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食管癌治疗后复发与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治疗后怀疑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而行PET—CT扫描的食管癌3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细胞学、病理或随访结果分析PET—CT的检测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最终确定复发转移灶46处,PET—CT对全部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76.9%(20/26)和87.5%(63/72),在术后吻合口和肺门淋巴结的检测中各出现2例假阳性,使总体特异性降低,特别是局部复发仅50%(3/6)。复发转移(31例)及随访期内死亡的病例(26例)SUV高于对照组(t=2.40、3.04,P=0.022、0.004)。结论 尽管对局部复发的诊断特异性较低,但^18FDG PET—CT仍不失为探测食管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有效工具,SUV可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分子影像学角度,探讨治疗前食管癌原发灶PET-CT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方法 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行FDG PET-CT检查,测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68例食管癌患者肿瘤原发灶的SUVmax为10.7±5.3.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食管癌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灶SUVmax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r=0.512,P=0.01;r=0.860,P=0.000;r=0.781,P=0.000;r=0.852,P=0.000).结论 食管癌原发灶SUVmax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呈正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的SUVmax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 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根据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的不同.结果 肺门淋巴结靶区39%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5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AGTV1(GTV常规-GTV病理)=32.64 cm3,AGTV2(GTV双时相-GTV病理)=22.57 cm3,后者比前者变化少(u=519.00,P=0.023).纵隔淋巴结靶区56%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6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ΔGTV1=22.85 cm3,ΔGTV2=20.95 cm3,后者与前者变化相似(u=397.50,P=0.616).结论 根据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NSCLC肺门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靶区更接近于根据病理结果勾画的靶区,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能更好地指导淋巴结累及野靶区的勾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疑复发而行^18F-FDG hPET显像,21例患者同期行cT或MRI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l例患者中^18F-FDG hPET显像阳性17例,其中1例假阳性;阴性4例,其中假阴性1例。^18F-FDG hPE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1%、75%、90.5%、94.1%:cT或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0%、66.7%、61.9%、81.8%。结论:评价放化疗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hPET显像比CT或MR1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对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的定义有较高价值,费用低于PET,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腺癌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和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PET-CT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或)转移,8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PET-CT诊断13例为复发和(或)转移(真阳性12例,假阳性1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9例(假阴性2例)。18F-FDG PET-CT对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2/14)、87.5%(7/8)、86.4%(19/22)、92.3%(12/13)和77.8%(7/9)。基于PET-CT结果,45.5%(10/22)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氟脱氧葡萄糖PET-CT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TVN),根据术后病理分析PET-CT在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中的价值。结果13例由CT确定的GTVN(GTVN-CT)与病理一致,19例基于PET-CT的GTVN(GTVN-PET-CT)与病理相符。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改变了15例由CT确定的GTVN和其中10例的CTVN。PET-CT导致GTV缩小(GTVN-PET-CTGTVN- CT的12例共涉及22组淋巴结,其中9例CTVN亦扩大。GTVN-PET-CT>GTVN-CT的亚组分析显示,PET-CT确定的淋巴结GTV准确率高于CT(67%:25%,P=0.041)。结论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势使之可作为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PET/CT实现了功能和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在癌症患者的诊断和分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复发的24例食管癌患者行PET/CT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衰减校正后的PET图像、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以目测双盲阅片法进行帧对帧诊断分析。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比较PET、CT和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定位准确性。结果:24例患者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80.0%,91.7%,94.7%和80.0%;PET分别为81.2%,75.0%,79.1%,86.7%,66.7%;CT分别为62.3%,66.7%,62.5%,69.2%,54.5%。PET/CT的定位准确性为89.5%,PET和CT分别为33.3%和84.6%。PET/CT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定位准确性高于PET。结论:评价复发性食管癌,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较高。PET/CT对复发性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并和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9例.术前分别行食管镜、食管钡餐、CT和FDG PET-CT检查,并检测食管癌原发灶病变位置和长度.1周内行食管癌手术,手术大体标本与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食管钡餐、CT、FDG PET-CT分段与大体标本全部符合,而食管镜检查有2例分段与大体标本不符合.