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OPD发生IP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年中多次住院与COPD患者发生IPA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COPD患者发生IP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对其上述相关危险因素的COPD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关预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COPD患者继发侵袭性肺曲菌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莉  王业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65-1267
目的探讨COPD患者继发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7例COPD继发IPA患者(病例组)及74例未继发IPA的COPD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COPD继发IPA与下列4个因素密切相关:机械通气(OR值为5.625,95%CI为1.601-19.765),侵入性操作(OR值为4.876,95%CI为1.922-12.37),低蛋白血症(OR值为3.618,95%CI为1.580-8.264),使用激素(OR值为2.558,95%CI为1.086-6.026)。结论 COPD继发IPA是多个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使用激素等4个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05~2018-05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合并IPA的住院患者24例为病例组,以年龄为匹配因素(±2岁),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住院的COPD患者48例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PD频繁急性加重、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应用糖皮质激素为COPD合并IPA的危险因素(P0.10);采用条件Logistic分析,糖尿病、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应用糖皮质激素为COPD合并IPA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84,6.681,32.354,P0.05)。结论糖尿病、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应用糖皮质激素为COPD合并IP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症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COPD合并IPA的认识.方法 过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西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诊断的5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5例COPD合并IPA患者中确诊3例,临床诊断2例.在入住RICU前5例使用广谱抗生素,4例使用大量激素.5例均表现为气道显著痉挛,4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后有2例转为有创机械通气,2例自动出院.胸部CT早期无特殊表现,病情进展出现沿支气管周围渗出病变以及实变,病变多发.支气管镜下可见气道黏膜水肿、充血、溃烂、伪膜形成,痰液黏稠.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结论 COPD合并IPA容易误诊,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需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PA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结果 56例肺曲霉病患者中,24例为IPA,发生率42.86%。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多次痰培养曲霉阳性、重症肺炎为IPA高危因素,其中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为独立危险因素。IPA患者易出现咯血,发热症状;肺部高分辨CT表现为多发、斑片样渗出、胸腔积液较多;IPA总体预后差。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危险因素多,预后差,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为IPA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COPD患者102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CT肺血管造影(CTPA)检查结果 将102例分为COPD合并PE组39例和COPD组63例,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两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静脉血栓史等)、临床特征(咳嗽、胸痛、咯血、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是否出现下肢非对称性肿胀体征)、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等相关数据,分析临床特征,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并根据相关统计学方法找出可能导致老年COPD合并PE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晕厥、心悸、下肢非对称性肿胀体征的发生率及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血栓、PE病史、肺动脉高压及下肢静脉血栓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血栓及PE病史、肺动脉高压、下肢静脉血栓均可能是诱发老年COPD合并PE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可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表现结合可能存在的COPD合并PE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相关诊疗,以预防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重度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复习有关文献。结果:COPD合并IPA患者严重呼吸困难多见。本例患者胸部CT可见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小结节影、不典型渗出影,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阳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学检查见曲菌丝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OPD合并IPA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是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若临床情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等有创检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康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该院ICU科收治的72例COPD并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37例和康复组(常规治疗联合肺康复)35例,两组患者开始时均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撤去有创通气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好转转出ICU。康复组常规治疗下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前、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的生命体征及氧合指标;总结两组再插管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再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减少(P0.05)。结论 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个体化肺康复训练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更好地降低真菌感染率提供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86例。根据患者是否继发肺真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别为46例和4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2组患者间差异,利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继发肺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感染组糖尿病人数占23.91%,机械通气人数占45.65%,呼吸衰竭人数占63.04%,激素使用人数占84.78%,营养不良人数占50.00%,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8.32±3.78)d,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白蛋白含量(31.34±4.54)g/L,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低白蛋白血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相关。结论分析老年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22年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LN合并IPA的2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22例LN患者发病年龄35.6±15.6岁,LN病程4.5(3,51)月,诊断IPA前6月内平均接受3种免疫抑制剂。IPA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咳嗽、咳痰(72.7%),以烟曲霉最为常见。7例(31.8%)患者在IPA起病3月内死亡,死亡组患者IPA起病前6月内24 h尿蛋白定量、IPA感染时乳酸脱氢酶及狼疮活动性指标显著高于存活组,CD20+B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存活组,治疗期间出现混合感染、入住ICU、需要丙种球蛋白/升白细胞药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更高(P<0.05)。5例患者在随访中进入终末期肾病。结论:LN患者继发IPA的危险因素复杂,狼疮活动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时间及病死率。