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次截骨并修复股骨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股骨颈分次截骨并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在此基础上应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17例。结果本组随访13~3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所有患者无术后脱位、假体下沉、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分次截骨并修复股骨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是发生于儿童股骨头局部的一种自限性畸形。2~12岁儿童均可罹患此病,以4~8岁儿童多见,多为单侧发病,男女比例为4∶1。2012-02—2014-09间,我们对16例Perthes患儿实施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治疗[1],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为0.38%,对于错过早期治疗或早期治疗失败的病例,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术治疗,本院从2000年7月~2005年2月共收治此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1例,经Pemberton髋关节囊周围截骨术结合股骨旋转截骨术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转子间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塌陷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 2 1髋成人塌陷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转子间截骨股骨头颈前旋 45°~ 80° ,松质骨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 8个月失访 6例 ,余 15髋经 3~ 3 .5年以上随访 ,以X线、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综合评价疗效 ,优 13髋、良 1髋、可 1髋。全组患者未出现骨不愈合 ,转子间旋转截骨是治疗成人塌陷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粗隆下旋转截骨的方法为36例Perthes病的患者(37髋)作了治疗,患者平均年龄8.5岁(3~14岁)。受到随访的有24例(25髋),平均随访5.6年(2~10年)。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分别做出评估。结果:临床分组优良率占80%,X张分组优良率占80%。其中9岁以前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效果  相似文献   

6.
转子间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8-02采用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的19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skin-Beyan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9~15)个月。初次手术行拉力螺钉固定的15例中13例骨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次手术行动力髋螺钉固定及非手术治疗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平均133°(125~147)°,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17例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10例,可4例。末次随访时3例股骨头坏死,其中2例为术前已发现股骨头坏死,均无股骨头塌陷,患者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也可应用于骨折不愈合合并轻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术后对股骨头血运影响较小。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外翻截骨术不可行。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当疾病进展到ARCO ⅢB、Ⅳ期后,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将丧失活动能力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股骨头髓芯减压、打压植骨、钽棒置入、旋转截骨等,多以延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间为目的.许多学者将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髋手...  相似文献   

9.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病,简称Perthes病)是儿童比较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由于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各家不一.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9年10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配合胫骨结节牵引和CPM机治疗Perthes病12例,经随诊观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转子间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子间截骨在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股骨转子间内翻截骨,使截骨后颈干角为110°。结果随访2-6年,优9例,良2例,差1例。结论股骨转子间内翻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方法简单,不需长期石膏固定,疗效可靠,是治疗Perthes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4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9~49岁,平均37岁。其中FicatⅢ期35髋,FicatⅣ期13髋,髋臼相对正常。41例患者(48髋)均采用金属半髋表面置换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年。平均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01),疼痛由术前的3.1分提高到9.1分;步行由4.4分提高到9.2分;活动由5.5分提高到7.1分。按UCLA评分标准,FicatⅢ期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8.6%;FicatⅣ期13髋术后的满意率为69.2%(P=0.25)。8髋疗效差,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改善,术后X线检查发现7髋呈髋内翻植入了假体(插入的短柄与股骨轴线的夹角均小于130°)。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83.0%。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的前提下,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3月,56例患者(88髋)接受了Pinnacle关节置换手术;年龄36.3—68.1岁,平均49.2岁。病史7~21年,根据ARCO分期:所有88髋均为股骨头坏死Ⅳ期,其中激素性32例55髋,酒精性21例30髋,创伤性3例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1~63分,平均47.5分,所有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正确放置假体位置,术后定期复查,给予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为2—7年(平均6.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47.5恢复到术后97.2。1例髋臼假体术后1年时发生松动,考虑手术技术导致,给予大号髋臼假体翻修,术后随访4年,未见不良结果出现。1例髋关节术后2d内发生关节脱位,给予麻醉下复位下肢皮牵引2周,无脱位再次发生。其他假体均位置良好,尚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关节炎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好,四代陶对陶(Pinnacle)关节由于其股骨头假体较大,患者术后活动度大功能恢复满意,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手术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2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5~51岁,平均36岁.其中Ficat Ⅲ期8髋,Ficat Ⅳ期13髋.均行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取Gibson后外侧切口,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处理股骨头时,以颈干角通过股骨头中心打入1根导针,用空心钻头钻孔后插入导引杆,再用圆柱形的股骨头切割器锉去股骨头的多余部分,在股骨头上钻孔,将骨水泥涂抹在股骨头和假体上,将假体柄插入股骨颈中心轴骨孔内,冲紧到位,等待骨水泥固化.术后Harris评分分析,并进性统计学分析(t检验),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3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30±5.23)分提高到术后(90.47±3.14)分,优良率90.5%,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摄片发现2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线,而无松动迹象.