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出生缺陷致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甘肃省出生缺陷的分布状况和出生缺陷的致病因素,为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提供基线资料和可供干预的核心因素.方法根据甘肃地理特点及经济状况,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4个县,共40个乡为调查点.以当地出生的5岁以内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出生缺陷患儿为病例组,即选同年龄、同性别、居住地相近的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其家庭进行调查,共获得病例组295例,对照组570例.出生缺陷病种以医院诊断为准.结果295例出生缺陷患儿中低出生体重儿39例占13.22%,神经管畸形85例占28.81%,四肢畸形14例占4.75%,唇裂及唇腭裂18例占6.10%,唐氏综合征5例占1.69%,马蹄内翻足8例占2.71%.男性为194例,占65.76%,女性为101例,占34.24%,性别比例为男女=1.921(194101).出生缺陷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史(RR=10.90),妊娠前接触化学毒物史(RR=4.725 2),流产次数(RR=3.590 8),流产史(RR=3.2526),妊娠早期(2~5 d)接触化学毒物(RR=2.426 6).结论妊娠早期是流产、死产、死胎、胚胎畸变的危险时期,故在妊娠前期及早期尽量避免接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西2000年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因素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及其环境致畸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广西7城市2000年出生的905例围生儿(包括281例出生缺陷儿和624例正常儿)进行研究,对孕妇在孕期接触的各种环境致畸危险因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危险度评价的模型拟合。[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以母亲孕期服用激素类药者为最高,RR=5.01,其次是母亲孕期接触农药者RR=2.22,母亲有妊娠并发症者RR=2.16,母亲孕期服用镇静药者RR=2.0H6,母亲孕期服用中成药者RR=1.96,母亲有慢性病者RR=1.82,父亲有接触化学制剂者RR=1.70,母亲孕期体力劳动过重者RR=1.54,此外,围生儿的出生体重较大者RR=0.22。[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母亲在孕期接触的环境因素如激素类药、农药、镇静药、中成药、孕期体力劳动过重、母亲有妊娠并发症、患慢性病和父亲接触化学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Logistic配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广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并规划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广西 2 0 0 0年 2 76对围产儿 (配对病例对照 )的父母所暴露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 :母亲孕期接触农药 (OR =5 76 4 ) ,孕期营养不良 (OR =4 5 95 ) ,父亲接触化学制剂 (OR =2 5 0 5 ) ,孕期接触化学制剂 (OR =2 331) ,产次 >2 (OR =1 934) ,孕期体力劳动过重 (OR =1 4 80 ) ,孕期不良情绪(OR =1 4 6 0 )等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结论 在广西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可从职业因素、营养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二硫化碳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影响因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S2 )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前瞻性观察的 16项有关因素。结果 导致CS2 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女工接触CS2 (P =0 .0 0 1,RR =0 .6 6 5 )和早早孕丢失 (P =0 .0 0 7,RR =0 .72 4 )。结论 女工接触CS2 和早早孕丢失是导致该行业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180例出生缺陷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引起出生缺陷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180例出生缺陷儿(其中133例活产缺陷儿、47例引产缺陷儿)与180例出生正常儿的母亲年龄、母亲职业、初次孕检孕周、孕早期疾病史、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用药、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异常孕产史、缺陷家族史、接触有毒有害物史、父亲年龄、父亲职业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5个因素在病例组和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母亲平均年龄(t=3.255,P=0.001)、父亲平均年龄(t=2.047,P=0.041)、母亲职业(χ2=11.016,P=0.026)、异常孕产史(χ2=5.767,P=0.016)、缺陷家族史(χ2=4.405,P=0.044);多因素回归分析母亲职业(教育)为保护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与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异常孕产史、缺陷家族史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红  仇小强  曾小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73-2075,2078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分析国内1991-2004年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14篇。累计病例3054例,对照428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母文化程度(0.7301),流产史(3.3768),孕早期服药(2.9642)、接触化学毒物(3.2927)、剧烈呕吐(10.6965)、感染(6.7954)、接触农药(5.9415)、TORCH感染(2.0370)、负性精神刺激(2.1331),父吸烟(2.2480)和饮酒(2.6646);多因素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母文化程度(0.6545),孕期营养(3.4488),孕早期服药(3.4892)和负性精神刺激(1.6294)。[结论]影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母文化程度,孕期营养,孕早期服药、感染、剧烈呕吐、接触化学毒物,父吸烟和父饮酒等。  相似文献   

7.
