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人工关节的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人工关节置换就是对因疾病或肿瘤造成的关节破坏进行修复,解除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关节。它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投入最多,发展变化最突出的领域之一。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特别是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仅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已超过50万人次。人工全髋关节的新进展一、假体的置入材料髋关节是受力复杂的负重关节,在负重情况下,同时承受拉、压、扭转和界面剪切力及反复疲劳、磨损的综合作用。因此要求假体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与最重要的关节之一。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明显增加。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对假体的安装技术要求较高,其中胫骨后倾角对人工关节置换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时胫骨假体是否需要后倾安装是有争议的,本文复习文献后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10000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2500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生物型材料的发展,骨小梁金属在人工关节置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尚有待于推广。骨小梁金属胫骨假体从设计和材料力学都不同于以往的其他膝关节假体,关于假体特殊设计的固定方式,早期假体松动检测,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中期生存率汇报以及翻修病例都有最新进展,对于年轻患者的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研究中表现出显著性进步,这些研究提示这种新型假体的未来发展前景,本篇文章综述骨小梁金属胫骨假体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导航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解决或改善各类关节疾病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但遵循医师自身控制的传统人工膝关节节置换术,仍可能导致术后下肢力学对线误差,最终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及假体早期松动,近几年来关节置换手术的导航技术在少数骨科领域领先的国家得以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我院2003年3月开始使用红外线人工膝关节置换导航技术,旨在提高假体装配和下肢力学对线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率很高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缓解了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并改善了他们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相对成熟。而各种膝关节置换用假体的设计特点各异,且种类繁多,应用指征不尽相同。为不同的膝关节置换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不同膝关节置换假体设计的特点以及假体性能的优缺点,概括了不同假体类型的应用原则及其疗效,并对膝关节假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对 4 7例 5 3膝的骨性膝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膝关节置换 4 1例 ,双膝关节置换 6例 1 2膝。应用后方稳定型假体 2 1例 2 5个膝关节 ,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 2 6例 2 8个膝关节。结果  39例 4 5个膝关节获 1年以上随访 ,采用HSS评分标准 ,膝关节评分从术前 35分提高到术后 89分 ,术后 4 0个膝关节活动度≥ 90°,4 2 / 4 5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 ,3例残留 5°~ 7°内翻。结论 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可取得良好效果。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与正确的软组织松解获得的软组织平衡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书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1333-1333
《人工膝关节手术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骨科学教授、世界著名的人工膝关节大师Richard D.Scott博士编写的一本膝关节外科专著。作者1972年见证了世界上第一例全膝关节置换。在以后的30多年里,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并个人完成了7000多例的人工膝关节手术,被公认为世界级的人工膝关节大师。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3):I0004-I0004
《人工膝关节手术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骨科学教授,世界著名的人工膝关节大师Richard D.Scott博士编写的一本膝关节外科专著,作者1972年见证了世界上第一例全膝关节置换,在以后的30多年里,作为主要设计者参与了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并个人完成了7000多例的人工膝关节手术,被公认为世界级的人工膝关节大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其技术特点.方法 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对47例(48膝)关节进行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9~56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0.2°(80~130°),比术前提高了28°;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平均82.6分(72~95分),比术前提高了53分.结论 采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