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995年 6月~ 1 999年 1 2月 ,我们应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86例 ,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 1 40例 ,均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86例 ,年龄在 2 0~ 45岁 ,平均年龄 2 9岁 ,对照组5 4例 ,年龄 1 9~ 48岁 ,平均年龄 2 8.76岁。临床表现 :70 %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 ,首先出现发热 ,肌痛 ,全身乏力 ,后发现颈部肿物而就诊 ,3 0 %的患者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以首发颈部肿物而就诊 ,早期患者伴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中后期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 ;临床查…  相似文献   

2.
亚急性甲状腺炎 (简称亚甲炎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治疗常用非甾体类及抗炎药物。我们应用板蓝根、大青叶联合强的松与单纯给予强的松分别治疗亚甲炎 ,以探讨疗效异同。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5 0例均为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住院患者 ,均根据患者有甲状腺肿大、结节、疼痛及压痛 ,伴发热、乏力 ,结合甲状腺摄131I率下降 ,血清T3、T4 增高 ,促甲状腺激素 (TSH)降低 ,部分行甲状腺彩超等确诊。随机分为 2组 :(1)强的松治疗组 (A组 ) 2 7例 ,男 5例 ,女 2 2例 ;年龄 19~ 45岁 ,平均 (31 9± 12 1)岁 ;病程 0 5~ 2 0个…  相似文献   

3.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甲状腺的非化脓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变异多 ,且诊断也无肯定的依据 ,故不少病例误诊或漏诊。笔者对我院 1989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2 0例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5例 ,女 15例 ;年龄 2 5~5 9岁 ,平均 38岁 ,其中 30~ 4 5岁 14例 ,占 70 %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3d~ 2个月 ;甲状腺单侧肿块 15例 ,双侧结节性肿块 5例。肿块较硬 ,均随吞咽上下移动。有全身前驱症状 (发热、咽痛、颈部疼痛、流涕等 )者 17例 ;局部症状 (肿块、压痛、放射耳后、颈肩等 )较…  相似文献   

4.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于病毒对甲状腺感染所致 ,近几年有发病增多趋势。主要表现发热、颈前疼痛、肿块 ,病程缠绵难愈。自 1995~ 1999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诊断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 ,杨思澍主编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12 2 5 )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33例 ,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30例。治疗组 33例中 ,男 6例 ,女 2 7例 ;年龄 2 2~ 49岁 ,平均 36 2岁 ;病程 4天~ 10个月 ,平均 15天 ;其中发热 …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亚甲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占甲状腺疾病的 0.5%~6.2%[1].美国亚甲炎的发病率约为年均12.1/100000人,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0~50岁成年人发病率最高[2].10%~15%的患者可发展成为永久性甲减[3-4].亚甲炎根据其自然病程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甲状腺功能恢复期3个阶段.甲状腺毒症期血清T3、T4增高,TSH降低,131I摄取率减低.临床表现为发热、甲状腺区剧烈疼痛、心动过速、颤抖、多汗.西医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并具有较高复发率.中医药对亚甲炎具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又称肉芽性、巨细胞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s甲状腺炎,其发病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西医治疗因其副作用大而有其局限性,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50例疗效显著,具体陈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患者共50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火郁痰阻证)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5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平均病程22天;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26岁。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为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笔者采用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并与吗丁啉治疗60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21~64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10a,平均3·5a。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19~68岁,平均43岁;病程4个月~9a,平均3·8a。2组性别,年龄,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上腹痛、腹胀、易饱、嗳气、反酸、上腹烧灼感、恶心、呕…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12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痤疮,并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观察2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1]和《临床皮肤病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4·5岁;病程1月~8a,平均1·5a;其中黑头粉刺4例,丘疹性25例,脓胞性10例,囊肿性4例,瘢痕性2例。西药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5~36岁,平均年龄23·9岁;病程1月~8a,平均1·7a;其中黑头粉刺3例,丘疹性15例,脓胞性8…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性病变.近年来,我院采用中医二联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64例,均为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8-53岁之间,平均年龄(37.69±2.45)岁;病程1-3周.对照组33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7-50岁之间,平均年龄(38.35±3.22)岁;病程1-2周.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甲状腺疾病诊疗学》[1]之亚甲炎诊断标准;(1)甲状腺肿大、疼痛及放射痛、质地硬、触压痛,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2)血沉加快,一过性甲亢;(3)甲状腺摄碘131率降低;(4)TG-Ab或TPO-Ab等甲状腺抗体一过性升高或正常;(5)甲状腺活检见特征性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样改变.  相似文献   

