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1):381-381
福建省福安孏皆褐幸娇圃S少麟、外科殷慕道兩医师用烏梅丸治愈三例胆道蛔虫症?李××12岁,男性,于1958年3月2日急症入院,主訴为上腹部剧痛已25天,剧痛發作时患兒卷狀呼嚎,經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即行手术,从总胆管及兩侧肝管中取出蛔虫共37条,並用“丁”型管作总胆管引流,术后症狀完全滑失。第12天拔除“丁”型管,但至第14天又發生与手术前完全相同的症狀,診断結果是蛔虫再度鑽入胆道。当时医生拟再施手术,但病人家屬拒絕再行手术,于是經中医会診,用島梅丸治疗,每次五分,每天三  相似文献   

2.
胆道蛔虫症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查中医文献中虽无胆道蛔虫症的名称記載,但在張仲景“金匱要略”里关于“蚘厥”的症狀描写,与胆道蛔虫症的临床症狀颇相符合。仲景并提“烏梅丸”治疗“蚘厥”,不过此方虽可消除心痛等症狀,却很难达到驅虫的目的。该院在“烏梅丸”制方意义的基础上,拟出“胆道驅蛔湯”治疗胆道蛔虫症。1958年10月有38例胆道蛔虫症接受了“胆道驅蛔湯”治疗,其中門診28例,住院10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57岁。所有患者經治疗后,有22例全愈,10例症狀明显好轉,6例未能随診情况不明。一般病人,在用药2—3剂后即愈,个別病例一剂即有明显效果,但也有服药10余剂后而治愈的。  相似文献   

3.
一、疏肝散寒,温脾益气,安蛔驱虫法本法适用于素来脾胃虚寒,复感寒邪,凝滞肝脉,气机阻滞,中、下焦虚寒,蛔虫不适上窜钻入胆道形成蛔厥。朱××,男,35岁。1976年11月24日诊。素来脾胃虚寒,时届冬令下塘捕鱼,即感少腹胀痛牵及睾丸坠胀不适。三天前突然胃脘部钻顶样剧痛,呕吐带蛔虫1条,经某医院诊断为胆道蛔虫,内服乌梅丸2剂及解痉药未效。症  相似文献   

4.
蛔虫寄生于人身腸內,影响人体健康实大。多数之蛔虫团集时,有起腸梗塞之虞。一旦游走,为害尤烈。窜入輸胆管,乃起黄疸;游入气管支,即生窒息,甚至死亡。腸伤寒可因蛔虫之游走,而引起腸穿孔,及出血之危險。吾人临床診断蛔虫病时,除凭患者主訴有蛔虫史,以及粪便鏡檢有虫卵外;主要着重在症狀上的診断.如貧血、羸瘦,营养不良,或面部生白斑,惡  相似文献   

5.
例1.魏××,女,25岁。1984年10月9日诊。已孕五月,八天前突发脐腹疼痛,经川医附院诊为蛔虫症,服驱蛔剂,驱出蛔虫十余条,疼痛消失。第三天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绞痛,恶心,食减,微热,以后连续五天去医院治疗,疼痛不减,先后两次作B型超声波,查见胆囊肿大4公分,有积液,胆道查见蛔虫,诊断为胆道蛔虫并胆囊积液,开给入院证。病人怕手术影响腹中胎儿,而来我门诊部治疗。  相似文献   

6.
胆道蛔虫症为较常见的急腹症,特别是农村较多,通过治疗多能取得较好效果。但因剧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为了尽快止痛,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手针疗法,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张××,女,26岁,1982年5月12日诊。上腹部突然发生剧痛,经服止痛药无效,而来我院就诊,经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症”入院。该患已怀孕8个多月,发病急骤,上腹剑  相似文献   

