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为了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临床上多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联合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分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Ⅱ级和Ⅲ级。CIN的术语是上世纪70、80年代被广  相似文献   

2.
<正>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宫颈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1]。主要是通过行宫颈癌筛查或妇科检查发现病变,经过宫颈癌筛查的三阶梯程序,最后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SIL,而根据组织病理学又分为LSIL和HSIL,LSIL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级,HSIL包括CIN2级和CIN3级[2]。宫颈SIL的自然转归有消退、持续和进展三个方向,根据宫颈SIL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细胞学结果、转化区类型、年龄和有无生育要求等进行综合评估,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3-4],常见的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消融治疗和切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明显增多。高级别CIN指CIN II~CIN III,其病变与低级别CIN即CIN I相比,从形态学上讲,上皮内累及程度较重,细胞异型程度及核分裂相对较重;从病因学上讲,首先往往由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进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筛查的59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患者TCT、HPV、阴道镜检测的阳性情况,组织病理学诊断与TCT、HPV检测情况,TCT、HPV、阴道镜单独检测与三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96例参与筛查的患者中,TCT检测为阳性101例,阳性率为16.95%;HPV检测为阳性306例,阳性率为51.34%;阴道镜检测为阳性302例,阳性率为50.67%。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变在CINⅠ及其以上为129例,其中CINⅠ占20.16%(26/129),CINⅡ占40.31%(52/129),CINⅢ占35.66%(46/129),SCC占3.88%(5/129)。TCT、HPV联合检测CINⅠ的阳性率为50.00%(13/26),CINⅡ的阳性率为57.69%(30/52),CINⅢ的阳性率为69.57%(32/46),SCC的阳性率为100.00%(5/5)。TCT的检出率75.19%(97/129),HPV的检出率85.27%(110/129),阴道镜的检出率84.50%(109/129)均低于TCT、HPV、阴道镜联合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V、TCT联合阴道镜对于筛查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昆明市官渡区社会人群中妇女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9月,昆明市官渡区常住人口中,25~55岁自愿参加全免费宫颈癌筛查的2506例有性行为妇女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8.7岁。将其按文化程度、年龄和年经济收入进行分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宫颈癌的筛查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法、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assay,VIA)法,对结果呈阳性患者,进行13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uman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病变组织活检,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对本地区不同经济收入、年龄和文化程度妇女的宫颈癌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06例受检妇女中,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3.91%(98/2506),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阳性率为0.52%(13/2506),宫颈癌检出率为0(0/2506),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病理学诊断为≥CINⅠ者)为0.199%(5/2506)。文化程度越高妇女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济条件越差妇女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9~55岁妇女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于年龄小于39岁妇女,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39~55岁、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妇女,应重点加强定期宫颈癌筛查,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下宫颈病理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按照宫颈癌三阶梯检查方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 199例女性个体筛查情况。结果:8 199例患者的TCT阳性检出率为6.6%(541/8 199),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阳性检出率为1.56%(128/8 199)。1 258例接受HR-HPV DNA检测中HR-HPV感染率为55.96%。783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异常检出率为56.32%(441/783),异常者接受宫颈活检,占全部筛查者的5.38%(441/8 199)。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1.93%(229/441),高度上皮内瘤变(≥CIN Ⅱ)检出率为25.4%(112/441)。随着宫颈病理学诊断的级别升高,HR-HPV DNA和TCT均阳性的检出率在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分别为54.70%、86.49%、96.43%和97.87%,CINⅢ、宫颈癌高于CI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TCT结合HR-HPV 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下宫颈病理活检可以有效地检出宫颈病变,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液基细胞学(LBC)和传统巴氏涂片(CPS)筛查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效果,为建立适宜农村地区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6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法在潮州地区5个乡镇招募的3723例35~59岁符合筛查条件的农村常住妇女为研究对象(子宫颈完整存在)。对其同时采用高危型HPV,LBC和CPS筛查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对其中HPV呈阳性者进行HPV分型。对宫颈细胞学改变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HPV呈阳性的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的受试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及随访,评价不同筛查法的筛查效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3723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受试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2%,常见HPV亚型为HPV-52,-16,-58,-33及-68;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检出率分别为1.05%(39/3723),0.40%(15/3723)和0.54%(20/3723)。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CINⅡ为标准,则高危型HPV,LBC和CPS筛查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4%(34/36)与46.6%(27/58),97.2%(35/36)与25.9%(15/58)及52.9%(9/17)与38.0%(19/50)。3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C与CPS对宫颈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44.9%(35/78)与22.5%(9/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2)。 结论在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发现,高危型HPV检测法相对于LBC,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成本许可条件下具有一定推广价值;而LBC相对于CPS,具有更高灵敏度、PPV和更好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宇  苏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07-308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作用。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筛查方法和宫颈活检方法对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进行筛查,比较两种方法的筛查准确性。结果:液基细胞学共筛查2 596例,与宫颈活检诊断符合率:SCC 100.0%(10/10);HSIL 79.5%(35/44);LSIL 54.2%(32/59);ASCUS 63.1%(53/84)。HPV16,18感染表现随宫颈病变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准确性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宫颈活检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并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235例,全部患者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TCT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宫颈病理活组织检查,分析TCT、HPV及病理检测结果。结果 2235例患者中,TCT检测阳性196例,分别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78例、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72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11例、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35例。ASC-US、LSIL、ASC-H、H-SIL患者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8.5%(30/78)、68.0%(49/72)、81.8%(9/11)、91.4%(32/35),各组符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6例患者HPV检测结果显示,炎症、CINⅠ、CINⅡ、CINⅢ患者HPV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联合HPV及宫颈活检可进一步明确高危病例,为临床进一步早期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运用宫颈巴氏涂片法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检测法分别对47554和12226例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宫颈活检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结果宫颈巴氏涂片法筛查出宫颈病变48例,检出率为10.1/万,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8.2/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9/万。