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病理改变。溶栓类药物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是目前AMI在基层医院治疗中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早期溶栓可挽救濒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那开宪100050北京友谊医院主治医师:请实习医师报告病历。实习医师:患者,男性,48岁,干部。因无明显诱因于1994年11月28日突感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呈刀割样,持续性向左肩部及背部放射;伴大汗,不敢活动,动则心悸、气短。家...  相似文献   

4.
1980年Dewood等人证明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由此奠定了AMI早期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溶栓疗法的迅速发展,被誉为80年代心血管病治疗学的一大进展。1AMI溶栓治疗现状1.1现有的溶栓剂(1)链激酶(SK)。SK是通过与纤溶酶原结合成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间接地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国外SK静脉溶栓的剂量为75-150万U,在一小时输入,血管再通率平均在60%-70%。冠脉内溶栓,血管再通率达70%-80%。重组链激酶(r-SK)是由基因工程生产的,国产r-SK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本组27例给予氯毗格雷治疗和标准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开通率、再闭塞率、90天内死亡率及90天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本组出现远期AMI并发症2例,10例重新恢复工作能力(轻体力);24例重新恢复工作能力。结论:氯毗格雷联合溶栓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90天内的预后,能否改善远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俊升 《急诊医学》1996,5(4):247-249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属于中医学之“中风”范畴,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等特点。在缺血性中风的超早期,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可改善预后。我科2006年3月-2007年1月收治缺血性中风超早期行动脉溶栓患者共18例,均在传统西医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医学界认识因脑动脉内血凝块阻塞引起的中风已有100多年,但直到1995年才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急性脑梗塞的溶栓疗法临床研究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对急性脑梗塞,40年代起开展抗凝治疗,50年代研制出链激酶并于60年代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疗效不佳(因治疗时间偏迟(>4天)及其出血等不良反应),影响到进一步应用,70年代尿激酶初露峰芒。80年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禁止溶栓疗法用于脑梗塞。其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美国获得专利及能大批量生产,临床前期试验显示,栓塞后 90…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ACI)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是所有神经科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采用早期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山西省夏县中医院内科卢万义,安峥,刘兴州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强调早期治疗,即在缺血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开始治疗。只有尽早治疗才能改善缺血性半暗带(penumbra)的供血,使半暗带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缩小梗塞范围,改善...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重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重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31例)与尿激酶(32例)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各阶段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变化、治疗后24 h内的并发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rt-P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较UK组高(P<0.05),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16.13%);UK组1例(6.3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再通患者梗死后6个月,rt-PA组与UK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6 min步行距离(6-Mw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t-PA与UK可以提高溶栓的成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 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要溶栓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出现裂隙、溃疡,内皮下组织暴露,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可在数分钟内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如斑块破裂形成的裂隙较深,腔内血栓闭塞冠状动脉,相关动脉又无足够的侧支循环血流,同时闭塞性的血栓在短期内又不能被自身纤溶系统溶解,则发生急性心肌梗死,85%~90%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由于急性血栓闭塞造成,这种血栓是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红色血栓.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永  孔凡沛  李居献 《新医学》2006,37(9):572-573
1 引言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已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当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所以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较多,直到80年代中期,实际应用很少.AMI溶栓治疗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疗法的开展.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使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疗法更加安全、简便、有效.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已制定出<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从而使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更加普及与规范.  相似文献   

15.
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的再通标准4 1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观察和判断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情况 ,是溶栓疗法判断血管再通的金指标 ,标准的观察时间点为溶栓开始后 90分钟 ,TIMI2~ 3级血流灌注 △ 为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或再通。4 2 临床评价再通的标准4 2 1 溶栓开始后 2小时内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 2 2 开始给药后 2小时内心电图ST段在抬高最明显的导联迅速下降≥ 50 %。4 2 3 溶栓开始后的 2~ 3小时内出现与胸痛缓解和(或 )ST下降相一致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 ,下壁梗死新出现的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例行溶栓的患者在溶栓前做好解释工作,做好血管的选择,并注意观察有否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4例患者溶栓均获成功。结论 在进行溶栓治疗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溶栓前的准备是溶栓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压可导致病情恶化。文中列举二例。例一,70岁女性患者,起病时感语言困难和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入院时血压260/140mmHg,45分钟后自动降到200/130mmHg,肌注肼苯哒嗪共25mg,血压降至120/60mmHg,患者出现右侧偏瘫加重和完全性失语。经输液及低头仰卧后有所改善,但出院时神经缺失症状仍比最初检查时重。CT检查为左顶区梗塞。例二,59岁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细致观察病情,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使20例急性心梗病人溶栓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急性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与静脉溶栓疗法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 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 ,STEMI)QT离散度 (QTdispersiion ,QTd)影响的对比研究 ,探讨上述两种不同措施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nfarct relateceartery ,IRA)后对QTd的影响。 方法 对于发病 12小时以内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急性PCI组与静脉溶栓组。观察急性PCI组、静脉溶栓组在IRA开通前及术后 2 4小时的QTd变化 ,同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PCI成功组QTd从术前的 (84 .2± 11.7)ms降至术后的 (4 2 .7± 6 .2 7)ms(P <0 .0 0 1) ,溶栓成功组QTd从由溶栓前的 (83.6± 10 .5 )ms降至溶栓后的 (6 0 .4± 7.4 )ms(P<0 .0 0 1)。结论 对于STEMI患者急性PCI降低QTd优于静脉溶栓疗法 ,QTd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判定IRA开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