肝后肝癌辅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对小鼠H22肿瘤细胞生长影响及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将H22肿瘤细胞接种到小鼠皮下,建立肝癌H22移植瘤模型.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冬凌草甲素灌胃2 w后,检测抑瘤率,并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22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和对bcl-2、p53、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 小鼠H22肿瘤细胞对冬凌草甲素敏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P<0.01),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达52.33%,与丝裂霉素结果相近(P>0.05);实验后小鼠体重没有明显下降,小鼠肿瘤抑制率随剂量升高而增加,高剂量组达(48.31±1.74) %;高剂量组bcl-2和p53基因表达下调,阳性率分别为(18.32±0.32)%、(27.57±0.51)%,caspase3阳性率上调为(62.59±0.57)%.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小鼠H22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下调bcl-2和p53基因表达,而激活caspase3基因表达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生长及其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HNE-1中加入冬凌草甲素,MTT法观察其生长情况,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CNA,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spase-3。结果加入冬凌草甲素后HNE-1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被阻滞于G_0/G_1期;冬凌草甲素作用48 h后,HNE-1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冬凌草甲素在体外可显著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下调PCNA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c用不同浓度β-榄香烯作用于MGC803 24~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GC803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总ERK。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均〈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0.05);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GC803中p-ERK表达量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β-榄香烯可诱导胃癌MGC803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ERK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虾青素(ATX)提高人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接种在6孔板中(1×105/每孔)并分组:未照射对照组、未照射加入5μmol/L ATX组、未照射加入20μmol/L ATX组、照射对照组、加入5μmol/L ATX并照射组、加入20μmol/L A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AG-1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A549肺腺癌细胞、H460大细胞癌及NCL-H520鳞癌细胞三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及人胚肾细胞株HEK293行细胞放射敏感性试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BAG-1蛋白表达情况。选择其中对放射线相对较抗拒、BAG-1蛋白表达最高的A549细胞株,构建干扰载体pGCsi-BAG-1并筛选BAG-1基因沉默细胞株,用shRNA-2转染,酶标仪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放射敏感性试验观察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shRNA-2转染的细胞株生长受到抑制,且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明显,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的A549细胞株生长无明显变化;6 Gy射线照射后24 h,shRNA-2转染细胞凋亡率为(49.6±4.23)%,未转染的A549细胞为(15.3±2.11)%,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细胞为(14.8±3.55)%,shRNA-2转染细胞凋亡率较未转染细胞增加了3.2倍(P<0.01),而阴性对照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亲本A549细胞和阴性对照转染细胞之间的放射敏感性无差异(P>0.05)。而shRNA-2转染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AG-1基因沉默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可能机制为BAG-1基因沉默后抑制细胞生长,抗凋亡作用减弱,细胞内BAG-1分布发生改变,细胞对射线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道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传导通道。它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及恶性转化等多个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有关该通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该通道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r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用10-10、10-9、10-8和10-7mol/L preptin干预24 h,以[3H]脱氧胸腺嘧啶苷掺入法分析细胞增殖,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判断细胞分化程度.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并在preptin干预前以ERK抑制剂(PD98059)、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和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观察preptin诱导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途径.结果 Preptin剂量依赖地增加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10-9mol/L浓度时达最大效应(均P<0.01).Preptin刺激人成骨细胞ERK的磷酸化,对p38MAPK和JNK无作用.PD98059阻断preptin刺激的成骨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增加(均P<0.05),而SP600125和SB203580无此效应.结论 Preptin通过ERK途径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调控乙醛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D98059(特异性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阻断剂)调控乙醛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周期,影响细胞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表达。方法 不同浓度PD98059对乙醛刺激的HSC进行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ELISA法检测HSC内Ⅰ型胶原蛋白分泌,RT-PCR法检测HSC内TGFβ1 mRNA表达。结果 PD98059能剂量依赖性地影响乙醛刺激的HSC周期,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高,S期细胞减少,从而抑制乙醛刺激的HSC增殖、HSC内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TGFβ2mRNA表达。