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会 《肝脏》2016,(10):831-83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230例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患者共246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在246个病灶中,常规超声诊断得出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性结果5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恶性结果136个,共准确诊断189个;超声造影诊断得出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性结果88个,肝脏局灶性病变恶性结果144个,共准确诊断232个。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91.3%,96.6%)、特异度(54.6%,90.7%)、阳性预测值(75.6%,94.1%)、阴性预测值(80.3%,94.6%)及准确性(76.8%,94.3%),除敏感性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出现和发展为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常规超声鉴别诊断相比较,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老年患者127例(144个病灶),术前或病变穿刺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然后手术取出病灶或穿刺病灶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144个病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共发现肝脏恶性病灶86个,良性病灶58个。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病灶78个,良性病灶66个,其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Kappa=0.686)。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发现恶性肿块81个,良性病灶63个。其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6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0%、87.9%、86.8%,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为72.1%、72.4%、72.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研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局灶性病变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8%、75.2%、76.6%、88.0%、81.7%及99.2%、98.5%、98.4%、99.3%、9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976).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74例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老年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其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观察小病灶良恶性病变的分布状况,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造影的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特异度与灵敏度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诊断中具重要价值,其特异度与灵敏度较常规超声高,值得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邵春晖  李培英 《肝脏》2016,(2):111-1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共有95个小病灶,良性病变37个,恶性病变58个。超声造影诊断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1.89%、93.10%、89.47%、94.74%以及92.63%,常规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72.97%、81.03%、69.23%、82.14%及76.84%,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cm)具有诊断价值高的特点,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汤颖  刘彦君  温瑜鹏  崔海峡  任群 《肝脏》2016,(10):827-83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造影表现特征,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分别为97.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出病变114个,表现特征分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4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细胞癌5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转移癌22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血管癌20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硬化结节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局灶性脂肪肝8个,为等进等出特征;局灶性结节增生2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脓肿3个,为快进快出特征。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性和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并能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直径≤3 cm的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探讨该方法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灶直径大小进行分组,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分析结果,并与最终的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验对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5.6%,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5.6%,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97.7%;对不同直径的病灶病理检查发现,不同直径(0~1、1~2和2~3 cm)的病灶良恶性的比例无显著差别(P0.05);不同时相的造影结果显示,门静脉期中,1~2 cm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低的比例显著少于2~3cm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相与延迟相的比较,两组病灶的增强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3 cm的肝内局灶性病灶诊断价值较高,而门静脉期时,直径≤2 cm的肝内恶性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进行诊断时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成像(MSCT)及引导穿刺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常规CT平扫或肝脏超声筛选的FNH患者共126例,经CT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合病理最终确诊肝癌35例(27.8%),良性结节91例;采用MSCT多期增强扫描和后处理,记录结节直径、形状、周围病灶、强化、静脉期和动脉期增强。结果 MSCT平扫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最大直径、形状和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恶性结节以"快进快出"征象为主,良性结节以"快进慢出"征象为主。