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汉语失写症的神经心理语言学机制以及该研究对于汉语失写症病理行为的康复学意义。方法 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失写检查法测试口语和书写能力,详细记录患者的书写、失写行为特征,区分言语障碍类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病灶CT/MRI图像进行标准化、二维叠加、三维重建等处理,并与非失写对照组相减,显示不同失写类型病变的集中趋势。结果 左侧半球损害48例,其中失语30例,失写32例,后者中纯失写1例,失读并失写1例;右侧半球损害15例,其中失语失写3例。具体的资料分析表明:不同的失写类型有不同的病理行为特点。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显示:失语性失写病灶较集中的区域为左额顶叶深部白质。惰性失写主要集中在左外侧裂的前方、从额中下回向后部延伸。镜像书写则分散于左丘脑、基底节附近。结论 汉语失写症的病理行为特点与病损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双通道理论有可能符合汉语语言学机制;汉语失写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对汉语失写康复模式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底神经节区脑损害与汉语失写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基底神经节损害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 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及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 38例患者中,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21例,其中失语18例,失写18例;右侧损害14例,其中失语1例,失写4例,左右两侧失语失写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侧损害3例,均伴失语,失写2例。汉语书写障碍类型主要为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句篇章层级书写障碍。结论 基底神经节损害可导致汉语失写症,其失写语言机制可能有低灌注机制、整合中枢、环路受损、字形在脑内结构的记忆提取受损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失写程度间差异。方法:选择左侧、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单一病灶的患者各50例,测查其书写状况,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左侧失写42例与右侧失写7例在各项书写得分、失写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失写程度重于右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右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汉语失写症发生情况的侧别间差异。方法:左侧或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单一病灶的病人各50例,详细测查其书写状况。结果:左侧基底节病变导致失写42例高于右侧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自动书写、听写、看图书写、主动书写、失写指数方面,左侧基底神经节病变书写障碍各项得分均大于右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导致失写的发生率高于右侧、程度重于右侧,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书写障碍以失语性失写为主,右侧基底神经节损害书写障碍以视空间性失写为主。  相似文献   

5.
右大脑半球梗死与汉字书写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右大脑半球在汉字书写过程中的作用及病变时书写障碍的特点,为汉语语言障碍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标准汉族失语症检查法及相关神经心理学测试检查35例右半球一病灶的脑梗死病人的书写能力。结果 11例有不同类型的书写障碍,其中视空间性书写障碍7例,失用性失写1例,失语性失写3例。结论右大脑半球参与汉字的书写过程,右半球病变可产生不同类型的书写障碍。  相似文献   

6.
失写症(Agraphia)是由于获得性脑损害而导致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基底神经节性失写是指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基底神经节区,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内囊区,引起失写综合征。对于基底神经节性失写、基底神经节性汉语失写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现对我科收治的50例右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7例汉语失写症的失写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失写症(Agraphia)是指由于获得性脑损害而导致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基底神经节性失写是指病灶部位主要在基底神经节区(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内囊区),引起的失写综合征。现对我科收治的50例左侧基底神经节区病变致42例汉语失写症的失写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汉语失写症的书写行为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自动书写,抄写,听写,看图书写,主动书写和书写相关能力检测几个方面研究了20例汉语失写症的书写行为,结果分析失语性,视空间性,惰性,失用性,镜像和完全性六种性质的失写,其中失语怀失写占绝大部分(18/20),每种性质的失写各具特点,作者认为失语性失写是大脑笔划提取程序或音义限定受到某种因素干扰时,信息提取发生错乱所致,视空间失写是由于正常,连续的视空间功能破坏所致,惰性失写是因大脑执行连续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与皮层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异同.方法对41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及21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皮层区患者,采用ABC法及CAB法测试其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比较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的差异.结果 24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失写患者与21例皮层损害失写患者在自动书写(86.58%,51.64%)、听写(71.03%,33.48%)、看图书写(54.62%,22.3%)及主动书写(50.87%,18.57%)的失写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句法、完全性失写率及简单词汇记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导致的失写与皮层损害导致的失写有各自特点,两者相互之间部分性质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基底神经节作为皮层下结构,对皮层参与的书写句法形成起调控作用,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与皮层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异同。方法对41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及21例病变累及左侧大脑皮层区患者,采用ABC法及CAB法测试其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比较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的差异。结果24例基底神经节损害失写患者与21例皮层损害失写患者在自动书写(86.58%,51.64%)、听写(71.03%,33.48%)、看图书写(54.62%,22.3%)及主动书写(50.87%,18.57%)的失写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句法、完全性失写率及简单词汇记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导致的失写与皮层损害导致的失写有各自特点,两者相互之间部分性质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基底神经节作为皮层下结构,对皮层参与的书写句法形成起调控作用,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