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P=0.000)。结论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3.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指标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适宜中国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指标。方法 以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开始显影作为动脉相的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间,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为实质相起始时间;分析682例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肝动脉、门静脉的始增时间及肝实质的增强峰值时间、肝内病灶的开始减退时间,分析增强模式。结果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始增时间有显著差异,肝内良恶性病灶增强退出时间有显著差异。85%的原发性肝癌及99%肝转移癌在注射造影剂后180s内退出,故以180s作为延迟相起始时间及与实质相的划分点,由此将超声造影分为四个时相。结论 由于肝背景不同造成血流动力学差异,病灶增强时相以自身背景对比更为适宜;根据新的时相定义及病灶增强退出特征,总结出中国人肝癌及其他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同时进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95.7%、94,8%,均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75.0%、71.7%、74.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静脉声学造影的声像学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增强CT或MR造影对照,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变9例,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成像,造影时记录肝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方式及增强程度。结果:9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造影表现为动脉相均为快速增强,其中6例为中央型,3例为整体型,门脉相本组病例均为高回声,延迟相8例为高回声,1例为等回声。结论:超声造影能清楚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造影充填过程及充填方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4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参数在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记录59例患者共70个肝局灶性病灶的造影剂到达时间、造影剂灌注达峰值强度时间,并比较良恶性肿瘤在这些参数上的差异。结果肝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及病灶旁肝组织造影剂到达时间分别平均为(15.26±2.79)s,(12.71±2.11)s及(15.88±3.00)s,恶性病灶组造影剂到达时间显著早于良性病灶组及病灶旁肝组织(P=0.000);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及病灶旁肝组织造影剂灌注达峰值强度所用时间分别为(39.63±5.36)s,(23.25±4.55)s及(38.04±4.19)s,恶性病灶组显著早于良性病灶组及病灶旁肝组织(P=0.000);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及病灶旁肝组织的峰值强度分别为(23.12±4.01)dB,(25.83±3.56)dB及(16.45±3.89)dB,良性组与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病灶旁肝组织(P=0.000)。结论肝局灶性恶性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及造影剂达峰值强度的时间均显著早于良性病灶,在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医学超声诊断新的模式和思维。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出现给超声技术带来了飞跃的发展,尤其是低机械指数实时灌注成像是超声医学的巨大进步,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将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进展总结如下。一、超声造影的原理超声造影是通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提高血管内声压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误诊肝脏局灶性病变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不典型CEUS特征及其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不符的2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EUS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 结果 21例CEUS检查误诊患者中,9例病理诊断为恶性病灶,其中8例为肝细胞癌(HCC),1例为肝转移癌,CEUS均误诊为良性病灶;12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其中3例为结节性肝硬化伴脓肿或坏死,3例为肉芽肿伴坏死,3例为血管瘤,1例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例为炎性假瘤,1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EUS将其中10例误诊为恶性病灶,2例误诊为不同病种间良性病灶。 结论 提高对少见病的认识,加深对各类相关分子学科知识的理解,仔细观察回放动态图像,综合分析造影过程各时相的特点,结合常规超声及临床检查结果,必要时行穿刺活检,可提高CEU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258个病灶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其良恶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 258个病灶中,常规超声准确诊断202个,其中良性54个,恶性148个;超声造影准确诊断242个,其中良性87个,恶性155个;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5.7%、90.6%、94.5%、92.6%、93.8%,与常规超声(91.4%、56.3%、77.9%、79.4%、78.3%)比较,除敏感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US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肝脓肿的常规超声及CEUS图像,由2名超声科医师对病变的性质进行诊断。结果①常规超声:多数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为混合回声、内部血流贫乏。②CEUS:以不均匀、"网格样"及周边环状或结节样增强多见,61.76%(21/34)病灶动脉相与周围肝组织同时增强。等增强为最常见增强方式。41.18%(14/34)病灶在门脉相及延迟相出现消退,58.82%(20/34)未出现消退。CEUS更准确地评估了病灶内坏死区的面积。③读取造影图像后,医师诊断信心度和诊断结果一致性得到提高。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多样,大部分CEUS符合肝脏良性病变特点,少部分与恶性肿瘤相似。CEUS能准确评估病灶内坏死灶范围,提高医师对病变性质诊断的信心度及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35例,使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两种方法对比检查,比较二者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组135例病例中,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9.9%、88.5%和77.0%;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92.3%和90.4%。二者敏感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超声检查法可以敏感地检出肝内局灶性病变,可应用于日常工作中筛查肝脏疾患;超声造影检查法则可对常规超声难以确诊的病例进行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肝肿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局灶性肝损害是指在肝脏中出现的一系列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他们通常在常规腹部超生检查中被发现。FLL的分类直接决定了患者的诊疗方式,因此在临床上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FLL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报道1例意外检出FLL病例,来试图简单阐述超声造影在FL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患者CT及MRI给出不同的诊断意见,而后通过超声造影及随访观察到该占位最终自发消失。  相似文献   

14.
