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假字亦称通借字,是借用语言中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其音近又包括双声通假(借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叠韵通假(借字与本字的韵母一样)。通假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为“本无其字,依  相似文献   

2.
<正> 通假字,亦称通借字。它是古医籍中常见的一种用字方法。古人在撰文时,放着现成的本字不用,而借用与本字音同或音近,且与本字意义毫不相干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古音通假。从事中医药文献资料整理、研究的人员,往往把古今字、通用字、异体字误认作通假字,特别是那些自学中医人员,遇到医古文中的通假字就感到棘手,究其因在于未能  相似文献   

3.
阅读古代医书会遇到大量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现在,我们介绍中医经典著作和医古文教材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一、通假字(一)什么是通假?通假,也称通借,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古代,文字不象现代这样有统一的规范。古人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找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东汉经学家郑玄  相似文献   

4.
古代医籍中的通假现象很多。所谓“通假字”,就是在行文时借用另一种意义的同音字来替代本字,经历代沿革,约定俗成,而为古文中通用的别字。阅读时,如果不明通假,就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伤寒  相似文献   

5.
所谓形借 ,指的是由字形结构相近 ,而在读音和意义上又无必然联系且相互借用的文字现象。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则借“守”为“宇” ,胡澍说 :“守当作宇。宇 ,居也。”“守”与“宇”在音、义上没有必然联系 ,只是由于字形结构相近而借用。形近通借和同音、近音通借 ,皆本有正字而不用 ,则借用另一个字来表正字之音义。所不同的是音借以读音相同或相近作为其法则 ,而形借则以字的形体相近作为借用条件。就形近可以借用这一说法 ,最初是由清末学者吴承志提出的 ,其《通斋文集·古书假借举例》中曰 :“其形同而互…  相似文献   

6.
陈革 《国医论坛》2007,22(2):50-50
字词通假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要确切地理解文意,就必须破其假借,循音求义,读出本字.现选择<金匮要略讲义>中当训未训或训而不详者数则,阐释如次.  相似文献   

7.
同源词指的是音义俱近或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它们的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而这些词在语音上又具有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它们往往由一个基本词义、一个基本读音发展分化而来。如:旬、拘、笱、(车句)、(疒句)、(金句),皆从句得声,而意义上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 通假字亦称通借字或假借字,是指意义不同的两个字,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将甲字借作乙字。如“输”是输送之输,“俞”是俞穴之俞,二字意义完全不同,可是由于二字读音相同,所以古人在书写时常用“输”字代替“俞”字使用。《扁鹊传》中:“因五脏之输”即是一例,这里的“输”便是“俞”的通假字。通假字在古医籍中非常之多,若望文生义,便格格不入,实为阅读古医籍的一大障碍,尤其是青年读者更为感到困难。故此,我们从有关的古代医药书籍中择出习见者凡三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专用术语,以反映该学科的内容和特色。训诂学术语极为繁多,本文就古医书传注中的训诂术语进行归纳分析,并对训诂术语的规范化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常用来注明读音的术语有“某,音某”、“读为”、“读曰”、“读作”、“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等。其中“某,音某”是最常见的注音方式,有时也起到说明通假字和古今字的作用。“读为”、“读曰”是以本字释借字。“读若”、“读如”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也可表示通假。“之言”、“之为言”既用以声训,也用以释义,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有声音上的联…  相似文献   

10.
正引用古籍原文时,虽用字不同,但借用既久,长期沿用而被视为正字而意义相同的通假字,一般应遵照原文。如"矢"字,本义是"箭",由于与"屎"同音,古人常用为"屎"字,如《伤寒论》中"转矢气"之例,应保持原貌。有些字临时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借用字的字义与本字毫无关联,应使用其本字。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高梁之变"的"高梁"是通假字,本字为"膏粱"。"按"通"案",引用原文时可  相似文献   

11.
“医”字小考“医”,本字为“殷”,古读音如“伊”,是一个合体象形字。“殷”,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一长形器具敲击或刺触一人身体,即针刺疗法之象形。盘庚迁都于殷(念音),改号为殷(念音)后,遂另造医字,以代替“殷”(念伊)。”医”字繁体写法有两种:一是“毉”,一是“毉”。一说,古代医术,分为四派:一日按 ,二日砭石,三日针灸,四日汤剂。故古之“医”字,系由四派组合  相似文献   

12.
正引用古籍原文时,虽用字不同,但借用既久,长期沿用而被视为正字而意义相同的通假字,一般应遵照原文。如"矢"字,本义是"箭",由于与"屎"同音,古人常用为"屎"字,如《伤寒论》中"转矢气"之例,应保持原貌。有些字临时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借用字的字义与本字毫无关联,应使用其本字。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高梁之变"的"高梁"是通假字,本字为"膏粱"。"按"通"案",引用原文时可  相似文献   