7.
胆道蛔虫病目前已成为外科急腹症的重要课題之一,有关本病的文献很多(1—15),发病数遍及全国各地,因此在1956年曾宪九氏就提出进一步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呼吁(5)。福安地区胆道蛔虫病相当常見。在1958年1——7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16列,均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狀——吐虫史,上腹部陣发性痙攣性疼痛,胸骨劍突下心窩部有明显之压痛点,十二指腸引充液找到着色較深的蛔虫卵等而(?)得正确之診断。有9例手术証明胆道中有蛔虫存在,最多的有37条,一般为1—2条,手朮后症狀立即消失。  相似文献   

8.
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三里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笔者也常常独取足三里进行针刺来治疗急腹痛,有时还配合其他穴位,用治多种疾病。现举几例,以冀一斑。1.胆绞痛陈××,男,45岁,已婚,干部。1984年8月10日上午10时就诊。患者因胆结石而作胆囊切除术后,常发生右胁痛,再次检查发现胆管有泥砂样结石。3天前,右胁疼痛又作,且伴纳呆,今天上午9时半,右胁剧痛,难以坚持工作而来就诊。右胁拒按。立即嘱患者平卧,取足三里(双)进行针刺,强刺激,痛止后,留针5分钟而出针。再服自拟四金排石汤3帖,1月后随访,疼痛未复发。2.胆道蛔虫症并发缺钾性腹胀杨××,男,12岁,学生。1984年…  相似文献   

9.
胆道蛔虫病在長乐是相当常見的一种疾病,本院以往概用手朮疗法,1958年下半年才开始用中藥治療,剧痛时則結合阿托品注射。这次应用化虫丸合剂治疗23例,效果感到滿意,茲介紹如下: 化虫丸合剂:梹榔、鹤虱、使君子、烏藥、川楝、烏梅、元胡索各三錢。此外可按照临床不同的症狀加  相似文献   

10.
我們应用驅蛔湯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效果很为滿意。茲将治疗經驗介紹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組所有病例均系由西医明确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其診断依据是:1.疼痛部位均在上腹部剑突下及右側肋下;2.疼痛特点为发作急,系陣发性的剧痛钻痛,拒按,伴有呕吐胃中容物及清水或蛔虫:3.粪便鏡检蛔虫卵阳性;4.以往有腹痛拉蛔史。  相似文献   

11.
患者陈前,女性,出生四十七天,住廈門市禾山殿前。門诊号21799,于1960年2月6日初诊。患兒于1960年1月12日开始啼哭煩躁不安,继而吐乳;腹泻(一天三至四次)。大便深黄而恶臭。13日下午卽发热抽筋,四肢强直,眼球上吊,并向右側斜視。前囱膨隆,口吐唾沫,呈昏睡状态,於14日住本市××医院治疗。住院二十天,确診为化脓性脑膜炎。經过治疗,症狀好轉,惟头围仍继续增大,骨縫裂开,前囱突出,于2月3日出院。出院时診断:化脓性脑膜炎后遗脑积水。患儿自該院出院后第四天,卽到本院門診求治。面色青黧,神思  相似文献   

12.
(1)戴××’性別:男,年齡:35歲,籍貫:南安,住址:詩山,职業:轂員。病已三日,經某医診断为惡性瘧,服藥沒有進步,热仍稽留不退,神昏不省人事。症狀:身大热,神昏,項背强直,角弓反張,四肢抽搐,鼻孔噴射血水,眼球結膜充血,脉搏頻数而滑。 診断:疑似乙型腦炎。在中医診断原則上,認为肝经邪热引动內風。  相似文献   

13.
例一:王××,男,12岁,住菱塘人民公社明庄大队。 1957年12月8日初診: 1.症狀:胸部剧烈阻痛,并向兩胁放射,呼吸时更痛,輾轉床側,呼号不安,谷食不納,已經五天,T.38℃舌苔微黄有津,脈象滑数,口渴飲少,无嘔吐及咳嗽現象。 2.治疗經过:曾经西医用藥物治疗及注射青霉素等无效。 3.西医檢查与診断:胸膜炎。 4.中医診断印象:气滯血凝,胸胁窜痛。  相似文献   

