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掌握目前山东省部分城市女女性行为人群(WSW)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需求,为进一步做好WSW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山东省女同志愿者小组在WSW的主要活动场所,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87名WSW者进行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防治需求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87名调查对象中,年龄中位数是23岁,最大40岁;未婚者占73.17%(21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占56.79%(163人);29.97%(86人)为学生,23.00%(66人)为商业服务人员。WSW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传播条件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0.31%(87人)和25.09%(72人)。不同文化程度的WSW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传播条件和性病/妇科病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和月收入的WSW,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WSW多以未婚年轻人为主,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多,应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金山区暗娼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估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及制定暗娼人群干预策略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收集金山区哨点监测对象的相关行为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金山区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0%、97.3%、86.3%,不同年龄段的暗娼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1),且20~40岁年龄段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20岁和>40岁年龄段。暗娼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6.9%、79.0%、87.3%,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3,P<0.01)。暗娼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与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4,P<0.01),安全套使用率随知晓率上升而上升。HIV抗体阳性率均为0,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8%、2.5%。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逐步上升。虽然HIV处于低流行态势,但存在性病流行,因此疫情存在上升风险,需不断开展干预和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安徽省某贫困县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1 492名女生,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一个月的健康教育后再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中学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干预后分别为6.06%、8.99%、16.33%和4.77%(P<0.01).16.55%的女中学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1).干预前有8.78%和11.73%的女中学生分别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分别为2.48%和2.39%(P<0.01).仅有57.71%的女中学生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1).81.37%的女中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了解毒品知识.结论 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与毒品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健康教育是提高她们对性病与毒品认识水平的有效方法,持续而系统的性病和毒品知识教育有利于女中学生今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娱乐场所服务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方法,为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景山地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进行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分别对408名性服务人员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6、9、15个月,共5次进行现场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尖锐湿疣(CA)感染率随访跟踪,并进行干预前后效果比较。结果 AIDS预防基本知识题知晓正确率,干预后依次为67.07%、79.77%、90.53%、87.61%,明显高于干预前的51.62%。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由干预前52.94%逐步上升至干预后60.98%、70.11%、77.33%、81.25%。CA感染率由干预前的8.82%逐步下降至干预后的6.10%、4.60%、2.67%、1.04%。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与性病感染率呈负相关(r=-0.98,P<0.05)。结论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但如何建立长期发展的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在建高速公路筑路工人进行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艾滋病相关知识融入各种游戏中,组成一套互动式的健康干预工具包,使用该工具包对筑路工人开展干预活动,调查分析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筑路工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0.0%提高到干预后的75.2%(P<0.05),总体正性态度率由干预前的51.5%提高到干预后的64.7%(P<0.05)。结论应用艾滋病防治干预包对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干预,可提高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正性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中生在短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市13个县区随机抽取13所高中,根据年级分层整群抽样,对被抽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抽取3 846名和3 641名高中生,高中生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4%,较健康教育前的34.2%有很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基础知识知晓率为69.0%,健康教育后为82.9%,在4部分艾滋病知识中知晓率最高。不同年级(P=0.00)、父亲文化程度(P=0.00)和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得分(P=0.00),对艾滋病知识知晓均有影响。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增加,歧视态度减少,但存在危险行为,应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4年对吸毒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效果,探讨适宜当地开展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分析干预工作前后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使用注射器和安全套的行为变化。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34.11%上升为84.70%(x~2=58.77,P<0.01)。最近一次未共用注射器由23.8%上升为91.7%(x~2=164.73,P<0.01),近6个月从未共用注射器由13.5%上升为82.1%(x~2=166.85,P<0.01)。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5.9%上升为89.3%(x~2=143.42,P<0.01),近6个月内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由5.4%上升为75.0%(x~2=180.05,P<0.01)。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对提高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干预防治碘缺乏病(IDD)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在贵州省从江县选择3个乡,每个乡选择1个村作为试点村,对每所村小学3~6年级全体学生和全体村民进行IDD知识的健康教育,时间为10个月.在健康教育前、后,每个村选择小学3~6年级全体学生和30名家庭主妇,调查IDD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食用食盐情况,同时再调查每村1个食盐零售点的粗盐和精细盐的销售情况.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家庭主妇的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4%(581/636)和78.3%(282/360),较干预前28.2%(184/652)和11.4%(41/360)显著提高(χ2值分别为532.044,326.117,P均<0.01);精致细盐的食用比例干预后分别为91.8%(146/159)和95.6%(86/90),较干预前6.1%(10/163)和7.8%(7/90)显著提高(χ2分别为236.623,135.350,P均<0.01);试点村零售点销售精细盐比例为60.0%(900/1500),较干预前10.0%(150/1500)明显提高(χ2=824.176,P<0.01).结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做好IDD防治上作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试点村学生、家庭主妇防治IDD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保山市隆阳区城市居民、农民居民和吸毒人群(IDU)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丙肝防治知识咨询和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宣传材料的发放,对IDU开展专题讲座和行为干预等;干预前后进行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从20.6%和1.9%提高到64.7%和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群(IDU)干预前后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0.0%和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危险因素中9个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和行为干预等宣传教育方式,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多数危险行为短期未得到改变,应加大丙肝的宣传教育,促进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男男性工作者(money boy,MB)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沈阳、成都和南京3个城市,在干预现场,对接受干预的、有性交易或准备从事性交易的MB,开展面对面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调查干预活动前后的知识与行为,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有效问卷484份,终期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3份。