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p27ki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27kip1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阳性表达率为29.7%,正常对照组表达率为7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34例接受化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p27kip1阳性表达组化疗后的缓解率(81.8%)高于p27kip1表达阴性组的缓解率(4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27kip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53,P170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P53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及预后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了4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P53、P170蛋白表达,结果其阳性率分别为27.5%和30%,两种蛋白表达与白血病的类型无关,其阳性表达无一致性,P53、P170共同阳性者化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孟琼  曹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26-1027
目的探讨P16及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16与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及CyclinD1蛋白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表达率分别为31%和54%,在对照组表达率为70%和0。两者在白血病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7例接受化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中,P16阳性表达组化疗后的缓解率(66%)明显高于P16表达阴性组的缓解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CyclinD1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16与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异常表达,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晖  王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36-137,139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67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7例健康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7例患者有32例血清P53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47.8%;17例正常健康人血清P53抗体均为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中,45例P53蛋白呈阳性,其阳性率为67.2%;22例表达P53蛋白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检测可以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的指标.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16、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种物质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在各组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阳性程度则不同(P〈0.05):TopoⅡ在低分化腺癌和黏液细胞癌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P〈0.05)。抑癌基因产物p16、p53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的状态与肿瘤耐药性可能有关,p53阳性的肿瘤可能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肺癌及25例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及EGFR的检测。结果:P53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50.6%(43/85)。鳞癌及大细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的阳性率(P<0.05)。肺良性疾病标本均阴性。P53蛋白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9.1%,34/43)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者的转移率(57.1%,24/42)(P<0.05)。提示P53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EGFR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2.9%(62/85),而在肺良性病变中为12%(3/25),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EGFR过度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及是否发生转移均无相关性。肺癌癌旁组织EGFR阳性率65.3%(62/95)。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81.0%,47/58)显著高于无增生组阳性率(40.5%,15/37)(P<0.05),无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阳性率(P<0.05)。提示EGFR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的增生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及EGFR共同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85.3%,29/34)显著高于非共同阳性者的转移率(48.8%,21/43)(P<0.01)。因此,P53蛋白及EGFR共同阳性提示肺癌具有高度转移潜能,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ras癌基因产物P21与白血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ras-P2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SP法)检测3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MDS及10例正常人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ras-P2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ML、ALL及MDS 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62%,56%和53%,三者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与ALL、AML与MDS的PCNA表达强度(阳性细胞%)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27和0.5217)。2例半年内转化成AML的MDS患者为PCNA高表达。17例ras-P21阳性者均有PCNA表达。结论ras-P21和PCNA共同表达的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及恶性增殖的潜能更高,ras-P21和PCNA综合检测对于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分析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学表型,并与无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病人比较.结果:t(8;21) 组与t(8;21)-组CD1,阳性率分别为62%、9%(P<0.01).CD34阳性率分别为76.2%、36%(P<0.05),t(8;21) 组中皆无表达CD7,而t(8;21)-组中CD7阳性率为27.2%(P<0.05);两组间CD15、CD13、CD33、CD10表达无显著差异.提示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独特的免疫学表型特点,对形态学分类法难以分类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AI1/CD82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KAI1/CD82和P53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的KAI1/CD82及P5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AI1/CD82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6%,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56%。KAI1/CD82与N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癌组织中的KAI1/CD82低表达与P53高表达之间有相关性。结论KAI1/CD82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AI1/CD82和P5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测、恶性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P53可能参与调控KAI1/CD82在肺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8例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26例非白血病的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myc基因表达较非白血病明显增高,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中,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c-myc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提示c-myc基因对于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PCNA和Bcl-2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原癌基因Bcl- 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骨髓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41例儿童AL骨髓标本PC NA和Bcl- 2。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组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组PC NA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0 .0 5 ) ,ALL标危组显著高于高危组 (P <0 .0 5 ) ;ALL及ANLL组的Bcl- 2表达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标危组显著低于高危组 (P <0 .0 5 )。PCNA高表达者缓解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 (P <0 .0 1) ;Bcl- 2阳性表达者 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1)。结论 PCNA、Bcl- 2基因在儿童AL中存在表达异常 ,二者均参与发病过程 ,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独立的 ,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CD34、P-gp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gp的表达、功能.结果:CD34表达与P-gp表达、功能呈正相关(P=0.001,r=0.475;P=0.003,r=0.429),P-gp表达与功能呈正相关(P=0.031,r=0.341).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中无P-gp表达 、P-gp功能 ,明显低于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41.1%,35.3%,P<0.05).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中P-gp表达 28.6%,P-gp功能 28.6%,与初治AML组无差异(P>0.05).初治AL组P-gp表达 25%,复发/难治组中P-gp表达 33.3%,两组无差异(P>0.05);P-gp功能 22.7%,低于复发/难治组P-gp功能 66.7%(P<0.05).