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方法在各重要系统中研究脾胃论治的广泛性和重要性。结论脾胃失调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调理脾胃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2.
脾胃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四川中医》2005,23(3):36-38
目的: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对重视脾胃的机理进行验证。方法:从《内经》及李东垣等名家名篇中引经据典,说明临床从脾胃着手诊治疾病的重要性,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举例从多方面论证脾胃论学说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结果:临床上诸多疾病,在治疗上以脾胃为本得到满意疗效。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得到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儿疾病仍以脾胃病居多,众医家治疗方法各异,但以消食健脾法居多。小儿因其生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结合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故风邪为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常克在临床中提出基于风邪论治脾胃病,认为风邪可由外感触发或伤风内动、内外兼杂而致脾胃病,临证治疗上应分清标本虚实,以祛除外风、平息内风为法,佐以运脾调肝,采用保风汤、行匀散等自拟方加减治之,针对与风邪相关的脾胃病疗效显著,可为今后治疗脾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白郡符擅长治疗多种外科疾病,认为脾胃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若脾胃运化气血、水液功能失常,脾之升清统血功能失常,则可发作多种外科疾病;其治疗主张调和脾胃、补益气血,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兼顾脾胃等原则,临床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胃阴学说,弥补了东垣脾胃理论之不足,发展了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脾胃病开拓了新的辨治方法。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失眠等多种慢性病日趋增多,这些疾病中不少证见胃阴虚证。故有必要对叶氏养胃阴方药作一分析,以期对临床处方用药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论》,他吸取了《黄帝内经》的脾胃理论思想,创立该方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的各种疾病[1]。临床上肛肠疾病多因脾胃功能失常导致,笔者在辨证基础上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多种肛肠疾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之所以发病不外正虚与邪胜两个方面,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脾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脾胃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分析了脾胃在多种病因所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调养脾胃、培护正气对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郝军  郝纪蓉 《中医研究》2011,24(11):5-8
《内经》脾胃藏象辨证论治思想体现在:认为生理上脾胃内与其他脏腑、外与四肢百骸具有的密切的联系,病理上将多种病证的发病原因归结为脾胃,强调了对多种病证从脾胃进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对后世医家产生论深远的影响,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内经》脾胃藏象病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对从脾胃治疗咳嗽、心悸、失眠、黄疸、水肿等病证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藏象理论认为脾胃既是生理之本,又是病理之本,可将多种疾病归于脾胃。从脾胃病病因、病理转归、临床表现3个方面来阐述脾胃病发病特点,从而深化对脾胃病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胃痛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较为常见。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药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并减少其复发率。本文主要介绍了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痛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用药经验。谢晶日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病关键在于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治疗上,根据脾胃升降论,以疏肝理气、清利湿邪、活血化瘀等法以调节恢复脾胃升降气机有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浅谈滋补脾胃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明  戴其舟 《新中医》2006,38(10):84-85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脾胃之病分为虚实两端,临床因脾胃之虚而发病的并不少见,如何凋补脾胃之虚成为治疗疾病的关键,笔者结合临床治疗心得,浅谈滋补脾胃的用药规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钱乙善将前人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尤其注重调理脾胃,认为脾胃失调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调治脾胃是治疗的关键。根据小儿脾胃特点,采用固护脾胃、消补兼施、固护阴液等法,遣方用药,力戒呆补峻攻。  相似文献   

13.
吾师宗修英在临床注重脾胃,善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病证.宗师认为,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及气血化生之源,对机体有重要意义.脾胃疾病不仅直接影响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还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进而引起这些脏腑发病.因此,调治脾胃不仅关系到脾胃的强健及脾胃病的治疗,而且对其他多种病证的治疗以及养生保健都有重要影响.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侍诊,获益非浅.现将老师临证调治脾胃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吾师宗修英在临床注重脾胃,善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病证.宗师认为,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及气血化生之源,对机体有重要意义.脾胃疾病不仅直接影响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还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进而引起这些脏腑发病.因此,调治脾胃不仅关系到脾胃的强健及脾胃病的治疗,而且对其他多种病证的治疗以及养生保健都有重要影响.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侍诊,获益非浅.现将老师临证调治脾胃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北京中医》1996,(2):27-27
诸证从脾胃论治北京天坛中医院(100061)张宁关键词脾胃学说,温补,温阳,清肝扶脾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处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从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内科诸症多从调理脾胃入手,本着“中土为四运之轴,上输心肺,下盖肝肾,外灌...  相似文献   

16.
脾胃乃元气之本原,升降之枢纽。脾胃伤则元气衰,由此可产生全身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这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正如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所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其在治疗上特别强调脾胃之气的生长、升发。观《东...  相似文献   

17.
中医调理脾胃法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润英 《陕西中医》2004,25(6):563-564
中医调理脾胃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调理脾胃不仅是各种急、慢性疾病善后收工的常规治法,而且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衍变中只要出现脾胃不足,或脾胃气机紊乱,首要大法就是要从脾胃论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眼病从脾胃论治的机理进行观察确认。方法:从历代各家经典中引见,并举例从多方面论治,眼科临床从脾胃论治眼病的重要性。结果:在眼科临床上多种眼病治疗上以脾胃为本得到满意疗效。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在眼科临床上得到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王自强教授,临床以治疗脾胃、肝胆病见长。王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脾胃疾病或其他疾病兼有脾胃症状较为常见,于是加以重视和研究,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对脾胃理论进行阐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就王教授关于脾胃病诊治中,若干关系的见解和辨治体会作一整理,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20.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毕可恩是儿科名老中医 ,他在临床重视调理脾胃 ,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收效明显。现将毕老师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概述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当分虚实长久以来 ,只重视小儿脾常不足 ,认为小儿疾病多为脾虚致病。在长期临床中 ,毕老师发现小儿因脾胃实证致病者更为多见。其实 ,早在《证治准绳》中就提出“脾实证”的概念 :“若脾气盛实 ,则亦痞膈中焦……夫中焦热隔 ,则肺与大肠不通 ,其热毒之气必上蒸于肺而生痰 ,故患热者 ,系脾实得之”,还指出“中焦脾实 ,用大承气汤”。不过并没有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