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ICAM - 1 )和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 - 1 (sVCAM - 1 )在一些疾病时表达增加 ,本文探讨了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住院治疗的DM患者 47例 (男 1 9,女 2 8) ,平均年龄 50 .2岁 ,病程 6个月~ 1 6年。 31例合并有DM慢性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 )为有微血管病变组 ,1 6例无慢性微血管病变为无微血管病变组 ;又按血清甘油三酯血症组 (A组 ) 1 8例、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组 (B组 ) 1 0例 ,单纯高血压组(C…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在Ⅱ型糖尿病组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1)。提示:血清sICAM-1和sVCAM-1参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行高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妊高征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量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妊高征组血清sICAM-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妊高征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结论:sVCAM-1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能对于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动态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冠心病人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冠心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和sVCMA-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t=7.692-11.458,P〈0.001),sICAM-1和sVCAM  相似文献   

5.
倪磊  许以平 《现代免疫学》2001,21(2):119-119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 ,它介导了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转移 ,在气道粘膜的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的选择性聚集、浸润中起重要作用[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 CAM 1)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从血管内皮细胞上自然脱落的VCAM 1分子 ,是反映体内VCAM 1表达水平的可溶性标志物。临床上某些哮喘儿童到青春期会自然缓解甚至痊愈是个普遍现象[2 ] ,其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通过对哮喘青春期缓解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sVCAM 1水平的测定和比较 ,探索其中的规律。1 …  相似文献   

6.
血清sICAM-1和sV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许多研究已证实ICAM 1、VCAM 1与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炎症部位的移行和募集有关。有人在哮喘实验的动物模型中采用免疫组化法 ,发现在气道粘膜下ICAM 1〔1〕和VCAM 1表达增加〔2〕。参与免疫反应的粘附分子可从表达的内皮细胞或激活的淋巴细胞上脱落下来 ,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 ,从而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本研究试图通过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 (sICAM 1和sVCAM 1)含量的变化 ,分析其是否与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早期、中期或AS进展期或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H]-Tdr掺入法、[3H]-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 2 %FCS)组、AngⅡ组 (其浓度为 1 0 - 1 0 ~ 1 0 - 6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 1 0 - 7~ 1 0 - 5mol/L)、MCP - 1mcAb组 (终浓度为 1 0 μg/mL)和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 ,已有研究显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在MS患者中会发生变化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sVCAM 1在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MS组 :共 19例 ,其中男 7例 ,女 12例 ;年龄 18~ 53岁 ,平均 32 9± 9 6岁 ,缓解期 3例 ,复发期 16例 ;均符合Poser关于MS的诊断标准[1] 。病人处于复发期的标准 :在平稳期至少 30d后 ,出现新的症状或旧的症状加重持续 2 4h至 6个月 ,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 )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 1 )在创伤骨折及手术中的含量变化。了解粘附分子在创伤及手术后发生感染后的含量变化以及机体恢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48例创伤骨折及手术后ICAM - 1和VCAM - 1的含量。结果 :创伤骨折后 72h行复位手术患者测定ICAM - 1和VCAM - 1的含量 ,同时测定了手术后 72hICAM - 1和VCAM - 1的含量变化 ,并将手术前和创伤骨折手术后的ICAM - 1和VCAM - 1的含量进行比较 ,同时与正常对照组的含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早期、中期或AS进展期或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 H TdR掺入法、3 H 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2 %FCS)组、AngⅡ组(其浓度为 10 -10 ~ 10 -6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10 -7~ 10 -5Mol/L)、MCP 1mcAb组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 (含 5 %的酵母多糖…  相似文献   