二硫化碳对作业女工妊娠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二硫化碳 (CS2 )对生殖机能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追踪观察待孕作业女工的受孕时间和确诊妊娠女工的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 ;监测研究现场CS2 浓度。结果  (1) 2 5 7名接触组女工各月经周期妊娠率均明显低于 36 6名对照组女工 ;且受孕时间随其接触CS2 浓度的增高 (r=0 .1198,P =0 .0 2 4)及接触时间的增加 (r=0 .2 799,P <0 .0 0 1)而延长 ;(2 )接触组女工自然流产率 (8.5 5 % )、死胎率 (1.2 8% )、新生儿死亡率 (1.46 % )、出生缺陷率(0 .97% )、早产率 (3.42 % )、过期产率 (2 .5 6 % )和足月产率 (80 .0 5 % ) ,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性比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接触组女工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1) 8.6 7mg/m3 CS2 平均接触 4.98a ,虽然使妊娠所需时间延长 ,但对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性比等均未见明显影响 ;(2 )妊娠时间可作为生殖损伤的筛选指标 ,提示毒物的早期胚胎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最佳预防控制决策,实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国内外近10~20年间关于出生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先对其初步筛选,再通过文献质量评估对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不同纳入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漏斗图、线性回归分析和失安全数综合评估研究文献的发表性偏倚.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孕3个月内孕妇感冒或发热OR=7.64,95% CI:5.61~10.40;妊娠前后接触化学制剂OR=4.14,95% CI:2.88~5.95;孕期服药史OR=3.94,95% CI:2.25~6.88;辅助生殖技术OR=1.38,95% CI:1.28~1.48.累积Meta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时间点的Meta分析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原结论相近;线性回归法表明在a=0.05检验水准上漏斗图对称有统计学意义,失安全数大于5k+10,发表行偏倚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纳入文献的现有研究中关于中国人群与出生缺陷相关联的遗传、环境危险因素为:①先天疾患家族史;②既往出生缺陷史;③近亲结婚;④母亲及父亲方面的多种因素.结论 按照Wynder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孕3个月内孕妇感冒或发热、妊娠前后接触化学制剂、孕期服药史与出生缺陷均呈中度相关,研究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20年来出生缺陷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结果.在所有人群中辅助生殖技术与出生缺陷存在弱相关.纳入的关于遗传、环境因素的现有研究中未见或少见微波辐射、高温、孕母营养和体重、受孕季节、环境激素、家庭经济情况、孕期情绪以及父亲年龄等因素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以医院为基础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水平,并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以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d的出生缺陷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的方式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家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缺陷围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4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住院分娩围生儿37 142例,出生缺陷患儿555例,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为14.94‰.前10位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患儿总例次数的85.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经常性摄入优质蛋白(≥1次/d)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OR=0.591);致畸因素接触史(OR=2.179)、母亲吸烟史(OR =3.903)、母亲先天性疾病史(OR=2.130)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孕期干预减少宫内感染所致出生缺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孕期干预减少人巨细胞病毒 (HCMV)和弓形虫 (TO)宫内感染所致出生缺陷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检测 3 0 95例有异常孕产史的孕妇外周血中的 HCMV和 TO特异性抗体 Ig G和 Ig M,对 HCMV Ig M阳性者再检测 HCMV晚期 m RNA。对 119例 HCMV Ig M和 HCMV m RNA均阳性者服用中药金叶败毒颗粒 ,12 9例作为对照 ;给 13 1例 TO Ig M阳性者服用西药螺旋霉素 ,13 9例作为对照。