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园园 《医学信息》2019,(5):117-118
目的 研究LDL、Hcy、D-二聚体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LDL、Hcy、D-二聚体水平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情况;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LDL、Hcy、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例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LDL(4.11±0.42)mmol/L、Hcy(23.29±4.34)μmol/L、D-二聚体(1.62±0.38)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5±0.37)mmol/L、(7.78±4.15)μmol/L、(0.25±0.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0分的患者的LDL、Hcy、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NIHSS评分≤10分的患者,且评分高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比例高于评分低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L、Hcy、D-二聚体升高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品  邓建中 《医学信息》2007,20(3):471-47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4例及46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P〈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ROC曲线评价D-二聚体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准确性及阴性、阳性预测值。方法:选择112例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肺动脉栓塞组)和10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人员(正常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浓度定量测定。检测结果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计算AUC面积得出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排除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并据此评价D-二聚体在肺动脉栓塞排除诊断中的准确性和阴性、阳性预测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动脉栓塞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P<0.01)。以0.61μg/ml作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临界值的AUC面积为0.87,以0.20μg/ml作为肺动脉栓塞排除诊断临界值时的灵敏度为96.20%,阴性预测值为95.20%。结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D-二聚体检测最佳临界值为0.61μg/ml,排除诊断最佳临界值为0.20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78名对照组健康人和173例AI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AIS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r =0.926,P<0.05).结论 AI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血浆D-二聚体对AIS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VI)和白介素-6(IL-6)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GPVI和I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GPVI和IL-6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界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GPVI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1)。缺血性脑卒中病人GP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在最适诊断参考值17.76荧光强度(FI)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3.33%。I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在最适诊断参考值0.55ng/L时,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6.67%。结论:血小板GPVI含量和血清IL-6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GPVI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1.观察就诊于我院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趋向,明确妊娠因素对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2.建立吕梁市健康孕妇不同孕期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3.探讨本研究所确立的参考区间对产科凝血止血相关疾病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汾阳医院的健康孕产妇632例、健康非孕妇女100例、DIC孕妇10例、静脉血栓孕妇15例,运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以健康孕妇的检测数据制定D-二聚体的相应参考区间,并和所选健康非孕妇女、DIC孕妇、静脉血栓孕妇的检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孕妇女人群,现阶段临床检验科室所使用的D-二聚体疾病界定值主要针对的是非孕人群,不适用于孕妇群体;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高。2.吕梁市健康孕妇人群血浆D-二聚体的95%参考区间为:≤13w:≤0.835 mg/L;14-27w:≤1.87 mg/L;≥28w:≤2.91mg/L。3.采用本研究所制定的参考区间来评估10例DIC孕妇和15例静脉血栓孕妇的D-二聚体检测值,均判断为为阳性结果,初步验证了本研究所制定的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胶乳免疫比浊法的吕梁市孕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运用该参考区间可以提高D-二聚体对孕妇人群凝血止血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治国  何龙  黄进  邹琴 《医学信息》2019,(10):64-66
目的 分析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T)检测在下肢创伤骨折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创伤患者84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确诊VT患者作为VTE组(40例),排除VTE患者作为非VTE组(44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血浆D-二聚体、CRP及PLT水平,并对有差异的检测项目与VTE之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项目对VTE的诊断效率。结果 VTE组和非VTE组D-二聚体阳性率、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VTE组CRP阳性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TE组与非VTE组间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20 mg/L、D-二聚体≥5 mg/L和3 mg/L<D-二聚体<5 mg/L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D-二聚体联合CRP诊断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高于单独D-二聚体和CRP诊断的0.815和0.702。结论 下肢骨创伤患者D-二聚体、CRP水平升高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D-二聚体和CRP水平联合检测应用于筛选和预测下肢骨创伤后VTE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PLT水平检测对于下肢骨创伤后VTE诊断无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妊娠相关性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6例ACS患者为ACS组,同期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ACS组胸痛发生2h内和对照组静脉血血浆PAPP-A、hs-CRP及D-D浓度,并比较组间差异,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各项指标对ACS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ACS组血浆PAPP-A、hs-CRP及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APP-A、hs-CRP及D-D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71和0.845,三者联合检测ACS的AUC为0.955,大于单独检测。PAPP-A诊断ACS的敏感度为82.10%,特异度为98.00%。hs-CRP诊断ACS的敏感度为91.10%,特异度为74.00%。D-D诊断ACS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6.00%。结论:血浆PAPP-A、hs-CRP及D-D水平与ACS发病相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5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AMI组及对照组的D-二聚体基础水平;AMI组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及非溶栓组,根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h、12h、24h的D-二聚体水平,对各组数据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础状态AMI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后6h、12h、24h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TEMI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NSTE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治疗后6h、12h、24h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能显示AMI溶栓治疗的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5例、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取卵巢癌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及血浆,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FIB含量,用ELISA法测定IL-6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瘤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癌症组FIB、IL-6、D-二聚体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FIB与IL-6、D-二聚体呈正相关(r=0.31,r=0.56)。结论:FIB、IL-6、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miR-494及Let-7e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非卒中正常健康人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血浆中miR-494及Let-7e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miR-494及Let-7e行ROC曲线分析,分析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预后不佳组(MRS 3-6)和预后良好组(MRS0-2),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miR-494(1.71±1.14)及Let-7e(1.43±0.9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明显升高(P<0.05)。