11.
文献报道 ,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α(sTGF -α)、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Selectin)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发现其水平的变化与PHC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1 ] 。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三项指标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 ,本文测定了 4 0例PHC患者上述三项标志物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正常对照组 35名 (男 2 5 ,女 10 ) ,年龄 2 6~ 6 2岁。均系来院作健康检查的正常人 ,血液、尿常规、生化、免疫学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PHC组 4 0例 (男 30 ,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VCAM 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 (MCP 1)表达的影响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以人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作观测对象 ,采用平行板流动腔产生一定大小的切应力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测经 0 .72Pa作用不同时间 (30min、5h)后 ,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采用ELISA方法测定灌流液中MCP 1蛋白浓度 ,反映内皮细胞表达MCP 1的变化。结果 :粘附分子测定的结果如下 :切应力作用 30min后 ,ICAM 1的阳性表达率 (% )为 5 6 .3± 10 .2 ,作用 5h后为 5…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 监测56 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 (s V C A M 1 ) 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 肾移植患者术后s V C A M 1 水平呈规律性变化, 急性排斥反应组s V C A M 1 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环胞素 A( Cs A) 肾中毒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01 ) ; 与排斥反应前水平比较, 差异亦非常显著( P< 001 ) 。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排斥反应, s V C A M 1 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耐激素的排斥反应应用 A T G 治疗后, s V C A M 1 在排斥反应后1 个月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Cs A 肾中毒组, s V C A M 1 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s V C A M 1 水平的变化, 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肾移植患者术后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环胞素A肾中毒组,差异非常显著;与排斥反应前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其致病因素多种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通过TNF α作用于内皮细胞 (EC)后 ,观察单核细胞对其粘附的变化 ,粘附分子表达以及对调控粘附分子基因的转录因子 (NFκB)变化 ,以探讨TNF α在AS发生早期细胞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γTNF α(5ng/ml)作用 4h后 ,用细胞计数法测U937细胞以EC粘附率 ,用ELISA法检测EC膜上粘附分子VCAM 1、ICAM 1、P selectin的表达 ,以及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  相似文献   

16.
实 验与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脑缺血后的病理过程中有明显的炎性反应 ,目前主要研究与炎性细胞浸润有关的粘附分子和脑血管内皮方面。1 内皮细胞产生的粘附蛋白分子目前报道较多的是内皮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 ,因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并跨内皮细胞造成浸润等过程需要粘附分子的介导。内皮细胞产生的粘附分子主要有E selectin(内皮选择素 ,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 )、P selectin(血小板选择素 ,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及活化血小板内 )、ICAM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PE…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 (DN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有报道IL 6可引起肾小球系膜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而IL 6发挥作用须先与其血清中的sIL 6R结合[1,2 ] 。本文通过检测DN患者血清sIL 6R水平 ,探讨其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健康志愿者 30例作为对照组 ,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91例 ,1型 (A组 ) 2 9例 ,2型 (B组 ) 6 2例 ,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肾脏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为 2 0 μg/min~ 2 0 0 μg/min。常规检测空腹及餐后 2h血清葡萄糖 (FBG、P2h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相似文献   

18.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 ,由于血压的持续升高或波动不定 ,引起诸多的病理变化 ,其中血管壁损伤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作为血管内壁组成部分的内皮细胞 ,其损伤首当其冲[1] 。而细胞粘附分子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之一 ,尤其是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 1(sICAM - 1) ]是其中的重要成员[2 ] 。本文就利用测定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人、不同控制程度的高血压病患者之间血清sICAM - 1的变化 ,来探讨其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并发心脑血管梗塞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前的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通过Ras -PKCzeta -MEK途径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系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 /2 )。然而 ,这不能解释AngⅡ促进VSMC增生的作用可被PI3K的抑制剂Wortmannin所阻断。我们推测PI3K也可能参与了AngⅡ激活的ERK1 /2的调节。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加Westernblot分析显示正常培养的VSMC表达PI3K ,Ang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刺激并不影响PI3K的表达 ,但可提高PI3K对抗其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的功能改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其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起主要作用。故尔观测Ox 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 1、VCAM 1、P selectin表达和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作研究载体 ,采用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观测Ox LDL对内皮细胞 (EC)粘附功能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LISA二种方法观测Ox LDL(10 0 μg/ml和 2 0 0 μg/ml二种浓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