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大类。  相似文献   

2.
1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的病证。病情轻者,仅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半身不遂等症状。1·1诊治要点中风急性期分中经络和中脏腑。若病延半年以上,则属后遗症。《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中络是以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为主症,其麻木多偏于一侧手足,此邪中浅,病情轻;中经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为主症,无昏仆,比中络为重。但两者皆由病邪袭扰经络而成,故可统称中经络。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患中风后,大部分患者都遗留偏瘫,语言不利、肢体麻木、无力僵硬和痉挛、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中风包括西医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家类比而名为"中风"。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中风的根源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形成夹层动脉瘤,在各种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影响下,造成血管破裂或堵塞,使脑血液循环障碍,形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从而相应出现一系列的中风病症状。一旦发生中风,病情一般均较严重,即使经过积极抢救而幸存者,也约有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歪目偏、讲话困难等。有人把各种原因引起的偏瘫(半身不遂)均称为中风。严格说来这是不确切的。因为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脓肿等均可引起偏瘫,这些病则不用于中风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如家里、工作地点或旅途中,而以家中发病占多数。有的病人突然跌倒在地,有的病人早晨醒来手脚不能动或不能说话,重则昏迷不醒。医学上将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多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脑溢血。这两类中风都可以造成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流口水、说话不清楚、喝水呛  相似文献   

5.
正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人事不省,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之"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又称"卒中"。其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全国每年中风发病病例达250多万,死亡达150多万,而存活者75%有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手足肿胀等,称为中风后遗症,给家庭、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6.
了解中风 中风是祖国医学对脑溢血、脑梗塞、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确定为当今人类的“第一杀手”。 中风是发病率、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也是目前心血管药无法根治的疾病之一。椐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60万以上的人死于中风。这种病来势急、发病快,一旦患了中风,重者死亡,轻者半身瘫痪或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中风成因,多数是心脑血管发生病变,如长期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这类疾病逐步导致心脑血管壁的粥样斑块形成,从而使血管腔狭窄,直到血管慢慢堵塞或血…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中风,人们就会与半身不遂相联系,的确,中风将会使病人发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等,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使病人亲属陷入沉重的护理负担中。目前,我国约有300万脑血管病患者。因此,懂得一些有关中风的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什么是中风?简单地说:中风就是脑血管产生意外。当脑部血管发生“阻塞”或“爆烈”,使脑部组织不能得到充分的养料和氧气,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坏死,于是会产生各种神经症状与现状,它们包括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嘴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的俗称,它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某些神经功能的缺失,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虽无昏倒但突然出现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二类:一类是脑血栓、脑梗塞等引起的缺血型中风,它与脑动脉硬化直接有关;另一类是脑溢血所致的出血型中风,其发病主要与高血压患者血压骤然升高有关。中风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常见病,其  相似文献   

9.
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的严重的病症,给病人及家人都会带来很大的痛苦。要预防中风,就要了解中风发作的早期或先兆期的症状有哪些,这样才能根据症状来识别,帮助中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陆基宗 《健康》2011,(7):54-55
Q我因为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生活深受影响.有什么妙法或药物可以治疗半身不遂呢?  相似文献   

11.
赵杨 《家庭医学》2016,(4):24-25
正急性脑血管病,就是大家熟知的"中风",是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称为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出现以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的一种疾病。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中风的发生与肝、肾、心、脾有关,尤以肝为甚,病理上与风、痰、虚、火四者关系密切。根据病位深浅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2种。而中脏腑者必中经络。由于该病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病死率高,疾病预后与护理密切。  相似文献   

13.
孙清廉 《长寿》2008,(3):21-21
很多人都知道,中风临床表现有两种:一种是缺血性中风,最多见的是脑血栓,约占临床的70%左右;另一种就是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造成脑功能障碍所致。脑溢血是一种发病突然、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有人认为这种病发作前没有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难免会遇到疾病缠身甚至因中风而引起半身不遂或截瘫而长期抱病卧床。那么,作为儿孙,怎样才能料理好久病卧床老人呢?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生》2014,(7):42-42
柯大夫:我一个亲戚在上厕所时发生中风,至今半身不遂,后来医生说是由于高血压导致。我自己也是个高血压病人,请问上厕所时怎么会中风呢,有什么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吗?  相似文献   

16.
中风又名卒中,以产生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中医中风表现者,均可参照中风辨证论治。中医学在治疗中风的历史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形成了"风、痰、瘀、虚"等为主,以"火热、腑实、毒损"为补充的辩证理论体系。对于中风的分类,《金匮要略》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明代李中梓又明确将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这种分类方法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昊文 《健康人生》2006,(2):34-34
一、不要在睡前服药。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伴有动脉硬化,血管腔直径变小,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睡眠时,血压义可因人体安静而下降。临睡前服药会使血压在熟睡时过度下降而引起心脏及脑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形成等意外,可导致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二、不要随意加大剂量。正常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上有一种压力感受器,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能产生应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心脏加强收缩力,以升高血压,保证大脑和内脏的血液供应。而老年人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若加大降压药剂量,可使血压迅速下降,又无法及时建立这种加压反射,结果脑血管的供血减少,血液流动较慢,血氧不足,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出现半身不遂或休克状态。  相似文献   

18.
如果身边有人中风,怎么办?请看长沙市第一医院张剑祥教授的友情支招。 总的原则:不可惊慌失措,争分夺秒保大脑。同时按如下操作进行处理。 1,鉴别是否中风发生。病人在激动、重劳动或劳累,亦或在睡眠后发生的突然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甚半身不遂或偏瘫,或人事不省鼾声大作者,均可能是发生了中风。  相似文献   

19.
脑中风病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二大类。主要症状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涡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病情急骤且危重,又难以预测,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我国古代医学家喻昌说:“中风一症,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且重,莫有过于此者。” 脑中风病对人类的危害突出表现“四高”。 发病率高:在我国一些城市统计,发病率为229/10万,全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多万,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死亡率高:脑中风病的总死亡率约为40%,其中出血性脑中风的死亡率高达24%~81%,缺血性脑中风低些。全国每年约有60~100万人死于此病。脑中风病人经抢救存活的人,有一半人可在3~6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中风预防法     
荆国平 《长寿》2012,(10):7-12
生活中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看到,在马路上、小区里,一些患有半身不遂的人或一只手拄着拐杖在艰难地向前移步,或呆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被人推着,那明显的病态让人过目难忘。这大多是中风留下的后遗症。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患病和死亡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的人群。我国也是中风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中风的达600万,每年新发生中风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仅十分之一病人可恢复到原先状态,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