结论:全髋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方法,它能恢复正常的关节生物力学及负载传递,提高了关节的稳定性,延缓了全髋关节置换,不影响日后的翻修效果,且创伤小、操作简便、感染率低.适用于FicatⅢ期及部分FicatⅣ期的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破坏少,特别是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非骨水泥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患者17例(22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8.4岁(25~64岁).ONFH按ARCO标准分期,Ⅱ C期1例(1髋),ⅢB期2例(3髋),ⅢC期4例(5髋),Ⅳ期10例(13髋).除4例患者THR术前1~5个月停用激素外,其他患者围于术期和术后均维持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前接受血液透析时间平均为16个月(0~87个月),肾移植术至接受THR的平均时间为3.4年(1.5~6年).全部采用非骨水泥THR,Versys股骨假体和Trilogy髋臼假体各5髋,Zweymuller股骨假体和EP-FIT髋臼假体各17髋;金属头对聚乙烯臼13髋,陶瓷头对陶瓷臼9髋.结果 1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年(11个月~5.1年).Harris评分为优15髋(68.2%),良7髋(31.8%);从术前平均(41.3±6.4)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2±7.1)分.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异位骨化1例,假体不稳定1例.结论 非骨水泥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不影响假体的早期稳定性,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至2006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38例(42髋),患者手术时的年龄29—51岁,平均(37.5±9.2)岁,其中男31例,女7例。其中31例(35髋)行了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7例(7髋)行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所有患者病变部位的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步行、功能、活动进行评分。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2个月开始第1次随访,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1—13年。两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做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8.4年。主要观察指标为:纳入患者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前后UCLA评分的比较;患者半髋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比较。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步行、功能、活动的评分由术前的(3.4±1.3)分、(4.8±1.9)分、(5.9±2.8)分、(5.8±2.7)分分别提高到术后的(8.7±2.4)分、(9.0±2.8)分、(8.4±3.3)分、(7.6±3.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8、7.34、3.42、2.64,P〈0.01)。其中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9%,与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7髋术后的满意率相近(100%,x^2=0.05,P〉0.05)。结论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向全髋关节置换术过渡的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中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半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是否有差异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伴髋臼病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自1996年10月~2000年10月4年间,共收治了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伴髋臼病损的病人,行髋臼重建后,全髋关节置换,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回顾性研究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80髋)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骨盆正位与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的磨损速度、磨损方向。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共54例(62髋)患者获得至少5年的随访,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4.0±8.4)分(21~50分),终末随访时平均为(92.4±5.7)分(78~100分)。截至末次随访时无一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1髋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12髋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25±0.074)mm/年。Kaplan-Meier分析假体生存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结论多孔涂层非骨水泥型假体可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提供良好的中期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因为聚乙烯髋臼的磨损不可避免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等潜在因素的存在,长期效果仍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期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对采用同一类型混合假体行THA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7例(61髋)进行至少6.5年的影像及临床随访。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的骨质改变,并测量臼杯内衬的磨损速度与磨损方向。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9.0±6.0)分(25~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90.4±4.6)分(80-100分)。截至末次随访时,1髋(2%)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拟行植骨治疗;7髋(11%)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14±0.05)mm/年(0.02-0.45mm/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以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或再手术为终点,髋臼与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分别为98%(95%置信区间,0.96-1.00)和100%(95%置信区间,0.95-1.00),以假体无菌性影像学松动为终点,髋臼与股骨假体的生存率均为100%(95%置信区间,0.95-1.00)。结论应用混合型假体行THA可以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提供完好的中期固定及临床效果。然而,由于聚乙烯磨损、骨溶解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长期效果仍须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和中长期随访情况。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进行治疗,男10例,女13例;年龄59~82(68.4±10.4)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型9例。根据Ficat分期,Ⅱa期3例,Ⅱb期3例,Ⅲ期9例,Ⅳ期8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7年时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急性假体周围感染,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髋关节脱位。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10(85.1±22.9)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3~92(89.8±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转子间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3例患者假体7年生存率为95.7%。结论:对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同时治疗骨折和术前症状性髋关节疼痛,具有满意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