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4例(宫颈癌组)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30例,将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患者72例纳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3级58例纳入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患者入组后均进行HPV测定,使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测定各亚型,分析相关性。结果 HPV16型、18型、31型、33型感染情况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系意义(均P<0.01);其中宫颈癌组HPV16型、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31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PV33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HPV33型感染率明显低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合理干预宫颈上皮内瘤变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处理宫颈上皮内瘤变意义重大。对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需兼顾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DNA,为临床诊断提高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行手术切除或者活检的子宫颈组织标本194例,其中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观察组,44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样本的P16、Ki-67表达,同时检测HPV DNA情况.结果观察组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P16、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显著(P<0.05).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与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HPV DNA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HPV DNA阳性率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和Ki-67水平,且结合HR-HPV DNA可有效诊断CIN,且其能够区别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地执行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程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诊断)可以有效地诊断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减少宫颈癌的防治成本。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治疗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阴道流血、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其他宫颈病患者76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情况、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5.6±1.9mL;手术平均时间5.7±1.4min.术后病理: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术后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术后诊断为微小浸润癌.术后出血6例,发生内膜异位至宫颈3例.结论 宫颈电环切除术对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管内赘生物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降低了对宫颈疾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术中、术后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 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环形电切术手术时间平均为(7.2±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45±5.26)ml,6个月的治愈率为96.77%,病变持续存在率3.23%,术后1年复发1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及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试验组;并选取68例非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细菌性阴道炎(BV)、沙眼衣原体(CT)、滴虫及解脲支原体(UU)进行检测,分析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BV、CT、HPV及滴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BV、CT、HPV及滴虫的感染率随着病情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结论生殖道BV、CT及滴虫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阴道镜检查为宫颈Ⅲ型转化区异常部位多点活检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Ⅰ,对漏诊宫颈高级别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宫颈病中心就诊,宫颈脱落细胞学结果示≥不明意义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呈阳性,阴道镜检查为宫颈Ⅲ型转化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经宫颈环形电切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阴道镜多点活检与经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变化,分析术前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经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和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79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经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升级率为53.16%(42/79),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18例,宫颈癌ⅠA1期为2例.②术前宫颈脱落细胞学级别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一致性较差(Kappa=0.1247).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阴道镜检查为宫颈Ⅲ型转化区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存在高级别病变漏诊风险,术前宫颈脱落细胞学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预测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李猛 《医疗装备》2020,(6):73-74
目的探讨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建昌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并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阴道镜检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结果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7.70%(85/87),特异度为84.62%(11/13),准确度为96.00%(96/100),阳性预测值为97.70%(85/87),阴性预测值为84.62%(11/13)。经病理活检发现,正常或慢性宫颈炎13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28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32例,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25例,浸润癌2例;经阴道镜检查发现,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67.86%(19/28),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71.88%(23/32),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72.00%(18/25),浸润癌的检出率为100.00%(2/2)。结论阴道镜检查可明确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前术后的病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3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比较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 130例患者中,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Ⅰ级)68例(52.3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62例(47.69%),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性反应10例(7.69%),CIN Ⅰ级61例(46.92%),CINⅡ、Ⅲ级56例(43.08%),宫颈鳞状细胞癌3例(2.31%).结论 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对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除对阴道镜检查满意、依从性好、有较好随访条件的CIN Ⅰ级可以随访外,其余应尽量先行宫颈锥切术,根据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及患者对生育功能的要求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门收治的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形锥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2-50毫升,平均6.8毫升,住院时间1-12d,平均4.1天。LEEP术后随访,治愈89例,治愈率达91.8%。结论宫颈LEEP环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CIN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EEP治疗CIN的成功率。方法:6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不同级别的CIN患者采用LEEP治 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证实病变完全切除干净,无残留病灶,成功率100%。结论:LEEP治疗CIN 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i neoplasia,CIN)Ⅱ及Ⅲ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电圈环切术的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病变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CIN Ⅱ组(n=68,59.13%),CIN Ⅲ组[包括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n=47,40.8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本组115例患者均于宫颈电圈环切术后4~6个月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6~8个月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查,并随访至2008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进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研究。结果CINⅡ组行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73.53%(50/68),CIN Ⅲ组为95.74%(45/47),CIN Ⅲ组较CINⅡ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宫颈电圈环切术后,6例患者(5.22%,6/115)病灶残留或复发。宫颈电圈环切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患者中,宫颈电圈环切术后,5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占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阳性总例数的5.26%,与术前人乳头瘤病毒呈阴性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8.12%,阳性预测值为57.14%,阴性预测值为98.15%;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6.15%,阳性预测值为16.13%,阴性预测值为98.81%。宫颈电圈环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检测均呈阳性的4例患者,全部病灶残留或复发,因此联合两种检测方法具更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有效方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术前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评估术后预后临床意义不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试验对评价宫颈电圈环切术效果及患者转归,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因不同情况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的孕妇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五三七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曾行宫颈LEEP术的孕妇267人的临床资料,因"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行LEEP术的225人为治疗A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行LEEP术的42人为治疗B组,同期未行宫颈物理治疗的100名孕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顺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及顺产时宫颈裂伤发生率。结果 3组在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顺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及顺产时宫颈裂伤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和CIN患者行LEEP术后不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106例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行LEEP宫颈锥切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术前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切缘累及,并发症及宫颈修复情况。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手术时间3~l6min,术中出血量5-20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CIN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符合率74.53%,术后级别上升5.66%,下降19.81%;术后切缘累及共5例,占总病例数的4.7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宫颈修复率为90.57%。结论:LEEP术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弋文娟  李立  杨岚  徐又先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457-4459
目的:研究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异常或TCT异常者行HPV16,18DNA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的患者共105例,行LEEP术后送病检。术后3个月检查宫颈恢复情况,6个月复测HPV16,18及TCT,对于宫颈CINⅡ~Ⅲ建议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并发症少,术后6月复查,87.10%的CINⅡ~Ⅲ转为慢性宫颈炎,术后CIN转归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前术后HPV16,18感染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后CIN的复发与术前是否有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后复发的CIN中,HPV16,18持续感染明显多于HPV16,18转阴的病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在清除HPV16,18中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LEEP术后CIN复发与术前HPV16,18的感染关系不大,HPV16,18的持续感染才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9年8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门诊就诊的CIN患者19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高频环形电刀行宫颈锥切术,对照组采用冷刀行宫颈锥切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等。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CKC组高于LEE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灶残留率、病变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CIN简单、安全、有效、出血少,术后宫颈恢复好,由于手术后少部分患者仍然有病变持续存在且复发可能,所以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Evaluation of: Reimers LL, Sotardi S, Daniel D et al.: Outcomes after an excisional procedure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HIV-infected women. Gynecol. Oncol. 119, 92-97 (2010).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136 HIV-infected women who had a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or cone procedure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Reimers et al. show that treatment failure and recurrence of CIN was common. Most recurrent CIN lesions, and those detected at treatment failure, were high-grade lesions. Both treatment failure and subsequent recurrence of CIN were found to be high in women with poorly controlled HIV, after LEEP, and those with positive cervical tissue margins following treatment.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cervical conization may be superior to LEEP in the treatment of CIN in HIV-infected women.  相似文献   

19.
庞晓燕  张颐  徐彤  温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41-3842,3844
目的 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LEEP或CKC治疗的51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术式.结果 LE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CKC组(t值分别为-18.08,-9.35,-22.73,-331.18,P均<0.01).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 0.05; P≈0.149).结论 LEEP治疗宫颈CINⅢ是切实可行的,尤其对于那些年轻、未生育妇女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