miR-494及Let-7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56。预后不良组的miR-494(2.04±0.11 vs.1.46±0.05)及Let-7e(1.68±0.61 vs.1.24±0.27)表达水平均较预后良好组显著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494及Let-7e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后首次D-二聚体及cTnI的检测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TnI及二者联合检测对AMI与AD早期鉴别的诊断价值.结果(1)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AMI组患者,AMI组患者血浆cTnI水平显著高于AD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鉴别诊断AMI和AD的AUC为0.955,95%CI在0.930~0.981之间,最佳界点值为1.40μg/mL,灵敏度、特异性为0.877、0.934;cTnI鉴别诊断AMI和AD的AUC为0.843,95%CI在0.801~0.885之间,最佳界点值为0.07ng/mL,灵敏度、特异性为0.886、0.705;D-二聚体联合cTnI鉴别诊断AMI和AD的AUC为0.982,95%CI在0.969~0.994之间,灵敏度、特异性为0.930、0.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动态检测对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紫外免疫比浊法于入院时、术后2h和术后1、2、3、4、6、8、10、15 d动态测定本院92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髋关节置换术28例、膝关节置换术40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24例)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特点.按照彩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与术前相比,92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升高,术后2h即达2000 μg/L以上,其中有10例D-二聚体浓度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术后1d达高峰(3588±512)μg/L,并呈持续升高状态,术后15 d仍有(2494±394)μg/L,而其他82例患者D-二聚体值能较快地下降,其峰值仅持续3d,术后4d即降至500 μg/L以下.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后确认10例持续升高患者发生DVT(DVT组),82例D-二聚体水平迅速下降患者未发生DVT(非DVT组),DVT的发生率为10.87%.与非DVT组比较,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接近,术后2h和术后1、2、3、4、6、8、10、15 d 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对术后并发DVT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TA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147例,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为观察组(n=71),rt-PA单独治疗为对照组(n=76).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AT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分析治疗后TAT、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检测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高(P<0.05);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增加、TAT水平增加、D-二聚体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TAT水平预测AIS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D-二聚体(P<0.05).结论:AIS超早期应用rt-PA联合阿加曲班可有效降低TAT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微循环学杂志》2015,(3):65-6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孕34周以上GDM患者50例(GDM组),孕34周以上正常妇女52例(对照组),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INR[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计算],对比分析组间差异。结果:GDM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54±1.83vs 1.83±0.95,P0.05);GDM组INR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20vs 1.02±0.37,P0.05)。结论:GDM患者的血液凝固性和纤溶代偿功能均高于正常孕妇,需防范其血栓并发症及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 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荷泽市立医院急诊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的1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入组者的血清Lp-PLA2、hsCRP以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肌钙蛋白(Cardian troponin I,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p-PLA2、hs-CRP以及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43.62±13.23) g/L、5.09 mg/L、173.0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的(21.49±7.63) g/L、2.61 mg/L、68.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p-PLA2与LDL密切相关,并和冠脉病变的支数相关;D-二聚体和hs-CRP相关,同时和心功能等级相关.结论 Lp-PLA2主要和LDL等脂类代谢以及冠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hs-CRP则是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密切关联,说明了炎症和血栓、心肌损伤有关.心功能降低容易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从而诱发血栓.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Lp-PLA2、hs-CRP以及D-二聚体水平指标来预测其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例临床检测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原因及相关资料分析。方法收取临床检测过程中首次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标本30例。分别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试剂(STA-LIATEST D-DI和STA-LIATEST D-DI PLUS)检测。并对其进行数据比较和原因分析。结果血浆D-二聚体检测试剂STA-LIATEST D-DI与STA-LIATEST D-DI PLUS数据相比较,[3.63(2.89~10.49)μg/mL vs 0.36(0.26~1.00)μg/mL,P<0.0001],两组数据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异常,>20 IU/mL(正常参考值上限)。9例患者类风湿因子水平正常,<20 IU/mL。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试剂STA-LIATEST D-DI PLUS对于D-二聚体水平假性增高的标本有很强的的纠正能力。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时,绝大多数是由于类风湿因子干扰造成的,少部分原因不明确,可能由其他异嗜性抗体导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与治疗的4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与35例健康体检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初次确诊时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3.38±1.17μg/mL)显著性高于35例健康体检患者(0.22±0.07μg/mL),二者之间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对于病情缓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0.82±0.31μg/mL,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疾病初次确诊时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病情复发患者,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2.69±1.27μg/mL,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疾病初次确诊时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辅助性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30,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分别为0.94与0.80.结论 检测D-二聚体不仅对于APL的确诊有着重要的价值,其动态性检测对于APL预后复发有着极强的警示作用,临床应将D-二聚体检测纳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微循环学杂志》2015,(3):45-47
目的:回顾性分析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7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n=115)和死亡组(n=57);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比较血浆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组间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生存组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1);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分别为0.352、0.234,P0.05)。结论:不同预后的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存在差异,监测这两个生物学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分析不同肺部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测定95例涂阳肺结核、110例结核性胸膜炎、38例肺炎及45例肺癌患者入院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疾病组之间以及与健康对照组测定水平的差异。结果:涂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肺癌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所有疾病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结核性胸膜炎组最高;结核性胸膜炎组和肺癌组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和肺结核组(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利于临床医师了解上述患者凝血功能和/或血栓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