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景《伤寒论》以条文形式详细论述了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证侯及治法方药。如: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  相似文献   

2.
厚朴、枳实、生大黄组成的厚朴三物汤是仝小林教授临证辨治2型糖尿病的靶方之一。中满内热,土壅木郁是该方运用的核心病机。临床运用时,厚朴作为小肠动力药,常用9~30 g以下气除满;枳实作为胃动力药,用9~15 g以破气消积;大黄作为大肠动力药,视患者肠腑燥实之轻重而用1.5~15 g以泻热通下。三者用于以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为临床表现的2型糖尿病胃肠实热证患者,药证相应,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3.
大黄的临床应用广泛,是攻下要药,其性味苦寒,最宜治疗热结便秘,既能攻积导滞,又能泻热,具有荡涤胃肠之效,推墙例壁之力,斩关夺门之功,犁庭扫穴之能,且“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故《汤液本草》有“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  相似文献   

4.
大黄效峻而力猛,正如《汤液本草》所云:“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胃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以大黄为主要成分的名方如大小承气汤、无极丸、泻心汤、大黄牡丹汤、凉隔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方剂。  相似文献   

5.
余从事肝病(肝炎)研治转瞬已卅易春秋,征途崎岖,得失参半,积有浅识,愿供探讨。早年曾事化瘀软坚组方冀消肝脾之肿大,结果事与愿违。后又设协定处方,机械执用,如型为肝肾阴虚者,选定一派养阴滋腻药,按疗程守服,虽生腹满便溏之变,碍难易其制;或型如脾肾阳虚者,遴订一类强肾崇土剂,遵服二三月,即使阴伤津短有加,不得更其味。“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力欲以“某方”、“某药”在有限疗程内获及某些成果?主观之求,以药试病,而勿视辨证论治,灵活权变之机宜,弗推敲因人因时因地、老壮妇孺、禀赋强弱千变万化之个体差异“个体疗效”,于患者、于研治奚补?至若苦寒渗利有过,香燥温补偏激,解  相似文献   

6.
杜昌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45-146
"虚痞",是指由脾胃中焦亏虚导致以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在《内经》中称为痞、满、痞满、痞塞等。张景岳概括说:"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本证临床极为常见,肝、胆、胃、肠、胰诸疾均可见到此证,但尤以胃病为多。笔者于临床中见到有医者动辄则以泻利之药,以图一时之效,而犯"虚虚"之戒。诚如《医学正传.痞满》所说":故胸中之气,因虚而下陷于心之分野,故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若全用利气之药导之,则痞尤甚。痞甚而复下之,气愈下降,必变为中满鼓胀,皆非其治也。"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谈谈自己对"虚痞"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不可余药”太阳篇(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仅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文中“不可余药”句,历来注家,见解不一。成无已《注解伤寒论》说:“伤寒有热,少腹满,是畜血于下焦。若热畜,津液不通,则小便不利;其热不畜,津液行,小便自利者,乃为畜血,当与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之。然此无身黄屎黑,又无喜忘发狂,是未至于甚,故不可余殃峻之药也,可  相似文献   

8.
龙丽明  宁在兰 《江西中医药》1999,30(1):13-13,15
大黄,效峻而力猛,正如《汤液本草》所云:“大黄,阴中之阳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以大黄为主组成的名方如大小承气汤、无极丸、泻心汤、大黄牡丹汤、凉膈散等,都是治疗急性痛证的方剂。近年来,运用大黄治...  相似文献   

9.
猪肤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7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肤汤为《伤寒论》方,由猪肤、白蜜、白粉三药组成,主治少阴病下利伤阴,咽痛、胸满、心烦等证。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因血虚阴津不足而致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76例,疗效满  相似文献   

10.
治肝十二法     
王旭高云:"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笔者在文献学习和临证基础上,对肝病治法进行收纳和分析,意在抛砖引玉。1疏肝又称为舒肝或散肝,即《内经》谓"辛以散之"的意思。肝脏性喜条达舒畅,如树木之喜欢升发,不能抑郁,若因精神刺激等造成肝气不舒,出现胸胁苦满疼痛,闷闷不乐,喜叹息,食欲不振等症,便成为肝气郁结之证,治疗便应以辛味药为主,疏肝解  相似文献   