结论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影响乙醛刺激的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TGFβ1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Bcl-2家族成员基因表达变化在冬凌草甲素(Ori)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0ri作用后ARH-77细胞的活力和凋亡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RT-PCR法检测Bcl-2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Ori能明显抑制ARH-77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10μmol/LOri作用于ARH-77细胞24h后可见细胞变小、胞质中出现空泡,并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随Ori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Ori诱导ARH-77细胞凋亡与Bcl-2、Bcl-xl、BaxmRNA水平改变有关(P〈0.05)。结论Ori能通过调节ARH-77细胞Bcl-2家族成员的表达而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衍生物HAO472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体外以抗小鼠CD3/CD28磁珠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并加入不同浓度HAO472与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HAO472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8 h 0.5μg/mL和1.0μg/mL HAO472对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FCM检测48 h 0.5μg/mL和1.0μg/mL HAO472作用后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17的变化。结果 :0.5、1.0、1.5、2.0μg/mL的HAO472能明显抑制抗CD3/CD28磁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P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非免疫因素介导的、单纯足细胞病变模型——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肾病模型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PAN单次颈静脉注射法建立PAN肾病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1天、3天、5天、10天、14天和21天收集血尿标本,并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24h尿蛋白排泄量、血生化指标,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球病变和足突超微结构。采用定量学方法测定足突宽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和Podocin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性用药均能明显改善PAN肾病大鼠的肾病综合征状况,明显减少尿蛋白,加快血清白蛋白回升和血脂水平恢复。与此同时,雷公藤甲素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在各观察点足突融合程度和范围均比PAN肾病大鼠明显减轻,至第14天仅见少数足突融合,第21天足突形态已基本恢复正常。雷公藤甲素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均能够增加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和Podocin表达,促进其分布异常的修复。在第10天,Nephrin和Podocin不仅表达较PAN肾病大鼠明显增多,而且大部分血管袢已开始呈现连续的线状分布,以Podocin更为明显;两者的表达和分布在第14天已基本恢复,至第21天已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雷公藤甲素对PAN导致的足细胞损伤模型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表现为减少蛋白尿,改善足突融合,恢复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逆转足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释放剂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对大鼠生长激素(GH)腺瘤GH3细胞增殖、GH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A、B、C、D组,A组常规培养,B、C、D组分别加ghrelin、SNAP、SNAP+ghrelin培养。分别于培养第0、1、2、3、4、5、6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吸光度值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培养2 h后,用ELISA法检测GH3细胞培养液中的GH,Western blot法检测GH3细胞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结果 A组培养第2、3、4、5、6天时细胞吸光度值分别为0.381±0.006、1.664±0.005、3.411±0.005、5.221±0.005、10.055±0.005,B组分别为1.062±0.005、3.115±0.005、4.512±0.005、6.656±0.005、11.060±0.005,C组分别为0.161±0.006、0.413±0.005、0.931±0.005、1.861±0.005、5.612±0.005,D组分别为0.219±0.004、0.865±0.005、1.712±0.005、3.059±0.005、6.561±0.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P均<0.01。培养2 h时,A、B、C、D组GH3细胞培养液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80±0.002、0.165±0.011、0.041±0.003、0.106±0.005,pERK表达量分别为0.301 8±0.004 5、0.682 5±0.003 8、0.192 3±0.008 6、0.298 5±0.006 7,B组与A组、C组与A组、D组与B组比较,P均<0.01。结论 SNAP可抑制ghrelin诱导的GH3细胞增殖及GH分泌,可能与其阻断ghrelin激活的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目的利用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passive Heymann nephritis, PHN)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对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PHN组和雷公藤甲素治疗组.雷公藤甲素(200 μg/kg·d)灌胃治疗,分别在观察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宰杀大鼠,留取血清和尿标本,观察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肝酶、肌酐和外周血白细胞等指标的变化;留取肾组织标本,行光镜、免疫病理、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并对肾组织IgG、C5b-9沉积以及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进行观察. 结果(1)尿蛋白雷公藤甲素治疗7天即可显著降低PHN大鼠的蛋白尿,至14天、21天和28天时,治疗组大鼠的尿蛋白进一步降低,与Heymann肾炎大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尿蛋白显著降低的同时,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2)肾小球上皮侧免疫沉积物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上皮侧免疫复合物、钉突以及基膜反应性增殖均较Heymann肾炎组似有所改善,治疗后上皮侧电子致密物减少,基膜反应减轻,但在尿蛋白明显减少的同时,上皮侧电子致密物始终存在.(3)肾小球IgG和C5b-9的沉积经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肾小球IgG和C5b-9的沉积与Heymann肾炎大鼠相比,荧光强度有所减少,尤其在治疗后的第7天,减少较为明显.(4)足细胞病变经雷公藤甲素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均可见足细胞的足突损伤比对照组明显减轻,足突融合显著改善,足突宽度显著降低,观察至第28天时,治疗组可见大部分足细胞的足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5)足细胞裂孔膜蛋白的变化经雷公藤甲素治疗7天后,足细胞表面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比Heymann肾炎大鼠有明显增加,分布上的异常开始得到纠正,至第21天基本恢复成连续的线样分布.免疫电镜的结果再次显示了治疗后Nephrin的上述修复过程. 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蛋白尿,减轻肾组织免疫损伤,促进足细胞病变和裂孔膜蛋白结构的修复.雷公藤甲素疗效机制除了其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外,还与它能显著地改善和修复足细胞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