结果干预组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PIC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110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采集清晨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依据细菌培养及涂片镜检结果将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分为曲霉菌感染组和非曲霉菌感染组,统计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长期吸烟史、有无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平均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数、有无机械通气操作、过去1年住院次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等,分析两组上述资料的差异性,指出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1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中有150例发生曲霉菌感染,占13.64%;有950例未发生曲霉菌感染,占86.36%。单因素分析显示,曲霉菌感染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侵入性操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等方面与非曲霉菌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霉菌感染组在长期吸烟史、抗生素使用时间、血清白蛋白、平均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数、机械通气操作、过去1年住院次数等方面与非曲霉菌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长期吸烟史、抗生素使用时间≥10 d、血清白蛋白<30 g/L、平均住院天数≥10 d、激素使用时间≥14 d、抗生素使用种类数≥3种、机械通气操作、过去1年住院次数≥4次是导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约有13%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而长期吸烟史、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低蛋白血症、使用多种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操作、过去1年中多次住院且住院时间长是导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降低曲霉菌感染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肺曲霉病的一种类型,其危害最大,病死率最高.近年来,侵袭性肺曲霉病作为一种严重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在COPD患者报道日益增多,除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外,COPD已成为IPA的第3位易患因素.据文献报道10%以上的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5%以上合并IPA.另外有研究表明,全球约1%~2% COPD患者死于IPA,而COPD合并IPA的病死率高达72% ~ 95%.现将COPD合并IPA等风险因素研究及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和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纳络酮1.2~1.6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内,1次/d,静脉滴注,连用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液酸碱度(pH)等指标变化及肺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显示动脉PaO2上升,PaCO2下降(P<0.01);治疗组肺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血气改善程度更好(P<0.05)、临床疗效更高(P<0.01)。结论纳络酮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济、安全、可靠,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虹  李理  李伟峰  黄文杰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35-1238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血清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的5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临床拟诊IPA,治愈7例,死亡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 COPD 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临床特点及伏立康唑、胸腺肽α1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老年 COPD 合并 IPA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①老年 COPD 并IPA 患者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点,常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胸部 X 线以斑片状渗出为特点,其次为胸腔积液、结节;CT 以渗出为特点,其次为胸腔积液、结节、晕轮征。②治疗后,2组免疫细胞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以联合组各项改善更明显,分别为(37.62±4.38)%、1.81±0.49、(18.94±6.09)ng/L、(133.63±30.37)ng/L,与常规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46、3.262、4.896、2.071,P <0.05);③联合组临床治愈率(62.50%)高于常规组(31.8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0,P <0.05),虽其随访生存率(79.17%)高于常规组(54.55%),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常规组人工气道保留时间为(20.12±5.41)d,长于联合组的(13.74±4.21)d (t =4.484,P <0.05)。结论老年 COPD 并 IPA 患者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点,广谱应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为其危险因素,影像学以渗出、结节、胸腔积液为特点,采用伏立康唑、胸腺肽α1联用可改善患者肺部症状,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依据病人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究影响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1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中有50例病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率为45.45%;感染组COPD分级(3、4级)、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既往有机械通气、既往有侵入性操作百分比以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既往有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是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而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既往有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为病人实施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5例老年COPD患者,以并发肺部真菌感染85例为观察组,未并发肺部真菌感染60例为对照组,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同时行真菌培养及鉴定,统计感染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吸烟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显著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同时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2周,并发糖尿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例数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低白蛋白血症、并发糖尿病及呼吸衰竭、实施机械通气均是导致老年COPD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结论对于COPD治疗,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尽量避免侵入性机械通气,同时重视相应并发症的治疗,从而有效避免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肝衰竭患者4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IPA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另随机选取同期住院且年龄相近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肝衰竭患者49例作为对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衰竭合并IPA的危险因素。结果 447例肝衰竭患者发生IPA 43例(9.6%)。年龄(P=0.023)、合并肝性脑病(P=0.021)、长期广谱抗菌药物使用(P=0.007)、激素的应用(P=0.016)和深静脉置管(P0.001)是I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衰竭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CT改变以双肺多发结节、肿块影和近胸膜楔形实变较常见,典型的晕轮征和空气新月征较少见。35例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30例好转或治愈,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肺部感染,其余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全部死亡。结论肝衰竭患者存在诸多发生IPA的危险因素,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肺癌筛查评分模型建立及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水平。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 且第一次诊断为COPD或COPD合并肺癌患者109例, 其中COPD合并肺癌患者55例(COPD合并肺癌组), 单纯COPD患者54例(单纯COPD组)。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吸烟指数、肺气肿、病程时间及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危险因素赋值后建立筛查评分模型并验证。结果 COPD合并肺癌组与单纯COPD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3、2.42、2.95, P值均<0.05)。病程时间≥23年、吸烟指数≥55包年、年龄≥73岁、肺气肿是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建立7分筛查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 发现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2, P<0.001)。结论可用7分筛查评分筛选老年COPD人群中患肺癌高危人群, 血清学标志物中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用于进一步探究COPD患肺癌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