11.
抵当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攻下逐瘀治疗血瘀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素问·缪刺论>亦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处利药即指攻下之药.<灵枢·水胀>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附:十八反十九畏中的对药一般而言,反、畏药属配伍禁忌,不能同时应用,但对反、畏药的实质,古人认识并不一致,且有不少同用的实例,证之临床,不少反、畏药同用确能增强疗效.因此,对反、畏药中的对药应用既要审慎,但也不能拘泥. 1柔肝软坚,化痰散结——海藻甘草海藻苦咸性寒,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甘草甘平缓急,散结除痰,但用之不当,气增而久每可出现壅滞生湿,化热伤阴之弊,不能单用于肾实(水盛)肝旺,湿盛中满,阳亢刚燥之人.如海藻甘草两药合用,反能出现明显的柔肝软坚,化痰散结之效,既可用于痰湿壅盛,水瘀阳亢之肝阳肝风诸证,也可用于痰结气滞之瘰疬肿块.《疡医大全》内的消疬丸;《医宗金鉴》海藻玉壶汤、通气散坚丸、妙灵  相似文献   

13.
<正> 5.辛热温中回阳:这种药物配伍,属于“温里”之剂,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诸证。因为大辛热之药,如干姜、川椒、吴萸、生姜、附子、肉桂等,有祛寒温经、回阳通脉等作用,配合运用则更能加强疗效,突出重点,治疗某一脏腑的阴寒之证。例如干姜配白术,能温脾胃而祛中焦之寒,治疗脾胃寒盛,自利不渴,呕吐愎痛,腹满不食,以及胃痛吐清水,阳虚失血等症。又如干姜配川椒,能温中下气,治疗脾胃寒盛,脘腹剧痛,气逆上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第130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不可余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词解》说:“不可余药:不可用其他的药。”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一、伤寒表邪随经深入下焦,与瘀血互结而见小腹硬满疼痛,小便反利等症,乃蓄血证已成,治当破血逐瘀,故仲景云:“当下之”。本条蓄血证属病重而势缓,若用药太过迅猛,则恐气血伤而瘀血不能尽逐,故将水蛭、虻虫之量由30个减至20个,且改汤为丸,峻药缓  相似文献   

15.
<正>张仲景制的复脉汤,为桂枝汤减白芍,倍甘草、大枣,加人参、麦冬、生地、阿胶、麻仁而成,治心阴阳两虚偏阴虚的心动悸、脉结代。取《内经》之"少火生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义和阳药量大会燥烈伤阴虞,故重用大队阴药。而白芍也为滋阴佳品,为何偏从桂枝汤中减去不用?因脉结代之源是心阳气虚弱致间歇停跳。心脏间歇停跳时,病家最觉苦者即是心气暂滞的胸满胀闷,有窒息欲死之感。而白芍虽能滋阴,却能助满。证如《伤寒论·太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第130条写道:“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其中对“不可余药”的解释,历来各说不  相似文献   

17.
寒下方剂常以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药为主,临床广泛用于高热、大渴、大便秘结、腹胀痞满等阳明腑实证。如能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兼夹、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灵活选药组方,常能取得更佳疗效。一、与理气药物配伍里热积滞之证,系实热与积滞壅结于胃肠,致气滞不行而气机不畅,引起腹胀痞满,难以下泄。此时单攻积泻热则气滞难化,腹胀难消,积滞不得尽除;仅理气,积滞不去,里热难解,腹胀不能速消;唯清热泻下与理气除满并举,则既可泻下积滞,清解里热,又能化气行滞,消胀除满,于证始惬。因此,寒  相似文献   

18.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出自《韩氏医通》,为临床治疗老年人痰壅气滞,喘满气急证之得效方剂。方中三药性皆偏温,白芥子温热之性更强,故用治寒喘(或一般痰喘而无热象者)较为适宜。临床上常见一些慢性痰喘病人,每因兼挟火热之邪而使痰喘加重,如再刻板套用三子养亲汤,就不太适宜。有感于此,余将此方稍事变化,即以葶  相似文献   

19.
刘淑彦 《河北中医》2007,29(6):573-574
一、填空题1、夫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2、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3、夫病其脉缓,病其脉迟,且其人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4、如,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5、经行身之前,主腹满胀、大便难,宜下之。盖阳明化燥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为少阳证主方,而柴胡又为小柴胡汤之主药.胸胁苦满为柴胡汤证之一证,在临床上观察对热性病之胸胁苦满有良效.有经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而胸胁苦满证显著者,投以小柴胡汤有效.近有同道用于大叶性肺炎六七例均获效,亦以胸胁苦满为主.关于柴胡解除胸胁苦满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