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私合作以消除淋巴丝虫病首要会议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临沂市 12县 (区 )均为丝虫病流行区 ,人群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 15 .3 %。经反复查治 ,1983年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 1984年开展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 3项监测 ,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①纵向监测 :两个监测点设在原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房庄乡 (15 .1% )和苍山县卞庄镇(17.5 % )。对监测点总人口的 1/3纵向观察 ,每年定点血检 1次 ,检出微丝蚴阳性者不治疗 ,于每年 7、8、9月各血检 1次 ,探讨不同密度微丝蚴在人体内的自然变化情况。②横向监测 :1984年血检全市总人口的 3 %以上 ,流行乡 (镇 ) 40…  相似文献   

3.
展望2005年实现全国消除淋巴丝虫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我国淋巴丝虫病的防治进展和现状淋巴丝虫病的流行在我国历史久远 ,隋唐时代公元 6 10年以后即有各种淋巴管炎和丹毒的记载 ,与丝虫病的淋巴管炎和象皮肿类似[1] 。防治前丝虫病在我国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最小年龄分别为 8个月和 7个月。个别马来丝虫病流行村寨的感染率最高达 85 .7%。按防治前的行政区划 ,淋巴丝虫病分布于我国 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海南建省、重庆建市后为 16个省市区 )的 86 4个县 (未包括台湾省 )。防治工作开展前 ,全国约有 30 0 0万病人 ,其中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分别占 …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巩固其成果,防止丝虫病的再度流行.方法 在全县流行区开展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及重点人群监测,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复查和照料.结果 病原学监测3 521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监测2 038只,未发现阳性蚊;重点人群监测未查见微丝蚴;洪雅县历史累计慢性丝虫病患者306例,现存15例均给予关怀和照料.结论 洪雅县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全县消除丝病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地区继续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防治监测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和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区搜索残存传染源,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并进行蚊媒监测。采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个体解剖方法检查蚊媒感染幼丝虫情况。结果复查经治疗转阴20~26年后的原微丝蚴血症者611例和防治监测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地区血检13171人以及流动人口3631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致倦库蚊3050只,未检出幼丝虫感染蚊。结论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成果巩固,但全国和全球尚未消灭丝虫病,监测措施仍不能终止,其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私合作以消除淋巴丝虫病首要会议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江苏省消除淋巴丝虫病进程,以总结经验。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总结,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江苏省丝虫病流行状况、防治和监测情况。结果江苏省75个县(市)中有71个流行丝虫病,班氏丝虫病流行于全省大部分地区,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分布于苏南部分地区。1971年前,某些地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曾高达20.15%,通过大规模防治后,1988年全部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1%以下,1989年降为0.016%,2001年全省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江苏省消除丝虫病的历程为其他地区控制淋巴丝虫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巩固贵州省消除丝虫病后的防治成果 ,防止丝虫病的再度流行。 方法 对边远、贫困和防治监测中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及原流行区外来人口进行蚊媒、病原学、血清学监测 ;对慢性丝虫病病人进行相关治疗和照料。 结果蚊媒监测中华按蚊 75 41只 ,嗜人按蚊 2 5 3只均为阴性 ;病原学检测 7180人 ,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血清学检测 937人 ,阳性率 0 .5 34 % (5 /937) ;对象皮腿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 5 2 .6 3% (10 /19) ,中链油和海群生治疗乳糜尿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93.3% (2 8/30 )和 90 .0 % (18/2 0 ) ,1年后有效率分别为 88% (2 2 /2 5 )、75 % (6 /8)。 结论 贵州省消除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鉴于全国尚未消除丝虫病 ,仍需加强监测 ,同时还应加强对慢性丝虫病病人的照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措施 ,巩固消除丝虫病的防治成果。方法 1 998-2 0 0 1年 ,选择 1个村为纵向监测点 ,进行病原学和蚊媒纵向监测。对原丝虫病流行县防治工作薄弱地区、重流行区、边界地区 ,每年选择 2个县 2个村开展病原学和蚊媒的横向监测。加强流动人口 ,应征入伍青年重点对象的监测。结果纵向监测点累计血检 6 91 1人次 ,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致倦库蚊 5 4 31只 ,未检出人体幼丝虫阳性蚊。横向监测共 7个点县 (区 ) ,累计血检 1 0 1 82人 ,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致倦库蚊 1 31 94只 ,未检出人体幼丝虫阳性蚊。重点人群监测流动人口 5 0 5 1人 ,应征入伍青年 92 2 1人 ,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重庆市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 ,已肃清了传染源 ,巩固了消除丝虫病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回顾并总结巢湖市丝虫病的流行、控制,以及消除丝虫病的历程。 方法  统计分析1970~1989年在该市采取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防治策略,以及展开大规模防治的各个阶段。 结果  1989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微丝蚴率下降至0.032%,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率已控制在1.0%以下,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1年,经省级调查考核,认定全市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6年,省级审评确认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经过10年的监测和跟踪治疗,到2005年,全市丝虫病病原学监测未查见微丝蚴阳性者,解剖镜检人房内淡色库蚊1 348只,蚊体内均未查见人体幼丝虫。 结论  巢湖市达到了消除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曾是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全省69个县(市)有丝虫病流行,流行区总人口2900万,丝虫病感染者约200万,其中微丝蚴血症者约160万,慢性丝虫病患者约40万,人群平均微丝蚴率5.94%,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70~1980年全省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开展大规模防治,1988年以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048%,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通过10余年的监测和跟踪治疗,2001年全省实现消除丝虫病。本文从湖北省消除淋巴丝虫病的技术方法、措施和策略等方面,对湖北省丝虫病的流行、控制与消除的历程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并对各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最后阶段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对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临床病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是评估一个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和防治效果的敏感指标,也是判定“突发疫情”、评价是否达到疫情控制或传播控制标准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对我国既定血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特征及其发生原因,并就今后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并对各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最后阶段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对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急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临床病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是评估一个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和防治效果的敏感指标,也是判定“突发疫情”、评价是否达到疫情控制或传播控制标准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对我国既定血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特征及其发生原因,并就今后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巩固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成果,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65个原丝虫病流行县开展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65个县(市)连续13~23年的横向监测显示,已连续7~23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9-23年无人体幼丝虫感染。65个县(市)中有41个县(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43.65%和5.08%,10年后再监测的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5.96%和1.25%;24个县(市)基本消除后10年以上病原学监测乡和人口覆盖率分别为39.14%和3.94%。11个纵向监测点观察13~20年,发现的14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均于次年转阴。血清学(IFAT)监测人群抗体水平已和非流行区人群相近。结论浙江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已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加速了我国血吸虫病控制进程。到2015年底,全国各流行县(市、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如期实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总体目标。我国于2014年及时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要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突破难点、精确定位防治靶点、实施精准防治,才能彻底消除导致血吸虫病复燃的潜在因素,保障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如期实现。精准血防是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并将其引入我国血防工作而发展出来的血防工作新思路,是精准医学在血防工作中的理论创新。本文阐述了精准血防的概念、措施以及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工作的作用,指出开展精准血防的前提是不断提升基层防治队伍和综合防控能力,精准血防是继续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关键,精准血防是继续做好患者救治、把防治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