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组累及多系统的寡免疫复合物型小血管炎,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该病临床误诊率及病死率仍然较高。传统抗体ANCA仍是目前用于诊断及分型依据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但其本身对于监测疾病的活动度尚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发现并应用新型生物标记物对AAV进行诊断,监测疾病活动度,评估不同类型AAV的治疗效果以及预测其复发情况,有望实现AAV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韦格纳肉芽肿病(WG)和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特点.方法 同顾性分析1991-2006年住院治疗的104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其中MPA 58例,WG 31例,CSS 15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系统损害特点.结果 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MPA为50.7岁,WG为47.5岁,CSS为41.7岁.MPA组和WG组男女比例相似,但CSS组男性多见.MPA、WG和CSS组中分别有25例(43%),16例(52%)和13例(87%)出现周围或中枢神经损害,三组均以周围神经损害多见,但WG的颅神经受累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合并神经损害和无神经损害的患者血管炎活动指数(BVAC)在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进行了ANCA检测,MPA组中44例(76%)阳性,WG组中24例(77%)阳性,CSS组中4例(27%)阳性.结论 神经系统损害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风湿病医生应重视神经损害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指以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等小血管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目前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有以下几类:韦格纳肉芽肿病(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NCGN)。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则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4.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由ANCA介导,以寡免疫复合物沉积、坏死性小血管炎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主要与遗传、环境、感染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有关。本文就近年来ANCA的产生、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及淋巴细胞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及预后与血清C3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确诊的304例AAV患者临床资料,从中选取2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分为低C3组(C30.79 g/L,n=85)和正常C3组(C3≥0.79 g/L,n=115),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分析AAV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低C3组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均高于正常C3组(P0.05);低C3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补体C4、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低于正常C3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NCA类型、ANCA滴度、白细胞、白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肾脏受累表现(蛋白尿、SCr升高)的比较有显著性(P0.05);低C3组强化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浆置换疗法使用率高于正常C3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C3组患者肾脏存活率低于正常C3组(Log-rank=14.131,P0.05)。发生终点事件组患者年龄、24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均高更于(P0.05),两组ANCA类型及性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终点事件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补体C3水平均低于非终点组(P0.05);COX分析提示年龄、SCr水平和24h尿蛋白水平升高是影响AAV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C3补体下降的AAV患者肾脏受累较正常补体C3者更为严重,疗效及预后差,年龄和SCr水平升高是影响AAV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伴低补体C3血症的AAV患者更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迄今该病仍是预后差、造成多器官衰竭和威胁生命的疾病。近年,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本文仅就最近国内外有关AAV的治疗进展以及复发的防治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小动静脉的寡或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其临床表现之一,甚至部分患者以此为首发表现。其发病机制为颅内血管炎和来源于颅内或邻近组织的炎性肉芽组织压迫。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症状为头痛,可累及脑血管、脑膜、垂体、下丘脑、脊...  相似文献   

8.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且常伴有多系统的损害,容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分析我院12例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更深入认识ANCA相关性血管炎所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从而早期诊断与治疗。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9年10月至2012年12月12例老年ANCA相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量针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 AASV)临床试验的开展,一些新的循证医学结果逐渐达成共识:(1)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仍是AASV诱导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静脉注射环磷酰胺较口服更好;(2)对早期轻症AASV,甲氨蝶呤可以替代环磷酰胺,重症患者可行血浆置换;(3)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已被证明在诱导AASV缓解方面与环磷酰胺有同样效果,对复发病例更优,有望成为标准治疗药物;(4)维持期治疗可用硫唑嘌呤;(5)随着疾病机制的不断深入,“分子治疗”被寄予厚望.本文就近年来基于主要临床试验所取得的免疫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来源于大小血管内皮细胞的两种永生细胞株为底物,检测系统性血管炎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相关性。方法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yto-ELISA)法检测血清中AEC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抗抗体结合内皮细胞表面的蛋白酶3(PR3)、抗MPO-ELISA检测血清中ANCA;IIF及抗PR3、抗MPO-ELISA检测细胞株中PR3及MPO;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株中PR3及MPOmRNA。结果AECAEA(EA.hy926为底物所测AECA)阳性率33.6%(41/122),AECAHMEC(HMEC-1为底物所测AECA)37.7%(46/122),ANCA35.3%(43/122),AECAEA或AECAHMEC与ANCA串联诊断系统性血管炎敏感性分别为59.8%(73/122)或60.7%(74/122)。AECAEA与ANCA,AECAHMEC与ANCA分别行配对字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符合率仅分别为49.2%及51.6%。EA.hy926和HMEC-1中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无PR3和MPO的表达。结论EA.hy926与HMEC-1中无PR3、MPO蛋白水平的表达,ANCA与AECA可能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抗体,串联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以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他巴唑(Thiamazole,MMI)等为代表的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广泛应用于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同时也是导致药物相关性血管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临床特点与原发性小血管炎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临床特点加以综述,总结其诊治进展,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免疫复合物坏死性血管炎,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活动期病情十分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在AAV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搜索从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发表的有关AAV治疗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描...  相似文献   

