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疗效分析,为甲型副伤寒患者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69例血液或骨髓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阳性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及11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较高,氯霉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超过90%;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较低,分别为76.8%和68.2%。113例给予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治疗,平均疗程10d,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4.8d。结论虑及用药安全、疗效及价格等因素,建议首选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次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猪霍乱以及汤卜逊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要点,评价不同诊断血清的鉴定能力。方法用三家不同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对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三株标准株以及GSS中国区监测的疑似丙型副伤寒暴发分离株、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进行血清鉴定,同时利用PCR、生化、以及MLST分型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辅助分析。结果血清分型显示暴发菌株为汤卜逊沙门菌,那些原来鉴定为猪霍乱沙门菌的菌株也是汤卜逊沙门菌;PCR结果显示这些暴发菌株和散发菌株的Vi基因为阴性;还发现某些诊断血清的H:c因子血清能够与H:k抗原发生交叉凝集,从而导致血清型的误判;另外,MLST分型分析显示这些汤卜逊沙门菌菌株与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等沙门菌之间有差异;卫矛醇、粘液酸和H2S三种生化反应显示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之间具有明显的生化差别。结论近期我国报告为丙型副伤寒的暴发中,需要鉴定是否为汤卜逊沙门菌所致,注意诊断血清的交叉反应所致的误判,可用生化鉴定、MLST分型分析以及PCR等方法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 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 mL,双相血培养瓶37 ℃培养4~7 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XbaI/BlnI双酶切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 从29例病人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其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带型完全一致(PTYA1);药敏测试结果显示2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一致。结论 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聚集性与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N基因携带率及其重组表达产物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参考标准株50001及126株临床菌株ompN基因并测序。构建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取目的重组蛋白rOmpN。采用家兔免疫法和ELISA检测rOmpN免疫原性。微量肥达试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别检测OmpN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表达率及其膜定位。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OmpN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死性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均扩增出全长ompN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8.6%~99.9%和98.7%~100%。OmpN是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跨膜蛋白。ompN基因表达系统能表达rOmpN,免疫家兔后能产生高效价抗血清。98.2%(55/56)甲型副伤寒病人血清标本中rOmpN-IgG阳性,rOmpN兔抗血清能有效凝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0和200 μg rOmpN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N基因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 rOmpN有较强的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炎沙门菌肝脓肿一例常和义郝淑媛王万俊袁玲杜小红男、14岁。因发热1个月,于1995年7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腹部被撞击后腹部疼痛,渐加重,继而出现发热,体温38~39℃,呈弛张型。半个月后,感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曾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病原菌的确定和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分子分型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全基因组数据与沙门菌MLST标准数据库比对获得序列型别(ST)、cgMLST序列号以及rMLST序列号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细菌基因组分析平台fIDBA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毒力相关基因。结果11株沙门菌血清型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具有100%相似性的PFGE带型,MLST、cgMLST、rMLST的型别均分别为ST129型、cgST-2191型、rST3678型,表明此次暴发疫情菌株从分子特征角度可诊断为同一传染源导致。对萘啶酸100%耐药,对链霉素100%中介。发现本次疫情菌株基因组均携带29种耐药基因。通过毒力因子数据库比对,均携带21类250种已知毒力基因,其中以Ⅲ型分泌系统、粘附、鞭毛等最为常见。结论本次暴发疫情是由共同来源的、具有相同分子分型特征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在病原溯源研究中,应用全基因组数据可更精细分析菌株遗传进化特征、亲缘关系及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可以作为替代PFGE、MLST的技术用于更精准的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伤寒及副伤寒目前仍是我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除伤寒沙门窗外,副伤寒甲沙门菌也是主要致病菌。多年来,实验室诊断副伤寒甲的方法主要为细菌培养和肥达凝集反应,由于检测方法繁琐,需时较长,难以达到早期、快速诊断的目的。我们采用ELISA法对临床血清标本行副伤寒甲沙门菌鞭毛抗原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T2DM合并盆腔脓肿及脑脓肿患者,因“闭经伴下腹胀2年,发现盆腔包块10余天”入院.既往体健,未发现糖尿病.查体发现下腹部轻压痛,阴道黄色脓性分泌物.75 g OGTT确诊T2DM.盆腔脓肿、脑脓肿均经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胰岛素、手术综合抗生素治疗有效.糖尿病与感染两者相互作用,同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1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为今后类似患者伤口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协同普通外科、内分泌内科、伤口专科护士等多学科密切配合,行后颈部清创减压引流术后予控制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及定时换药等处理.结果 经过2个月治疗及护理最终达到创面愈合.结论 多学科合作的医护一体化模式、正确...  相似文献   

12.
金颖  杨悦 《传染病信息》2003,16(1):44-45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5岁,因畏寒、发热4d,入院。主诉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于39℃左右,最高时达40℃。发热时感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在当地医院查肥达-外斐氏反应(-),肝、肾功能正常,WBC 11.3×10~9/L,伊红细胞记数0。给予利巴韦林、先锋5号、清开灵等治疗,病  相似文献   

13.
<正>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感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其发病率降低。在HIV感染者中,SE感染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且易进展为肠出血、肠穿孔或败血症等。文献报道HIV感染者合并SE感染较少,尤其是医院内感染更为罕见。为引起对SE的重视和预防SE相关院内感染,现报道艾滋病患者院内感染SE1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7年,反复发热近2个月于2003年9月17日收入我科。患者于7年前诊断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当地医院予抗感染、补液、胰岛素等治疗,2天后体温正常出院。1个月后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9.8℃,伴腰痛和右肩、左髋、左膝关节酸痛、小便费力等,住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Salmonella)是引发人和动物食物中毒、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该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对其入侵宿主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沙门菌T3SS的组成、装配以及相关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沙门菌T3SS的组成与装配等研究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沙门菌的致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该菌引发的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女性2型糖尿病(T2DM)无症状菌尿(ASB)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应用抗菌素。方法对2010-06~2011-12住院的324例女性T2DM伴ASB患者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培养阳性率为65.7%,其中G-杆菌占60.7%,G+球菌占34.6%,念珠菌属占4.7%。 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居多,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普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G+球菌中以肠球菌属多见,对大多数药物不敏感,对万古霉素极少耐药。结论女性T2 DM伴ASB患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多见,对多数常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随着B超、CT、MRI等无创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动脉瘤的发现率逐渐增加,但感染性动脉瘤极少见[1],常于并发菌血症和败血症或动脉瘤破裂时才被发现.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因间断发热3个月于2011年9月26日入院.于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寒战、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C,病程中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我市某医院,多次血培养示猪霍乱沙门菌,经抗感染治疗(哌拉西林钠)2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培养未见异常后出院.  相似文献   

19.
20.
2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例2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患者的资料,发现该病常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脓肿形成,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因而早期诊断、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强化血糖控制、脓肿引流和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