10.
笔者应用自拟理气活血汤治疗乳腺增生症45例,与单纯西药丙酸睾丸酮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和昆医附一医院肿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年龄25~50岁,平均35·4岁;病程3个月~5a,平均1·2a。对照组38例,年龄23~55岁;平均36·6岁,病程2个月~4a,平均1·3a。近红外线扫描、冷光透视或B超检查可见乳腺组织增生肿块。按乳腺外科学分类,囊状增生者42例,占50·5%,单纯增生者36例占43·3%,手术切取活检确诊5例,占6·02%;其中近红外线扫描或冷光透视:治疗组45例,发现肿块43例占95%;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0年1月~1998年8月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37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7例中女29例.男8例,年龄31~62岁,平均41岁,病程7天~3年,平均5个月。就诊时病变为初期者14例,中期者18例,恢复期者5例。甲状腺肿大、疼痛者31例,曾用强的松治疗减量或停药而复发者17例,其中复发3~5次者6例。伴有甲状腺机能减退(K3、K4低值,KSH高值)出现粘液性水肿者3例,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15例。因误诊为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复发者2例。37例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者2例,3…  相似文献   

12.
1995年6月~1999年12月,我们应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86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恶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40例,均符合《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之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年龄20~45岁,平均29岁。对照组54例,年龄19~48岁,平均28.76岁,临床表现:70%的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起病,首先出现发热,肌痛,全身乏力,后发现颈部肿物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观察收集由于胆石的刺激 ,导致胆囊呈慢性炎性改变和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以及由于胆固醇代谢紊乱 ,胆固醇沉积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共 147例 ,进行随机分组治疗 ,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72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48例 ;年龄 2 2~6 3岁 ,平均 2 8.2 2岁 ;病程最短 2 a 1个月 ,最长 2 6 a,平均10 .2 4a;伴急性发作 14例 ,伴胆囊结石 46例。对照组 75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5 3例 ;年龄 2 4~ 6 4岁 ,平均 30 .0 1岁 ;病程最短 3a 3个月 ,最长 2 4a 2个月 ,平均 11.2 1a;伴急性发作12例 ,伴胆囊结石 41例。 2组在…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笔者运用"千金"阴中疮湿痒方外洗治疗脚湿气30例,疗效显著,并设对照组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按就诊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6.9岁;病程1个月~3 a,平均1.3 a。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岁~62岁,平均34.2岁;病程1个月~4 a,平均1.3 a。两组一般资料基本  相似文献   

15.
我们1999年1月~2002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顽固性亚急性甲状腺炎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女性35例,男性1例;年龄24~54岁,平均34.54岁;病程4~6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均经强的松(30~40mg/d)和甲状腺片(40~60mg/d)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可见满月脸、心悸、胃痛和高血压病等。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颈前疼痛,部分向耳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1985—1996年,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1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30~50岁者占80%;多数起病  相似文献   

17.
黄药子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6月—2000年5月 ,笔者于门诊应用黄药子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86例 ,获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亚急性甲状腺炎140例 ,均符合《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中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 ,年龄20~45岁 ,平均29岁 ;对照组54例 ,年龄19~48岁 ,平均28 76岁。临床表现 :70%的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30%的患者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以首发颈部肿物为症状 ,中后期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临床查体 ,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叶增大 ,质硬 ,表面光滑 ,压痛明…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涛  梅冬艳  杜明 《河北中医》2010,32(12):1824-18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消瘿止痛膏联合泼尼松等治疗,同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配合消瘿散Ⅰ号,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配合消瘿散Ⅱ号。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泼尼松等治疗。2组疗程均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于16周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6.67%,对照组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2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我院甲状腺科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用口服13 1碘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以下简称甲亢 )患者1 886例 ,其中 1 0 5例出现亚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 ,发生率为 5 .5 7%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 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男 2 0例 ,女 85例 ;年龄≤ 2 0岁 6例 ,2 0~ 3 0岁 (含 3 0岁 ) 3 0例 ,3 0~ 4 0岁 (含 4 0岁 ) 3 4例 ,4 0~ 5 0岁 (含 5 0岁 ) 2 1例 ,5 0岁以上 1 4例。临床特点 :接受口服13 1碘治疗 1个疗程 ( 3个月 )后复查时 ,发现有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2002年至今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消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共选病例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男4例,女44例;年龄32~66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