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莹  韩涛  朱争艳  刘华  郭震  李莹  肖时湘  李岩 《传染病信息》2011,24(4):215-217,223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腺素β4的动态变化情况对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9例肝衰竭患者血清胸腺素β4的水平.结果 39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生化指标TBIL (P=0.018)、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在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43例患者(57.3%)死亡,32例患者(42.7%)生存;入院时,生存组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分别为(194.2±13.5)μg/L和(914.1±29.5)μg/L,均显著高于死亡组的【(98.4±9.5)μg/L和(504.2±15.4)μg/L,P﹤0.05】;以血清AFP大于或等于71.3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4.9%;以血清胸腺素β4大于472.7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69.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对患者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两者水平越高,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在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43例患者(57.3%)死亡,32例患者(42.7%)生存;入院时,生存组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分别为(194.2±13.5) μg/L和(914.1±29.5) μg/L,均显著高于死亡组的【(98.4±9.5) μg/L和(504.2±15.4) μg/L,P﹤0.05】;以血清AFP大于或等于71.3 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4.9%;以血清胸腺素β4大于472.7μg/L为截断点,其预测患者在3个月内生存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69.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和胸腺素β4水平对患者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两者水平越高,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胃肠道激素的角度探讨犀角散加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犀角散加味。用药2周观察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统计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结果]犀角散加味治疗HBV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能够升高血清P物质(SP)及胃动素(MTL)水平,下调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肝衰竭发生率。[结论]犀角散加味可调整肝衰竭前期患者体内胃肠激素水平,阻断肝衰竭前期进展。  相似文献   

5.
肝衰竭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甚高,在肝衰竭发生前期进行早期预警,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关于肝衰竭前期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关于肝衰竭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人群中进行,现就目前肝衰竭前期早期诊断、预警及治疗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肝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进展快,病死率高。在肝衰竭发生前期或“黄金窗口期”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肝衰竭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或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现就目前肝衰竭前期的发生机制及人工肝治疗展开讨论,旨在指导临床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人工肝技术,推动相关研究,从而降低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肝衰竭极易并发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往往又会进一步加重肝衰竭,使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抗感染治疗是肝衰竭救治的重要环节之一[1].由于肝衰竭患者肝脏功能本身和并发细菌感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抗菌药物使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前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实验室检测的目的有:①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②了解肝脏损害的程度,②观察病情发展与演变;④预测预后;⑥指导治疗。肝衰竭时很难用单-指标来准确评价肝功能受损的程度。近年来,一些反映肝衰竭预后评价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涌现,包括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吲哚青绿(ICG)清除试验,反映物质代谢异常的乳酸、动脉血酮体比测定等;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异常的甲胎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因子V水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反映肝脏免疫反应的可溶性CD163(sCD163),以及胸腺素β4、Gc球蛋白、骨桥蛋白、M30抗原等指标。将这些新的生化指标纳入判断肝衰竭预后标准之中,将有助于不断完善肝衰竭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肝衰竭患者中对静态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进行纵向的改良,以期通过动态的MLED评分更好的判断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一,资料与方法 1.入选标准:选择2007至2009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且住院时间>1周的患者,患者均在内科综合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或不加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06年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1].  相似文献   

10.
赵旭春  刘颖翰 《肝脏》2005,10(3):245-246
肝硬化患者由于病变继续进展或反复活动,病情持续进展,终至重症化;或活动性肝硬化的肝组织功能容量已很小,病变仍持续活动,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降低、黄疸逐渐加深、逐渐出现肝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这时为终末期肝衰竭.本文对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血清β-球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PTA、AST/ALT比值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明确β-球蛋白预测终末期肝衰竭及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可通过降低HBV DNA载量,减轻肝脏炎症反应阻止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发生和进展[1].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的分值与ACLF患者的预后相关[2-3].本研究应用MELD评分系统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载量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对乙型肝炎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整合素(integrin)是由α、β 2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在脊椎动物中整合素受体家族包括至少17个α亚基和9个β亚基,共同组成超过25种不同的整合素[1-2].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滑膜细胞表面,以αv,α9,β1为主[3].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对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意义重大[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内皮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能够很好地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有研究[3]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VEGF水平升高不仅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物[4].  相似文献   

14.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肝脏疾病均可能导致肝衰竭,肝衰竭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着重介绍在内科治疗上依据"三重打击"机制,在肝衰竭发展的不同时相,对肝衰竭并发症的防治,以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及早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或早期患者65例,根据治疗期间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分为治疗组(30例使用激素)及对照组(35例不使用激素)。所有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抗病毒、常规护肝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d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针剂5mg/d灌肠治疗,使用时间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周生存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激素使用1周时,患者血清TBil显著下降(由201.5±87.3μmol/L下降至135.4±58.9μmol/L),PTA迅速回升[由(42.8±12.2)%回升至(64.0±17.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的改善比例和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降低,且不影响患者病毒学应答。值得注意的是,激素治疗显著降低肝衰竭前期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发生率(7.7%VS73.3%;P0.01);而且,治疗组患者4周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 77.1%;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糖皮质激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及早期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该病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高。如果能在患者发生ACLF之前,及时将其筛选并获得诊断,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将对患者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些学者开始重视对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研究。由于对疾病定义存在差异,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学者将慢性乙型肝炎严重急性发作定义为肝衰竭前期,而我国大陆也有学者尝试着制定了三种不同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诊断标准。本文主要就ACLF前期概念及诊疗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费用高、病死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肝衰竭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肝衰竭前期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存在发生肝衰竭的风险,病死率较高。现就肝衰竭前期概念,特别是肝衰竭前期发展为肝衰竭的预警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肝衰竭前期的重视,促进肝衰竭防治关口前移,提高肝衰竭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约25%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起病,是急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其中小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自身免疫性急性肝衰竭(autoimmune acute liverfaiilure,AI-ALF).美国急性肝衰竭学会报告显示,约10%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是由AIH引起的,30%左右的ALF患者虽表现为"自身抗体阴性",但部分可能为AIH,而高达47%~71%的老年AIH患者呈急性起病[1].我院的病人资料显示,初诊将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85.5 μmol/L和(或)血清AST(或ALT)>1000 U/L定义为急性起病AIH时,12%(20/167例)的AIH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起病,而17例自身抗体阴性的AIH患者中有4例为急性起病.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1].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2],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200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推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