13.
金栋 《河北中医》1992,14(5):40-41
“胞”字散见于《素问》、《灵枢》诸篇,由于读音不同,有多种意义,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浅析如下。其一为膀胱。《灵枢·五味论》:“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笔者认为“胞”字在此是通假(借)字,其本字应为“脬”,音抛(pāo),即膀胱也。按《说文》:“脬,旁光也。”段玉裁注:“脬俗作胞……胞音包,其借为脬字,则读匹交切。脬者,旁光也,腹中水府也。”历代医家对此“胞”字解释不一,马元台、王安道、汪昂皆认为:膀胱为胞之室,膀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医古典医籍中,有许多通借字、古今字,如果弄不清这些字的意义,往往无法读通,甚或因‘字’害义,误解原文。以通借字而言,甲乙两字的形体和意义本不相同,但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甲字便被借作乙字,亦即所谓“本无其意,依声托字”。对此,正如清代文字学家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的“佩”,通倍,古“倍”与“背”通,指愚者相与违背。如作“佩服”之“佩”讲,则文理不通。再以古今字而言,古字和今字有部分意义相通,在表示这部分意义时,古字可以被今字代替。如《素问·调经论篇》“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这里的“反”即返回之“返”,若作相反之“反”解,则与原义大相迳庭。由此可见,弄清这些字的音义甚为重要。但目前这类工具书较少,读者常常为解一字费时很多。为此,我们将中医古典医籍中常见的通借字和古今字,注读音、释字义、标出处、示例句,采用字典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以方便查阅。但对我们来说,这毕竟是一个尝试,犹恐力不从心,衷心希望不断得到同道和专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最初是没有“假借”与“通假”之区分的,今人所说的‘假借”、“通假”,清代以前都一律统称“假借。“假借”这一概念,大抵始见于东汉。郑玄在注机记)、调礼)时都用过这一概念。如村L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郑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滇后,‘假借”的概念便相沿下来。“通假”的概念大约始于清钱大听的《古同音假借说》,不过钱氏仍指“六书之假借”。其后,侯康在(说文假借例释)中将“用字之假借”称为“通假”,并着重指出“既有此字复有彼字”、“音略同”的条件。此说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 ,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在于本来有无其字。通假字产生有书写与阅读两个原因。不明通假 ,往往导致望文生义 ;识别通假字须借助声韵。不是借字 ,不要误作借字  相似文献   

17.
通假字是古籍中本有其字而没写 ,却借写了同音别字 ,应当写的字叫本字 ,借写的字叫通假字。本字与通假字之间意义上没有联系 ,只是同音借写而已。由于约定俗成 ,于是就成为古籍中一种公认的用字现象。它是使一字兼数职 ,从而控制字形的发展 ,节制汉字的数量 ,这对于古人来说 ,是为了求便 ,但给我们今天阅读古书则增加了许多认字的困难。我们知道 ,汉字是音节表义文字 ,声母、韵母、声调三者的统一 ,是汉字记录词义在语言形式上的特征。在分析通假关系时 ,必须把声母、韵母、声调三者统一考虑。大致说来 ,通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声同…  相似文献   

18.
<正> 二、通假的规律以上我们讨论了汉字通假的原则,下面我们遵循这一原则,找出借字与本字的对应关系,亦即通假的规律。1.一字假借此种假借,指甲乙二字,只见甲借作乙例,不见乙借作甲例。例如:(1)蚤与早—《扁鹊传》:“能使良医  相似文献   

19.
偶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12期《识破借字读本字——古音通假说略》一文,觉其中个别说法似有商榷之必要。此文引用滑寿的观点,认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句中,“佩”通假作“悖”,“佩”的本字是“悖”。笔者认为此说欠妥,“佩”的本字应当是“倍”。首先从音韵学角度看,上古音中“佩”与“倍”同属并纽之韵,声母、韵母完全相同,而“悖”属并纽物韵,其韵母不同。其次从字义讲,“倍”有违反、违背之意,《说文》:“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整理出版的医籍中,分不清通假字。区别字的情况随处可见,臆改通假字和区别字的情况也常发生。一位文史界著名学者尝法问笔者:“你们中医界整理古籍何以多退改原著通假字、区别字?是‘上边’的统一规定还是辨识不出通假字、区别字?”笔者无言以对。今忧于方家之法难,爱诌此文,以商榷于达者。一、通假字的辨识及其处理(-)通假字有关问题申说什么是通假字,如何辨识通假字?不妨引述比较权威和公认的说法:“‘通假’是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而意义原无关联的字的通用。‘甲’通‘乙’的条件必须是:()甲乙二字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