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关系,判定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6例作为试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 h血糖相关性明显优于空腹血糖。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的筛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并进行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无明显相关(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1小时血糖检测结果有明显正相关(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有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血糖有明显的相关性,且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相关性明显优于餐后1小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经我院诊治的1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以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152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分别记录检测受试者的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比较。通过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证明检测患者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结果:A组监测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B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因此检测空腹情况下和餐后2小时情况下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00g馒头餐试验,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进行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型(HOMA-β和HOMA-IR)进行计算。结果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与HOMA-IR(分别r=0.364,P<0.01;r=0.312 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r=0.358,P<0.01;r=0.344,P<0.01)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别r=-0.442 P<0.01,r=-0.311 P<0.01)。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14 P<0.001)。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对空腹血糖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琳琳  任君  史新辉  黄田海  周保民 《重庆医学》2008,37(16):1827-1828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8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比空腹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监控及治疗上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空腹、餐后2h血糖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餐后2h血糖及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HbA1c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症组的HbA1c与空腹(r=0.34、r=0.37)、餐后2h血糖(r=0.67、r=0.70)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HbA1c数据客观稳定,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强化血糖达标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与空腹及餐后血糖联合检测能更好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7.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锦萍  李斌  柴春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49-2550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应用于诊断、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80例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相关配套试剂检测HbAlc,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以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测定了66名受试者的空腹血糖,餐后1、2、3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其中糖尿病患者34例,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减退者的正常人32名。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1、2、3小时血糖、血糖面积、GHb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所有受试者的GHb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说明GHb诊断糖尿病的相对敏感性为88%,相对特异性为93.75%。  相似文献   

10.
刘长星 《中原医刊》2003,30(10):45-46
目的:评价倍欣对于使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倍欣组和三甲双胍组,治疗1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倍欣组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三甲双胍组(P<0.01);而2组的空腹血糖均有显著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倍欣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扣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80例受试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与两种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间的关系,其中糖尿病50例,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者30例。结果表明:糖尿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两种方法测定的HbAlc均非常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全部受检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两种方法测定的HbAlc均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40例糖尿病患者,90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伴并发症组患者其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而糖尿病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的一项良好指标,与空腹血糖检测相结合更有利于临床对糖尿病诊断、监控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8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8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稳定指标,与血糖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实践。方法:收集92例疑似糖尿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及临床诊断的资料,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值在糖尿病诊断上存在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诊断,与空腹血糖检测结合应用确诊更好。  相似文献   

15.
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监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淑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55-4056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4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GSP及空腹血糖检测,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餐后2h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空腹及餐后2hGSP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中空腹及餐后GSP差异无显著性(P>0.05),DM组GSP与FBG及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P<0.001)。结论:GSP与血糖的相关性好,它对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德美  蔡小玲 《吉林医学》2010,31(6):764-765
目的:正确认识血糖(BG)和尿糖(UG)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提高糖尿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170例糖尿病患者的晨尿尿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多数糖尿病患者尿糖与血糖测定值呈正相关,但部分患者检验结果尿糖阴性而血糖增高,部分患者空腹血糖阴性而餐后2h血糖超正常范围。结论:应同时检查尿糖、血糖,有时还需要检查餐后2h血糖,才能使诊断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是个糖尿病患者,经常自我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且血糖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这次我到医院检查,医生让我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请问,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咋回事?辽宁瞿立文瞿立文读者:在临床上,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只能反映患者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同,它可稳定可靠地反映患者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是国际公认的监控糖尿病的“金标准”。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自我检测血糖外,还应在3~6个月内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8.
王春艳 《中外医疗》2013,32(10):38-39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一共160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分成A、B、C、D、E5组,分析其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该研究中D组与E组的病程比A组病程显著增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要明显地高于B组患者,B、C、D、E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明显地比A组患者高,D、E组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要明显地高于C组,E组的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又要明显地高于D组,显示其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综合分析显示,伴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餐后2h的血糖与空腹静脉血糖水平都呈现出逐渐增高的现象。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受到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共同影响,对于判断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应当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19.
焦虑、抑郁情绪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焦虑、抑郁情绪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对综合医院就诊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有焦虑或抑郁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及一定的药物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P<0.05)。对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积极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DM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GSP及空腹血糖(FBG)检测,并对DM患者再进行餐后2h血糖及GSP测定。结果:DM组患者血清中空腹及餐后GSP与对照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DM组中空腹与餐后GSP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GSP与FBG及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P<0.001)。结论:GSP与血糖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