13.
40岁女性,病程1月,持续肉眼血尿伴纳差、消瘦起病,肾损害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MPO-ANCA高滴度阳性伴多种自身抗体阳性(ANA、Sm、A-β2-GP1)、补体C3下降及Coomb'试验阳性,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伴肾小球膜性病变,诊断为Ⅴ型狼疮性肾炎合并ANCA相关性血管炎,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行血浆置换后血清肌酐降至正常,MPO-ANCA及ANA滴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脏器,治疗困难,易复发,且病死率高。到目前为止,AAV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认为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异常相关。细胞外囊泡(EVs)主要由外泌体、微粒和凋亡小体组成,可由多种类型细胞释放,携带核酸、蛋白质、脂质及其他来自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远期肾脏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AAV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6例,中位年龄52岁(37~59)岁,基线血清肌酐(SCr)380.1μmol/L(194.5~583.4μmol/L),其中84例(41.0%)需行肾脏替代治疗(RRT)。肾脏病理类型包括局灶型(n=23)、混合型(n=71)、新月体型(n=47)和硬化型(n=64)。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AAV的肾脏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34例(40.5%)摆脱RRT(中位时间1月),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和硬化型摆脱RRT比例分别为100%、54.5%、48.0%和22.9%。随访3~160月(中位时间22月),26例(12.7%)死亡,92例(44.9%)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和硬化型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2.3%、60.8%、42.8%和28.7%(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基线S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局灶型(HR 0.1,P=0.01)、混合型(HR 0.4,P=0.002)和新月体型(HR 0.5,P=0.005)较硬化型进入ESRD的风险显著低。SCr≥442μmol/L(HR 4.9,P=0.00)和病变与正常肾小球比例≤10%(HR 2.1,P=0.04)是硬化型AAV进展至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欧洲血管炎研究小组病理类型能预测AAV患者远期肾脏预后,除病理类型外,S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也为影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硬化型AAV要结合SCr水平和病变与正常肾小球比例判断肾脏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类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利福平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较少见,现将我科近期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多发于老年人〔1〕。由于小血管遍布于全身各处,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器官损伤,肺部为受累最为严重的器官之一〔2〕。由于该类疾病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难度高,导致肺部病情进一步恶化,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旨在对本院收治的老年AASV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为  相似文献   

18.
韦格纳肉芽肿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Churg Strausssyndrome,CSS)、微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tis,MPA)、局限于肾脏的血管炎 (renallimitedvasculitis,RLV)等患者血液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率高达 80 %以上 ,临床也将这些疾病称之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AAV) [13 ] 。过去的几十年中系统性小血管炎伴肾脏损害的治疗无很大突破 ,基本延用常规的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CTX)及硫唑嘌呤 (Aza)等。这类免疫抑制剂作用广泛 ,无选择性 ,副作用大 ,因此 ,长期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9.
49岁女性,主要表现为乏力、贫血、肾功能不全,无蛋白尿、血尿,无咯血等肺部表现,血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弹性蛋白酶ANCA阳性。肾活检组织学表现为间质性肾炎,伴肾小球废弃,非废弃肾小球病变轻微。免疫病理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经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治疗后,血ANCA转阴,重复肾活检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亦明显减轻,肾功能明显改善,综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组织学特点,最终诊断为ANCA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相似文献   

20.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刘红综述俞雨生审校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小血管炎诊断治疗1概述血管炎被临床所认识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这类疾病还没有一个十分合理的临床分型,对血管炎的认识仍停留在根据临床表现和(或)受累血管的大小来推断病情上(表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