<50岁初治AL组P-gp表达 26.3%,与≥50岁初治AL组无差异(P>0.05);P-gp功能 15.8%,低于≥50岁初治AL组(P<0.05).结论:P-gp功能的检测对AL的化疗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Bcl- 2、P53 蛋白的表达状态。方法 以SP免疫组化法对 41例患者及 11例对照骨髓细胞Bcl- 2、P53 蛋白进行检测 ,高倍镜下计数 5 0 0个细胞 ,P53 阳性细胞≥5 %为阳性病例 ,Bcl- 2≥ 10 %为阳性病例。结果 Bcl- 2蛋白表达率在小儿ALL、ANLL及ALL高危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0 1,P <0 .0 1) ,ALL标危型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但ALL高危型高于标危型 ,ANLL高于ALL(P <0 .0 5 ,P <0 .0 5 )。P53 蛋白表达率在ALL、ANLL、ALL高危型及标危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ALL高危型与标危型及ALL与ANLL之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P53 突变及Bcl- 2表达增强参与了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恶性转化 ,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细胞中原代细胞核因子-κB(NF-κB)与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5例初治AL患者,30例AL缓解期患者及3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NF-κB与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初治AL患者骨髓细胞中NF-κB与P21蛋白的表达率及表达积分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P<0.05),而缓解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P>0.05。初治组中2者表达呈正相关(r=0.767,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中NF-κB及P21蛋白异常高表达,2者偶联活化,共同参与了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蛋白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a J  Xu SR  Jia JS  Ma WD  Wang Y  Liu XJ  Lai YR  Lu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556-560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法对 10 0例初治及复发的AL患者进行cyclinAmRNA水平的检测 ,对其阳性表达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对其中 75例AL患者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A蛋白表达水平 ,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 结果  (1)AL患者cyclinA蛋白表达在细胞周期中的分布无异常 ,cyclinA蛋白及mRNA的阳性率 (分别为 6 6 7% ,5 9 0 % )和中位表达水平 (分别为18 5 % ,0 5 39± 0 4 90 )明显高于正常人 ,同一实验条件下未发现在正常人中有cyclinA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 (P <0 0 1) ;经测序分析发现cyclinA阳性扩增片段序列与基因库中的目标序列完全一致 ;(2 )cyclinA蛋白及mRNA水平与S期、G2 /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呈正相关 (P <0 0 1)。 (3)复发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cyclinA蛋白表达水平 (15 4 % )明显低于初治组(2 9 5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 4 18,P =0 0 2 2 )。 (4 )cyclinA蛋白或mRNA高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分别为 87 9%、85 7% )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 (分别为 38 2 %、5 3 3% ) (P <0 0 5 )。结论 cyclinA在AL患者中是一种增殖标志 ,是影响AL患者完全缓解率的因素 ,其高表达可能是AL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癌基因、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 TRAP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p5 3、nm2 3和端粒酶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 7.5 %、17.5 %和 92 .5 % ;临床及病理TNM分期早期肺癌p5 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肺癌 (P <0 .0 5 ) ;nm2 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TNM分期均无关。 6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P <0 .0 5 ) ;60岁以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TNM分期中、晚期比率略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分别为 69.2 %、5 0 %和 76.9%、5 7.1% (P >0 .0 5 ) ;p5 3、nm2 3和端粒酶阳性表达无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p5 3阳性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nm2 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 ,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p5 3、nm2 3基因及端粒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PRAME(preferentially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基因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AL患者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RAME阳性表达率:ANLL为60.0%,ALL为5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mission,CR)及对照组PRAME均阴性;在ANLL中,以M3、M2、M4亚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5.0%、62.5%、60.0%;有效组PRAME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对8例初治时PRAME高表达患儿进行随访,化疗CR后均转阴,分别在CR后6个月~1年的不同时间内复发,其中5例PRAME再次升高早于临床复发,3例在临床复发时再次升高。结论 PRAME基因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一个重要标记基因,动态检测PRAME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疾病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小儿AL患者的化学治疗、预后判断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防治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P21蛋白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取62例NKTL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P53、P21、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法原位凋亡检测,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 P53、P21蛋白在NKT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03%、58.06%.P53和P21在Ann Arbor Ⅰ、Ⅱ、Ⅲ、Ⅳ期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75.00%、86.67%、100.00%和47.83%、56.25%、60.00%、87.50%,随着肿瘤进展,二者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二者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67,P<0.05),其阴性表达组预后好于阳性表达组(P<0.05);P53蛋白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随着P53、P2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PI亦逐渐升高,它们均与PI呈正相关(r=0.177,0.184,P<0.05),而与AI无关联性(P>0.05).结论 P53、P21蛋白表达与NKT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Ki67表达,可作为评估该病患者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3(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疗效、髓外浸润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stic leukemia,ANLL)、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治疗前后及10例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ICAM 3的表达率。结果化疗前AL组ICAM-3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NLL组与ALL组比较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ALL组与B-ALL组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 3的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就诊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等因素无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7,P<0.01);外周血白细胞(WBC)≥100×109患者ICAM 3的表达率比WBC<100×109组高(P<0.05);所有AL患者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ANLL、ALL未缓解组的ICAM-3表达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但缓解组与对照组之间ICAM-3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浸润组骨髓AL细胞ICAM-3表达率高于无组织浸润组(P<0.01)。结论ICAM-3在A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AL观察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同时,AL的组织浸润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Mxil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26例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治疗达完全缓解的AL(AL-CR)患者23例、健康对照者30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2种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Mxil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xi1基因的表达,Mxi1 mRNA在初治AL患者的表达水平平均为0.531±0.205,在K562和KG1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平均为0.613±0.223和0.628±0.239,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923±0.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CR患者的表达水平为0.812±0.243,明显高于初治AL患者(P<0.05),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细胞中Mxi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其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