MB的平均年龄分别是21.56岁和21.60岁,均以未婚为主。通过开发和发放宣传册,推广润滑剂和鼓励购买安全套,交流使用安全套保护健康的技巧,建立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开展性病规范诊疗,并积极推荐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自愿咨询检测(VCT)活动。干预后,MB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62.66%上升到91.94%;男男安全性行为有所提高;愿意到公立医院接受性病诊治者由53.9%上升到86.8%。结论对于MB的健康干预、有关安全性行为仍应以宣传和推荐安全套使用为重点。综合干预宣传可以引导MB正确选择性病的诊疗机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全科医生为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干预者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国家制定AIDS/ST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7月,以北京市海淀区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由经过培训的妇科全科医生,对就诊的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面对面咨询和干预服务,通过对全科医生的访谈和目标人群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共调查来社区服务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女服务人员286人,经过干预服务后,目标人群对性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5.2%提高到54.6%(Х^2=163.98,P〈0.01),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6.3%提高到57.5%(Х^2=108.41,P〈0.01),95.2%的目标人群表示愿意接受咨询台所提供的AIDS/STD干预服务,提供干预服务的全科医生表示为目标人群提供AIDS/STD预防干预是她们的职业责任,愿意将此项干预服务开展下去。结论以全科医生为主要干预者,利用咨询台等多种教育方式,将AIDS/STD预防干预与全科医生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对目标人群进行长期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边境地区卖淫妇女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和生殖健康知识、信息的传播,提高她们防病意识,减少由于提供卖淫引起的健康风险.方法建立妇女健康中心,通过出访到服务场所对卖淫妇女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和促进避孕套的使用,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通过项目干预活动的开展,卖淫妇女性病艾滋病知识水平、患病意识及正确的求医行为逐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读过项目提供资料的卖淫妇女知识水平、患病意识及行为改变上明显高于未读过资料的卖淫妇女.结论经过干预项目活动的开展,卖淫妇女的知识水平、患病意识和行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表明在服务场所进行健康风险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通过外展服务,对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艾滋病/性病(AIDS/STD)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利用外展服务形式,向辖区内6家娱乐场所的288名女服务员提供AIDS/STD预防宣传教育。通过对干预前后女服务员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活动,女服务员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由24.7%和14.6%提高到67.0%和68.9%;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表示“尽量躲开”或“断绝来往”者由20.9%减为10.5%;最近一个月在商业性性行为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5.2%增至49.0%,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66.4%7增至86.7%;69.6%的人对此次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社区医生通过外展服务向女服务员提供AIDS/STD预防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合肥市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帮助制订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措施。 方法  2010~2013年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共抽取合肥市青年学生3 244人,经过知情同意后,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HIV、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等3项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0~2013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1.8%、86.1%、82.6%和85.7%,在8个相关问题中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知晓率最低。全部被调查对象中,过去一年有过性行为的人数占7.84%,四年中“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40%,在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及商业性伴中最近1年 “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 ”均低于50% 。最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2.7%。接受、参与艾滋病宣传服务率和自愿检测HIV 抗体比例偏低;四年来青年学生HIV 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均为1例(0.03%),HCV 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0.2%。 结论  合肥市2010~2013 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有不安全的性行为,且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培训及宣传工作,同时应扩大高危行为干预及艾滋病检测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6.
唐芹  马力  刘枫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98-200,20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并评价宣传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教育前后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1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对AIDS传播途径、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STD)/AIDS的相关知识、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教育后。调查对象对“AIDS目前可以治愈”的答对率提高了23.0个百分点,“知道AIDS、性病的咨询热线电话”提高了49.9个百分点,在对待AIDS患者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13.0和7.1个百分点;而采取“与从前一样”态度者比教育前上升了20.3个百分点;对安全套相关知识的了解,比教育前分别增加了6.1~24.0个百分点。结论通过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AIDS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滇东高原三类哨点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滇东高原三类哨点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及异同,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戒毒所、性病及孕妇哨点门诊就诊的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1)三类哨点人群对 HIV/AIDS有一定了解,但对不会传染HIV的途径及一些重要相关知识认识不足;(2)戒毒所人群的认知率多项高于性病门诊或(和)孕妇门诊人群(P<0.05),性病门诊人群对HIV/AIDS的歧视突出;(3)对HIV/AIDS防护意识不足。戒毒所人群共用针具、性病门诊人群多性伴而不用安全套的比例高,孕妇门诊人群1人有吸毒体验。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HIV/AIDS健康教育,注重信息准确、点面结合,推广安全套及清洁注射器的使用,同时消除歧视、倡导全社会参与,遏制HIV/AIDS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Russia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increases in rates of HIV 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s). This study examined HIV/AIDS knowledge, attitudes toward condoms, an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HIV in a sample of 200 male and 200 female Russian STD clinic patients. Study participants displayed substantial knowledge deficits concerning AIDS and HIV transmission. Superior knowledge was associated with younger age, greater education,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condoms, having mor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HIV/AIDS, and believing that the government is telling the truth about AIDS. More-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condoms were associated with having a larger number of information sources, greater HIV/AIDS knowledge, and not being in a steady relationship. Many participants reported not trusting government and media sources of information concerning AIDS. Participants also reported concerns regarding the low quality and high cost of condoms in Russia.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increase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AIDS among Russians at high risk for HIV ar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STD/AIDS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的患病及相关知识现状,为提高妇女相关知识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一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行政村的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STD患病率为2.71%,确认l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患梅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6.9%~96.9%,并发现妇女的年龄、本人和丈夫的文化程度、丈夫职业、经济收入以及是否患有STD/AIDS,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STD/AIDS的患病情况不容忽视,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干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