食管镜、食管钡餐、CT、PET-CT所示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大体标本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41、0.746、0.870、0.876(P值均为0.000);所示食管癌原发灶长度分别为(3.8±1.4)、(4.1±1.5)、(4.4±1.6)、(5.3±1.9)和(4.7±1.7)cm,4种检查结果与大体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0.025、0.001),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食管镜、食管钡餐、CT、大体标本、PET-CT.但考虑到标本离体后有一定程度的回缩,实际病变长度与PET-CT最接近.结论 PET-CT较准确的显示食管癌病变实际长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对手术病例,PET-CT可用于指导术者选择食管癌切除的剖胸径路及食管切除长度;对放疗病例,PET-CT有助于指导放疗靶区的精确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89.7%(26/29)、91.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7/8)和97.9%(47/48)、95.0%(19/20)和91.7%(33/36)、91.3%(21/23)和90.9%(30/33);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脱氧葡萄糖(FDG)PET/CT和PE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5例,行PET/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PET/CT与PE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5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取淋巴结313组,其中65组为转移淋巴结。PET确定转移真阳性淋巴结53组,真阴性淋巴结217组。PET/CT确定转移真阳性淋巴结61组,真阴性淋巴结229组。PET诊断转移假阴性淋巴结12组,其中8组被PET/CT校正,包括1组颈深淋巴结,4组食管旁淋巴结,1组胃左动脉干淋巴结,1组左贲门旁淋巴结,1组胃小弯淋巴结;PET诊断转移假阳性淋巴结31组,其中12组被PET/CT校正,3组缘于食管癌原发灶不均匀摄取,2组缘于颈部组织生理性摄取,7组缘于胃肠道生理性摄取或良性病变。PE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54%、87.50%和86.26%,PET/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5%、91.24%和92.65%,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PET(P<0.05)。结论与PET相比,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FDG PET或PET-CT与MRI判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或复发价值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氟标记脱氧葡萄糖(FDG)PET或PET-CT和MRI判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1995年1月至2009年8月相关FDG PET或PET-CT和MRI的原始文献.金标准为病理分析和(或)临床及影像学随访.2个人独立搜索文献和提取数据,分别计算出FDG PET或PET-CT与MRI的敏感性、特异性、汇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和Q*值.结果 17个FDG PET或PET-CT和10个MRI研究纳入分析,汇总的FDG PET或PET-CT与MRI的敏感性分别为0.935(95% CI=0.901~0.964)与0.792(95%CI=0.731~0.844),汇总的特异性分别为0.924(95% CI=0.898~0.945)与0.787(95% CI=0.746~0.825).PET或PET-CT的S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MRI(0.966∶0.852;z=2.29,P<0.05).PET或PET-CT的Q*值明显高于MRI的(0.914∶0.783;z=2.94,P<0.05).结论 FDG PET或PET-CT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准确性高于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在肝癌转移模型中对肿瘤切除术后转移和复发的影响。方法: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40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干扰素组(IFN-α2a)、5-FU组和联合组(5-FU与IFN-α2a)。观察肝癌切除后肿瘤复发、肝内播散及肺转移,检测复发瘤血管生成相关指标(MVD、VEGF、bFGF和SMA),并检测血清AFP。结果:对照组、干扰素组、5-FU组和联合组肝内复发率分别为100%、90%、100%和80%;肝内出现播散灶率分别为100%、60%、70%和10%;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组和联合组复发瘤体积、肝内播散灶数量、肺转移率和转移灶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两药联合应用对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有协同效应;干扰素对肝癌血管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及5-FU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和5-FU均可抑制肝癌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区域性复发的放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部位复发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部位复发的病例,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转移1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72例,腹部淋巴结转移5例,吻合口复发16例。放疗采用^60Co或6MV X线,中位照射剂量为62Gy。结果全组放疗后1、2、3、4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4%、30.4%、21.8%、14.5%和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部位、症状缓解情况、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及放疗总剂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症状缓解情况和术后临床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复发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手术时临床分期早以及放疗后症状缓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91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方法 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结果 CT对117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 %、80.6 %、84.6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 %)]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 %)]、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 %)]、隆突下组[15/41(36.6 %)]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 %)]、胃左动脉旁[5/19(26.3 %)]为最多。结论 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PET—CT检查的乳腺肿瘤患者40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PET—CT对原发病灶定性和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性并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比较;检验原发肿瘤病灶病理直径大小与超声、PET—CT诊断的一致性及其与标准化摄取值(SUV)值的相关性。结果PET—CT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准确率95%、灵敏度94%、特异度100%;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情况,PET—CT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8.2%、灵敏度89.2%、特异度83.3%;肿瘤病灶病理直径大小与PET-CT诊断相关性最高(P〈0.05),与SUV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PET—CT对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两者诊断原发病灶大小的一致性最佳,可为取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