14.
患者,袁×华,男性,43岁,干部,住南京市昇州路25号,病历号141474,初診日期:1962年2月5日。患者于1959年10月曾患重感冒、鼻塞痮重、呼吸受阻,曾經一般治疗。延至1961年春,因觉鼻管內有物阻塞,呼吸阻碍加重,不时張口以代。即去本市××医院五官科診治。經診查为鼻瘜肉,給以摘除手术治疗。但数月后患部瘜肉又发,复去該院行第二次手术。未料时隔不久,仍然发作,且瘜肉比前痮大,呼吸更阻,痛苦万狀。后另去××医院求治,仍需割除手术,但患者已經兩次开刀未愈,对手术治疗已失信心,拒受第三次摘除术,逐来我科商治。  相似文献   

15.
处方:鮮石榴根皮一兩(小儿酌减) 用法:將藥洗净,用清水煎服,服一次如虫不尽下,再服一次。病例:患者張××,11歲,腹胀,脐腹部發痛已经二年;大便常發現虫節,屡治无效。經本院檢查,診断为絛虫病,曾服用西藥驅除剂无效;继用梹榔驅虫療法亦无效,最后用此藥治愈,經远期观察撿查,无虫節發現,患者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6.
例一:陈××,男,35岁,已婚,职工,門診号47134,1963年10月12日初診。症狀:1954年患尿血,时愈吋发,迄未根治,近月复作。症見溺时茎中作痛,小便渾浊呈血色,間有血块。伴头暈心悸,食寐欠佳,  相似文献   

17.
针罐治疗胆道蛔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女,31岁。上腹偏右侧疼痛,阵发性加剧,辗转不安,伴胸闷呕吐。检查血白分、血清淀粉酶均未见异常。既往有蛔虫史。诊断为胆道蛔虫症伴发胆绞痛。 3天来肌注度冷丁50mg,阿托品0.5mg,服用颠茄合剂等,剧痛如前。笔者先取右侧日月和章门穴拔火罐,后选阳陵泉、太冲和内关,捻转强刺激5分钟,留针20分钟。经治疗5分钟,疼痛即刻缓解,以后也未复发。  相似文献   

18.
我們根据祖国医学“蛔厥”、“虫腹痛”、“肝气痛”的理論,对胆道蛔虫症治疗收效較为滿意。自1963年1月至1965年7月,住院治疗167例。茲将治疗方法及結果总結如下: 一、临床分析 1、診断依据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体征为依据。(1)疼痛:右上腹部、心窝部陣发性頂撞样剧痛,疼痛間歇期如常人,或綿綿  相似文献   

19.
在胆道疾病中,胆道蛔虫症在我国是颇为常见的。以往对此病认为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而在目前由于全国各地开展了西医学习中医,因此对于胆道蛔虫症,则有转而采取中医疗法的趋势。今将我院治疗该病一例加以分析。病者黄××、女、20岁、住院号6417、于1959年1月间起,有右上腹部与劍突下阵发性疼痛,每隔1——2日发作一次,并向右肩胛部与腰背部放散,而且痛时两眼巩膜黄染,在间歇期疼痛完全消失,巩模黄染也显见减轻,病者直至入院前四天,上腹部疼痛加频加剧,痛时嚎叫不已,满身大汗,并伴有频繁  相似文献   

20.
患者齊國平,男性、年九歲,住湘潭二十區荊山鄉,兩脚滿生凍瘡,據云,患此已兩年餘,多方調治,均未效,其症:初患時稍痒,後漸痛腫發熱,掌不能落地,至暑熱天,患處稍結巴痕,後又發爛痛痒,苦悶已極。中西治凍瘡藥及殺菌消腫藥,用過多無效,至余診時,所見症狀,患處皴裂疼痒,表面浮起,摸之如有癰膿,行走時只能用兩脚指履地,扶杖慢跛數步而已。處方以當歸四逆湯加吳萸生姜湯,煎服四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