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成像的特点及互补性,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1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采用诊断评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与互补性,并评价病灶在不同成像方法中动脉期的表现.结果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6.6%,86.9%,94.9%,90.9%,93.8%,增强CT对应值分别为98.3%,82.6%,93.4%,95.0%,93.8%;两种影像检查分别误诊共6例,其中5例可通过两者结合互补作出正确诊断.25例肝转移瘤中超声造影动脉期18例(72%)表现为高血供,增强CT 8例(32%)表现为高血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转移瘤超声造影动脉期多血供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虚拟导航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造影检出二维超声显示困难肝局灶性病变的差异,探讨虚拟导航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个CT或MR提示但二维超声无法显示的肝局灶性病变,分别行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造影,对比两种造影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 常规超声造影和虚拟导航超声造影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 36.2%(17/47)和 78.7%(37/4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虚拟导航超声造影时图像融合成功率达100%,平均对位用时5 min.当病灶位于肝边缘受肋骨或肺气影响、肝实质背景杂乱及病灶异常灌注时相较短或灌注差异不明显时,虚拟导航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造影更容易定位并检出病灶.结论 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二维超声无法显示肝局灶性病变的造影检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virtual navigation assiste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VN-CEUS) by comparing VN-CEUS with routine CEUS in detecting focal liver lesion(FLL) invisible in B-mode ultrasound(BUS).Methods Forty-seven FLLs invisible in BUS were identified by CT/MR,and received VN-CEUS and routine CEUS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VN-CEUS and routine CEUS were 78.7%(37/47) and 36.2%(17/47),the former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later (P<0.01).In all the cases,fusion of CT/MR with ultrasound was achieved successfully and average time for image fusion was 5 min.compared with routine CEUS,VN-CEUS could more easily find FLLs shadowed by lung or ribs,FLLs in inhomogeneous liver background,and FLLs with brief or inapparent abnormal enhancement.ConclusionsVN-CEU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FLL that was invisible in BUS.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缺血性胆道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确诊,超声疑为胆道并发症的移植肝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以增厚最明显的肝门部胆管壁为观察目标,分析胆管壁增强特点.结果 胆管壁造影表现可分3类:①胆管壁无增强者6例,即胆管壁在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增强;②胆管壁低增强水平者4例,即胆管壁在动脉期呈低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低增强或消退为无增强;③胆管壁高增强水平者15例,即胆管壁在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等或低增强.25例确诊病例中包括13例ITBL和12例非ITBL.ITBL组胆管壁无或低增强水平者10例(76.9%),高增强水平者3例(23.1%);非ITBL组均为高增强水平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超声造影检测胆管壁微循环灌注具有可行性,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全新的从微血管层面诊断ITBL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定量诊断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EUS定量诊断肝纤维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肝纤维化组118例及对照组27例患者行CEUS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分析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灌注规律.结果 在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中,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达峰值时间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1~S4期患者门静脉到达时间均长于S0(P均<0.05);S3及S4期患者肝静脉到达时间显著短于S0期(P均<0.05);S4期患者肝实质达峰值时间显著早于S0期(P<0.05).应用ROC曲线,以肝静脉到达时间≤23 s为界值,CEUS诊断肝硬化(S4)的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85.2%;以肝实质达峰值时间≤27 s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100%.结论 CEUS技术有助于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并有望对肝硬化前期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肝局部脂肪缺失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部脂肪缺失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疑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失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前或检查后进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二维超声均显示为在脂肪肝基础上的低回声病灶,最大为50 mm×39 mm,最小为17 mm×14 mm。所有病灶在动脉相均无明显增强,在门脉相及实质相均增强呈等回声,在造影模式下均未显示明显占位性病灶。所有病例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提示正常肝或脂肪肝,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肝组织。结论肝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局部脂肪缺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是肝局部脂肪缺失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