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 ml、0.05 ml、0.10 ml冰乙酸组和0.05 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实验大鼠进行外观表现观察、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注入0.01 ml冰乙酸的大鼠无明显溃疡,注入0.05 ml冰乙酸者出现典型胃窦溃疡,注入0.10 ml冰乙酸组发生胃穿孔。不同时间组大鼠的外观、胃窦大体和光镜观察呈现相应的溃疡表现和溃疡逐渐愈合的表现。结论 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 ml冰乙酸可制作典型的胃溃疡,溃疡胃窦粘膜于7~10 d后逐渐再生,14~28 d后逐步愈合。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研究高温对溃疡大鼠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冰乙酸注入大鼠胃窦前壁制作胃溃疡模型,放免法检测动物在不同温度下胃窦粘膜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结果 胃溃疡后胃窦粘膜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上升,生长抑素水平下降,高温溃疡组的溃疡后胃窦粘膜胃泌素,胃动素上升幅度较适温对照组的上升幅度减少,高温溃疡组的溃疡后胃窦粘膜生长抑素下降幅度较适温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减小。结论 高温会对胃溃疡大鼠胃窦粘膜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草锌对动物胃溃疡模型疗效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Wistar种大白鼠和BALB/C种小白鼠分别以醋酸法、25℃水浴法和利血平法制造胃溃疡和胃坏死灶模型,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甘草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形态学的对比观察。醋酸致胃溃疡动物模型在术后第14天时,自然修复率为20~33%,而用甘草锌连续灌胃(26mg~52mg/kg bw,Bid)12天,于第14天观察时,其修复率达60~66%,表明甘草锌确有使溃疡加快修复的作用。甘草锌能使某些细胞的核酸增多,从而增强细胞的蛋白合成能力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并能促进纤维成分和小血管增生,减轻炎症反应,在水浴应激和利血平诱发胃溃疡的实验中,表示出甘草锌有一定的抗应激和抗炎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和探讨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铝碳酸镁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7.40%,96.10%)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5.71%,8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25.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成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优级率62.3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用于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胃溃疡愈合组织的结构成熟度,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疾病的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豚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制作与验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实验首次应用豚鼠水浸拘束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的模型,从胃溃疡指数、应激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胃粘膜病理改变等方面观察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该实验模型易制作,重复性好,适合应用于应激性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成年Wistar大鼠胃粘膜下注射20%冰醋酸,复制胃溃疡模型。术后每隔1周处死大鼠10只,剖胃观察,连续4周。发现胃溃疡复制术后第1周至第2周,溃疡病态最典型,溃疡发生率为100%,从第3周起,溃疡自动修复过程加快,第3周末溃疡愈合率为60%,第4周末溃疡愈合率达90%,粘膜明显修复。本法复制的胃溃疡模型,其自愈速度与人类相近。 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垂体ACTH细胞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不同时期血浆ACTH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动物在术后6天,AC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0天仍保持高水平。ACTH水平的升高发生于溃疡愈合期,提示ACTH在溃疡愈合中起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观察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1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自体肌肉混悬液和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其机械刺激缩爪阈值和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在无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硬膜外髓核可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反应,神经根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 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注射法建立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有效、可靠、费用低廉,是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根性神经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昆明小鼠10只,术前雌激素诱导,麻醉后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右侧腹壁内,术后第21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10只小鼠除1只麻醉意外死亡外,另9只小鼠种植异位内膜均在腹壁内生长良好,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造模成功率为90%。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小鼠子宫异位内膜生长良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DC)和H ,K -ATP酶的表达与大鼠乙酸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术后1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d溃疡最为明显,12d溃疡基本愈合。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d即开始降低,术后9d恢复正常。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阳性细胞率及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d达到最低,术后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6.
犬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3大疾病之一,且致残率甚高,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许多研究[1,2]认为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方法之一,它对探讨发病机理及药物筛选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为此,我们在制作动物模型方面做了如下探索。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健康wistar大鼠10只,体重约250~350g,雌雄不限.自制鼠头固定板、307-2型齿科台式钻、LM型无影光源放大工作镜。1.2 方法 wistar大鼠经10%水合氯醛(36mg/kg)腹腔麻醉后,侧卧位,于眼眶后至耳的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干预不同时期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乙酸性胃溃疡模型,测定不同干预时期大鼠血清中NO、ET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观察溃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在造模形成溃疡后,模型组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而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经雷尼替丁治疗2周后,NO水平无明显回升,ET-1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鼠胃溃疡未愈合;治疗4周后,大鼠NO水平明显回升,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溃疡趋向愈合;治疗6周后,大鼠NO水平回升至正常,而ET-1水平下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经相关分析表明NO水平改变与ET-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时,NO/ET失衡,雷尼替丁可诱导、促进NO合成,反馈性抑制ET生成,使NO/ET平衡重建,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19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的一氧化氮(NO)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定量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的NO含量升高,NOS活力增强(P值均〈0。0)。提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损伤或炎症可能与胃粘膜NOS过渡表达,NO产生过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吉法酯片联合抗Hp三联疗法治疗活动性胃溃疡的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法酯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活动性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患者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Quality of ulcer healing,QOUH)的影响。方法选取Hp感染活动性G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组用以上三联疗法+吉法酯,治疗4周后复诊,观察两组症状积分及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并用HE染色观察两组溃疡周边黏膜组织结构成熟度。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溃疡周边再生粘膜组织结构优级成熟度分别为48.8%(22/45)、29.5%(13/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法酯能改善胃溃疡患者组织结构成熟度,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