MSCT增强扫描共诊断肝癌30例,良性结节96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80.0%(28/35),特异性为97.8%(89/91),阳性预测值为93.3%(28/30),阴性预测值为92.7%(89/96)。结论 MSCT增强扫描鉴别FNH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诊断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5例,均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与穿刺活检、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作为评判标准。结果:对6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和增强类型,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度为90.0%、准确性为92.9%,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的65.6%、54.7%、5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常规超声检测对比,能明显提高肝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于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6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1)动脉期24例HCC患者超声造影可见瘤内血管,以瘤内血管作为HCC超声造影诊断标准,其准确率为77.42%;门静脉期26例HCC可见均质或不均质增强,以其作为诊断HCC标准,准确率为83.87%;延迟期以血管充填作为良性病灶诊断标准,其诊断准确率高达81.82%。(2)恶性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4.87±4.68)s]短于良性病变[(18.12±5.78)s],抵达增强峰值时间[(34.08±10.26)s]短于良性病变[(81.62±32.31)s],其增强减退时间[(71.64±17.48)s]同样短于良性病变[(313.54±105.2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造影后,良性病灶显示率自27.27%提高至63.64%,造影前后良性病灶血流显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恶性病灶血流显示率自60.87%上升至86.9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病变血流显示率高,且恶性病变者增强开始时间、抵达峰值时间与消退时间均快于良性病变,可将其作为良恶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在肝脏局灶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评定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以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78例肝脏局灶性病灶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病灶54例,其中胆管细胞癌4例,转移性肝癌11例,肝细胞癌39例,诊断为良性病灶24例,其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肝血管瘤9例,肝脓肿11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5.9%(41/54),诊断良性病变的特异度为75.0%(18/24),准确度为75.6%(59/78),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58.1%(18/31);弹性成像5 分法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8.1%(53/54),诊断良性病变的特异度为79.2%(19/24),准确度为92.3%(72/78),阳性预测值为91.4%(53/58),阴性预测值为95.0%(19/20)。与常规超声检查比,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50,P=0.005)。结论 在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方面,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比常规超声检查更灵敏和更准确,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经超声造影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术前超声发现93个病灶,按照病例的结果 ,比较超声造影与病例结果 的符合率.结果 经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结果 显示,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62个.其中,常规超声检查:良性病灶25个,符合率为80.64%,恶性病灶32个,符合率为51.61%;敏感性为56.14%,特异性为44.64%.而超声造影检查:良性病灶27个,符合率为87.09%,恶性病灶59个,符合率为95.16%;敏感性为92.18%,特异性为90.0%.结论 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20,(8)
目的 SonoVue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脏局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CEUS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49.1±10.2)岁。经影像学检查(MRI和/或CT)或肝脏组织病理确诊76个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直径1.9 cm至7.6 cm之间,恶性55个(原发性肝细胞癌32个;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6个;转移性肝癌17个),良性21个(肝血管瘤14个;局灶性结节增生5个;肝脓肿2个)。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绝对值表示,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表现中恶性不典型肝脏局灶性病灶[(17.2±3.3)s]开始增强时间明显短于良性局灶性病灶[(26.8±6.7)s,P0.05];恶性不典型肝脏局灶性病灶[(77.8±12.7)s]开始消退时间明显短于良性局灶性病灶[(228.4±29.4)s,P0.05];恶性不典型肝脏局灶性病灶[(43.6±9.3)s]开始消退时间明显少于良性局灶性病灶[(172.1±22.7)s,P0.05]。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局灶性病灶在增强速度及消退速度例数比较中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增强形式及增强强度的例数比较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SonoVue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反映不典型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情况,并且可以对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55例乳腺肿物患者的62个病灶分别进行常规超声、乳腺三维超声(ABVS)、超声造影检查,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评估各诊断方法及联合应用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术后病灶病理结果示,良性25个(40.3%),恶性37个(59.7%)。常规超声对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81.08%、84.00%、82.25%、88.23%、75.00%;ABVS:83.78%、88.00%、85.48%、91.17%、78.57%;超声造影:83.78%、84.00%、83.87%、88.57%、77.78%;三者联合:89.18%、92.00%、90.32%、94.28%、85.19%,与单一技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本研究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或外科手术后组织学活检确诊,其中良性病变16个(肝海绵状血管瘤8个病灶,肝囊肿3个病灶,肝硬化结节2个病灶,炎性病变2个病灶,局限性脂肪浸润1个病灶),恶性病变23个(原发性肝细胞癌17个病灶,肝脏转移瘤6个病灶)。