HPV检测法筛查出宫颈病变检出率为53.2/万,其中CIN检出率为47.4/万,宫颈癌检出率为5.7/万。HPV检测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宫颈巴氏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法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91.3%。结论和宫颈巴氏涂片法相比,HPV检测法有利于早期检出CIN以及宫颈癌。细胞学检查对高危型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可增加HPV检测的特异度,提高筛查效能。高通量基因测序HPV检测法操作简单,一次可检测大样本,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膳食营养因素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建省级3家三甲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份经过病理确诊的宫颈癌、CINⅢ新发病例(89例)和同期就诊的其他妇科病例(92例)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相关暴露因素的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一定量的鱼虾类(OR=0.133,95%CI:0.032~0.558)和肉类(OR=0.246,95%CI:0.09~0.678)摄入可能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发生宫颈癌可能与膳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液基细胞学能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和降低不满意涂片率,因此比传统巴氏涂片更敏感,但还存在争议,我们以病理活检为基础,对AutoCyte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来源于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9月妇科门诊,其中316例病人有完整资料包括细胞学检查(LCT组181例,巴氏涂片组135例)及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细胞学(LCT或巴氏涂片)采用TBS细胞分类法做出诊断,以≥LSIL为阳性,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以≥CIN2为阳性。结果:LCT的敏感性为0.906,特异性为0.828,巴氏涂片的敏感性为0.710,特异性为0.836。结论:与传统巴氏涂片相比,LCT有较高的敏感性(P<0.05),而两者特异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诊断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5 000例患者行TCT检查的资料,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 在15 000例患者中,炎症标本13 850例,占92.33%;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级别标本860例,占5.73%;在TCT检查阳性病例中,有669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其中活检阳性病例为393例,367例为鳞状上皮内病变,25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癌.细胞学阳性与活检病理组织学阳性的符合率为58.74%.结论 TCT仍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重要首选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继续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L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IVPA组(305例)和PICC组(420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 IVPA与PICC相比,置管成功率显著增高(χ2=4.508,P<0.05)、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t=52.745,P<0.05)、导管维护操作时间显著减少(t=13.110,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6.36,P<0.05)、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显著增加(t=21.399,P<0.05)及置管费用显著减少(t=66.868,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推荐使用IVPA法,该方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为理论基础,探索济南市妇女宫颈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济南市“两癌筛查”项目,对济南市9个区进行方便抽样,使用基于HBM理论的宫颈癌筛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曾做过宫颈癌筛查和从未做过此筛查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济南市妇女宫颈癌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441份,有效率为79.0 %,其中942(65.5%)份为曾筛查组问卷,499(34.5 %)份为未筛查组问卷。曾筛查组在筛查自我效能、筛查益处、筛查障碍等维度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未筛查组但在宫颈癌易感性和严重性的平均得分低于未筛查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OR=1.327, 95%CI:1.007~1.749)、文化程度(OR=1.414, 95%CI:1.079~1.853)、筛查益处认知(OR=2.061, 95%CI:1.56 ~2.72)和筛查障碍认知(OR=1.466, 95%CI:1.22~1.763)是济南市妇女宫颈筛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济南市女性宫颈癌筛查信念较好。优化农村贫困人群筛查策略、加强宫颈癌筛查科普、减少筛查障碍是提高济南妇女筛查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9年1~5月用焦虑自评量表对100例宫颈癌患者焦虑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放疗前焦虑发生率为86.7%,放疗后焦虑发生率为75.5%,放疗前焦虑得分为62.57±8.26,放疗后焦虑得分为52.74±7.36,放疗前的焦虑状态显著高于放疗后(t=8.77,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焦虑状态,在放疗前后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尤其在放疗期间更要加强心理疏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顺利渡过放疗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机会性筛查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围绝经期门诊初次就诊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其接受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357例研究对象,422例在本次就诊前1年内行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占31.1%,其中采用乳腺超声检查者最多,占5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工流产史、既往乳腺疾病史、肥胖是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乳腺癌筛查率较低,进行乳房自检的女性较少,乳腺癌筛查率与围绝经期女性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工流产史、既往乳腺疾病史、肥胖有关,应加强围绝经期女性对早期乳腺癌机会性筛查重要性的认识,以提高乳腺癌的预防与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筛查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6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评分,并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等基础体征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后HAMA、SDS、FAV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12.029、12.029、12.029、5.298、11.619、5.323,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23、8.252、7.852,均P<0.05).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跳动次数均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9.585、6.355、8.221、2.164、5.409、2.805,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3、3.533、5.165,均P<0.05).结论 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筛查过程中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其不良心理,维持基础体征稳定,有利于疾病的后续治疗,可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经《病史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的112例患者(年龄为22~40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康复组,n=55)和对照组(n=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康复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自行行缩肛运动,每日1~3次。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标准及评分表》调查,评估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盆底综合肌力、性活动频度、性高潮、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良好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脆性组胺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宫颈涂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宫颈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涂片(computer—assisted cytology test,CCT)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74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0例)的可疑宫颈病变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缺失,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3.3%,30.0%,60.0%和71.4%。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60.0%.80.0%,85.7%,而且其染色强度明显升高。各组间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1)。结论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表达缺失,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表达缺失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有关,高级别的癌前病变缺失率明显增高;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逐级增高,可用于评估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