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ABO溶血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62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予以人血丙种球蛋白或激素、蓝光、茵栀黄注射液等综合治疗,监测血清胆红素,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6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对新生儿ABO溶血病予以人血丙种球蛋白、蓝光及茵栀黄注射液等综合治疗,疗效肯定,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了解黄疸程度,严密观察病情、换血疗法的护理、蓝光疗法的护理、榆注血制品输注的护理等。结果: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31例,死亡1例,治疗过程没有出现副反应。结论: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3.
六味茵陈汤治疗ABO母婴血型不合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科 《陕西中医》2007,28(11):1488-1489
目的:探索中医传统复方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50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47例,有效率94%,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3例,发病率6%。结论:在应用六味茵陈汤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并比较临床路径组(n=45)和对照组(n=45)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的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和家长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路径组患儿住院日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路径对于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采集标本时间与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取596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溶血三项检测、同时对母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596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中阳性429例,阳性率71.98%;ABO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409例,占阳性标本的95.33%;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18例,占4.20%;其它不规则抗体2例占0.47%;4天后采集标本检测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较低(P0.05)。结论:本市新生儿溶血病发生主要为ABO血型系统,高达95.33%,新生儿溶血病在患儿出生后4天内采集的标本检测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方法:77例血清抗A(B)IgG抗体≥1:128的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口服茵陈汤及西医治疗;对照组36例,仅行西医治疗。定期测定孕妇血清抗体效价及随访新生儿。结果:治疗组孕产妇中治愈24例,显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未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61.1%,出现2例新生儿溶血病。结论:茵陈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性.方法:对226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进行ABO新生儿溶血(HDN)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结果:在226例临床新生儿溶血病中由ABO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38例,占送检标本的61.06%,其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A型患儿为63例,阳性率45.65%,B型患儿为75例,阳性率54.35%.结论: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以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为确诊试验,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明确诊断可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妊娠4个月以上和曾有不明原因流产,死胎或可疑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孕妇,产前进行ABO系统血清免疫抗体检测,以极早发现其新生儿可能患ABO溶血的孕妇。结果:共检出有ABO系统血清免疫抗体者256例,对其中血清免疫抗体效价高于或等于1:32者给予治疗。结论:通过对孕妇产前进行ABO系统血清免疫抗体检测,可做到极早发现其新生儿可能患ABO溶血病的孕妇,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血型血清学诊断78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资料,系统阐明溶血三项试验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的78例患儿资料,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鉴定患儿ABO、Rh血型及溶血三项试验,并对疑似ABO以外新生儿溶血病用母亲血筛查不规则抗体。结果:在78例新生儿溶血病疑似病例中,共有52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总阳性率约为66.67%,其中新生儿ABO溶血49例,,所占比例为94.23%,新生儿RH(D)溶血3例,所占比例为5.77%。O-A型26例(50%),O-B型23例(44.23%)。经数据分析,O-A型与O-B型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32.69%(17/52),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59.62%(31/5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94.23%(49/52)。血液采集时间为0~6 d和超过6 d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2.06%和30.00%。两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液采集时间为0~6 d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采集时间超过6 d组。结论: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并采用溶血3项检测对有效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茵蚕二陈饮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临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茵蚕二陈饮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参照AABB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组98例孕妇中,血 效价下降90例,有效率91.8%,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5例,发病率5.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应用茵蚕二陈饮治疗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亦降之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IVIG 1.0 g/(kg·d)静脉滴注,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采用常规新生儿黄疸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黄疸病情控制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黄疸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中临床效果及满意度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及其对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例足月分娩的溶血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静滴IVIG 0.5g/d,1次/d,连续服用3 d;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静滴IVIG 1.0 g/d,1次/d,连用3 d,观察2组新生儿治疗前、治疗72h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并采用神经性行为(NBNA)评估患儿的行为。结果观察组治疗72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网织红细胞RC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治疗2~3 d后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可更好地改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总胆红素及黄疸消退期的NBNA评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茵芪合剂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O”型孕妇妊娠20~28周测定的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1:128的孕妇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西药,静脉点滴葡萄糖,维生素C及吸氧30m in,治疗组使用中药煎剂茵芪合剂(茵陈、黄芪、栀子、黄芩、白术,川断)。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孕妇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总治愈率达69%;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有明显的疗效,发病率为3.7%。两组数据作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茵芪合剂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可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生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重要的病因,溶血性贫血、心力衰竭、水肿是其主要的症状。临床常见的类型有ABO、RH血型不合,其中以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2006—2009年,我们采用产前中药预防性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指由于母婴Rh或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时,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展成胆红素脑病,日后留下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对23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实施了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以Rh、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68例,男40例,女28例,体质量2 500~3 500 g,出生后18 h~7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安胎汤对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66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驭黄汤治疗,定期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后抗体效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总有效率95%。结论清热安胎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抗体效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