结果 中药金叶败毒颗粒可使孕妇 HCMV Ig M和 HCMV m RNA转阴率从自然状态下的 42 .64 % (5 5 / 12 9)提高到 71.43 % (85 / 119) (χ2=2 0 .87,P=0 .0 0 1) ,宫内传播率从自然状态下的 47.5 0 % (19/ 40 )下降到 2 0 .0 0 % (15 / 75 ) (χ2 =9.47,P=0 .0 0 1) ,并大大减少了流产、死胎、先天畸形等子代生长发育异常。西药螺旋霉素可使孕妇 TO Ig M转阴率从 3 5 .2 5 % (49/13 9)提高到 72 .5 2 % (95 / 13 1) (χ2 =3 7.63 ,P=0 .0 0 1) ,宫内传播率从自然状态下的 2 4.2 4% (8/ 3 3 )下降到 7.3 5 %(5 / 68) (χ2 =5 .65 ,P=0 .0 0 2 )。结论 筛选孕期 HCMV Ig M和 HCMV m RNA阳性以及 TO Ig M阳性的妇女 ,分别给予金叶败毒颗粒和螺旋霉素可减少因因宫内感染所致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监测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东莞市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s,BDs)发生情况 ,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 ,对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7~ 1999年出生缺陷情况与 2 0 0 0~ 2 0 0 2年出生缺陷情况进行比较 ,对近年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全市近 6年共有围产儿 2 76 85 9人 ,发生出生缺陷 16 81人 ,出生缺陷发生率 6 .0 7‰ ;围产儿死亡率 13.5 9‰ ,唇腭裂居类别构成首位 ,巴氏水肿是出生缺陷主要构成之一。母亲年龄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龄 <35岁组 (P<0 .0 1) ,最佳生育年龄为 2 5~ 30岁。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母亲乱用药、接触化学毒物、接触放射线等危险因素暴露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 (P<0 .0 1) ;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P<0 .0 5 ) ,且出生缺陷顺位发生了变化。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巴氏水肿发生减少 ,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增高。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7年上海市长宁区4家接产机构住院剖宫产发生的73例产后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4 818例剖宫产产妇中73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9%。剖宫产患者有流产史、巨大儿、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的产后出血比例均高于无流产史、不是巨大儿、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OR=2. 423, 95%CI:1.260~22.554)、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OR=1.438, 95%CI:1.109~5. 050)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排序前3位分别为前置胎盘(45.21%)、妊娠期糖尿病(21.92%)、和甲状腺功能减退(10.96%)。结论应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减少非意愿妊娠及流产,重视孕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女工生殖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女工生殖功能的影响,取得敏感性生殖效应指标.方法 检索和收集1979-2008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女工生殖功能影响的文献,经严格的筛选后,应用Bev man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一致性检验并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合并,采用Meta分析合并相对危险度(RR)值作为各项目的 总效应指标.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与对照组比较,职业性铅接触与女性月经周期异常(RR=1.78,95%CI:1.51~2.09)、经量过少(RR=1.46,95%CI:1.20~1.78)、经前期综合征(RR=1.71,95%CI:1.19~2.45)、痛经(RR=1.42,95%CI:1.09~2.23)、妊娠高血压(RR=4.47,95%CI:1.50~13.32)、妊娠合并贫血(RR=3.23,95%CI:1.07~9.78)、早产(RR=3.39,95%CI:2.22~5.19)、自然流产(RR=3.51,95%CI:2.38~5.19)、死胎死产(Rr=5.25,95%CI:3.38~8.14)及女工子代低体质量出生(RR=2.80,95%CI:1.19~6.61)和出生缺陷(RR=4.72,95%CI:3.11~7.16)的正相关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可以引起女工月经周期异常和经量减少,增加痛经和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同时还会影响妊娠及其子代发育,表现为增加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贫血、早产、自然流产和死胎死产的发生,并导致其子代出生低体质量和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5.