超声造影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1.67%、93.33%、87.50%,常规造影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7.78%、83.33%、62.50%,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较常规超声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63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静脉超声造影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肝局灶性病变性质,以MRI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静脉超声造影、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直径大小病灶检出率、良恶性病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法分析静脉超声造影、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病灶检出率(97.87%)高于静脉超声造影(75.53%)(χ~2=10.243,P=0.001)。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10 mm病灶:89.47%、10~30 mm病灶:100%、30 mm病灶:100%)优于静脉超声造影(42.11%、81.97%、92.86%)(χ~2=3.845,P=0.017)。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良恶性病灶检出率(良性病灶:100%、恶性病灶:94.59%)高于静脉超声造影(87.72%、56.76%)(χ~2=3.628,P=0.018)。与超声造影检测相比,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对病灶周围微血管血流分布及病灶轮廓清晰显示,且在良性病灶病变中也可清晰显示。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88.09%、87.32%、84.27%)均高于静脉超声造影(74.38%、72.17%、70.71%)(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静脉超声造影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不仅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良恶性病灶检出率,而且由于超微血管成像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信号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准确判定病变性质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诊断的肝脏病变患者80例,包括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17,肝癌介入治疗后14例,肝转移瘤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肝脓肿1例。采用经肘静脉注射SonoVue造影剂2.5 mg 造影,连续、实时、动态对肝脏病灶及其周围肝组织增强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结果 80例肝脏病变患者超声造影增强时相主要为肝动脉期和无肝实质期,增强类型主要为周边增强或无增强,其次为周围向心、整体增强,而中央扩散很少;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7.5%(70/80),显著高于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33.8%,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诊断标准的247例患者纳入实验。以甲状腺手术病理活检或细针穿刺抽吸病理活检的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从甲状腺实质回声、结节回声边界、形态、纵横比、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结节内是否钙化及钙化类型、声晕、结节血流分布特征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并通过检测血清TSH水平,分析高频超声联合TSH检测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159例,恶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88例;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为76.10%、特异性65.91%、良性预测值80.13%及恶性预测值60.42%,与病理活检检测比较Kappa值=0.429,一致性一般;高频超声联合血清TSH表达水平检测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为90.57%、特异性89.77%、良性预测值94.12%及恶性预测值84.04%,与病理活检检测比较Kappa值=0.791,一致性较好;相较于高频超声检测,高频超声联合血清TSH表达水平检测对于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良性预测值及恶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血清TSH表达水平检测对于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高于仅使用高频超声检测。提示针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的术前评估,高频超声联合血清TSH表达水平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肝脏肿块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肝脏肿块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肝脏肿块诊断中准确性。[结果]76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诊断出86个肝脏病灶,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孤立性坏死结节、肝转移癌的准确性与彩色多普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个肝脏病灶,11个直径30mm,41个直径在10~30mm之间,34个10mm,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诊断超声造影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增加肝组织内小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刘成芳  王胜华  郭婧熙 《肝脏》2016,(10):863-86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下肝良性局灶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患者,分析病灶超声造影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对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肝良性局灶性病变患者中,肝包虫、肝脓肿、复杂肝囊肿、肝细胞腺瘤、肝脏炎性假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内脂肪沉积不均、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内胆管囊腺瘤以及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分别占2、14、7、4、11、2、16、8、1、1例;其中肝包虫(2例)、复杂囊肿(7例)和孤立性坏死性结节(1例)患者无增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患者分别呈动脉相急速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持续增强;肝内脂肪沉积不均(16例)患者表现为等增强;肝细胞腺瘤(4例)动脉相均表现为高增强,其中门脉相低增强占1例,门脉相和延迟相等增强或高增强占3例;肝脏炎性假瘤(11例)中无增强占7例,动脉相分割状增强后迅速退出占2例,动脉相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呈低回声延迟相占2例;肝胆内胆管囊腺瘤(1例)实性部分动脉呈高增强,在门脉相和延迟相低增强,三相中央均无增强区;肝脓肿(14例)中呈动脉相不同程度的网格样增强,门脉相等增强或低增强。使用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进行诊断,诊断符合率(93.94%)明显优于使用常规超声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6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比常规超声诊断更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