赵娟 《中国妇幼保健》2020,(7):1283-1285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第六师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及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各种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进行对新生儿母亲的问卷调查,在问卷中涉及的信息包括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不良习惯、患病情况、接触有害环境、遗传病史等因素;回顾分析2017-2018年六师住院分娩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另外以无出生缺陷的围生儿68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监测围生儿735例,共有54例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35%,出生缺陷死亡2例,占出生缺陷3.70%。出生缺陷前7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1例占57.41%,多指(趾)7例占12.96%,马蹄内翻足3例占5.56%,足外翻2例占3.70%,唇腭裂2例占3.70%,血管瘤2例占3.70%,无脑儿2例占3.7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师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缺陷有逐年增高趋势,出生缺陷在文化程度低、年龄段为20~35岁、不规范孕期检查的孕妇中发生率较高。加强孕前和孕期的保健,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规范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庆市儿童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危险度,为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做好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65例病例、330例对照进行调查;使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1:2匹配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调查因素有:母亲妊娠期先兆流产(OR=80.60)、妊娠合并症(OR=13.06)、母亲家族遗传史(OR=63.40)、父亲患有慢性病(OR=13.01)、父亲饮酒(OR=3.52)、父亲职业有害接触(OR=10.37)、参加婚前检查(OR=0.37)、服用叶酸类药物(OR=0.30)、妊娠期吃鱼虾类食品(OR=0.18)。结论:母亲家族遗传史、妊娠期出现先兆流产、有妊娠合并症、父亲患有慢性病、父亲饮酒、父亲职业有害接触是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婚前检查、服用叶酸类药物、妊娠期多吃鱼虾类食品是防止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以及胎盘植入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2月温州附属二院340例前置胎盘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其是否发生胎盘植入分为对照组256例和病例组8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病例的母婴妊娠结局。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4. 71%(84/340);影响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包括流产史(OR=5. 053)、剖宫产史(OR=6. 092)、产次(OR=4. 821)、瘢痕子宫(OR=2. 643)及中央性前置胎盘(OR=3. 547);病例组的子宫切除率(15. 48%)、产后出血率(47. 62%)及产褥感染率(13. 10%)均高于对照组(3. 13%、14. 84%及2. 34%,P0. 05);病例组的早产发生率(52. 38%)、新生儿窒息率(27. 38%)、围生儿死亡率(11. 90%)及低出生体质量率(34. 52%)均高于对照组(28. 91%、14. 06%、1. 17%及17. 19%,P0. 05)。结论前置胎盘病例中有较高的胎盘植入发生率,影响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对母婴妊娠结局产生较大影响,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产前因素,加强产后出血预防的针对性。方法:将我院2002年12月~2007年12月间住院分娩产后出血产妇154例作为出血组,选择同期非出血产妇308例作为对照。通过单因素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后出血的产前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临产前体重、临产前体重指数(BMI)、宫高、新生儿体重、难产家族史、不孕史、流产清宫次数≥3次、并发妊高征、伴凝血异常、前置胎盘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高(RR=1.187)、合并妊高征(RR=2.989)、多次流产清宫(RR=3.558)、前置胎盘(RR=4.840)4个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妊高征、巨大儿筛查,避免非意愿妊娠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输卵管妊娠误行药物流产而致破裂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行药物流产而致输卵管妊娠破裂 2 8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998年 8月~ 2 0 0 2年 8月 ,我院共收治宫外孕142例 ,其中输卵管妊娠 12 8例 ,行药物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 )流产而致输卵管妊娠破裂 2 8例 ,占2 1.88% ,年龄 19~ 4 2岁 ,平均 2 5岁。其中 19~ 2 5岁16例 (5 7.14% ) ,2 6~ 32岁 8例 (2 8.5 7% ) ,33~ 4 2岁 4例 (14.2 8% )。经产妇 9例 (32 .14% ) ,初孕妇3例 (10 .71% ) ,2次以上妊娠而未生产者 16例(5 7.14% )。停经时间为 31~ 5 8d,平均 4 6d。服药方法 :无药物禁忌症者 ,空腹 2 h口服米非司酮 ,早 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所检出的高风险因素,以提高个性化指导,降低出生缺陷。方法选取2016年广汉市计划生育服务站5 474例(女性2 748例、男性2 726例)接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服务对象,检查内容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9项、病毒筛查4项、妇科超声常规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早孕和妊娠结局随访。结果高风险人群占24.30%(1 330/5 474),女性占36.28%(997/2 748),男性占12.22%(333/2 726)。高风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女性35岁(含与其他因素共存)占22.16%(609/2 748);体质量指数异常占7.27%(398/5 474)(女性233例、男性1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占3.49%(191/5 474)(大三阳24例、小三阳131例、其他36例);男方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占1.43%(39/2 726);女性生殖系统异常占1.20%(33/2 748);中度以上贫血(含地中海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占0.55%(15/2 748);不孕不育占0.42%(23/5 474);分娩过出生缺陷儿占0.36%(10/2 748);不良妊娠结局占0.36%(10/2 748);内科疾病占0.27%(15/5 474);自身缺陷占0.25%(7/2 748);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占0.07%(4/5 474);精神疾病占0.07%(4/5 474);Rh阴性占0.07%(2/2 748)。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被检出的高风险因素较多,并且女性高龄、体质量指数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偏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