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下肢动脉成像中最优化的检查方案.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VCT 对临床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48例病人进行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分别采用个性化注射方案和传统注射方案进行检查,对两方案病例的影像评分进行比较,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标准.结果在接受检查的48例病例中,47例取得了满意的影像,1例在工作站上进行适当处理后,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影像.在采用不同注射方案的两组病例中,个性化注射方案组的影像评分明显优于传统注射方案组(t=2.343,P=0.028);对于中度及以上狭窄(50%~100%)的下肢血管,CTA 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1%、86.6%.结论64层螺旋 CTA 是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且与个体化注射方案结合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了自己在十个月中所作的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的经验。造影剂均用15%的泛影葡胺钠盐,注射速率依所检查的血管而定,但通常低于常规动脉造影。例如,腹主动脉用30ml,以15ml/秒速率注入;胸部升主动脉用40ml,20ml/秒。作者更愿意用较大量的稀释造影剂,而不喜欢用较小量的不稀释造影剂,因为稀释者可以更好地混合和防止因造影剂分层而形成的伪影。主动脉造影使用较小的薄壁的5 F 辫尾导管,成象率2帧/秒或更快。作者十个月中814例DSA 中有189例(23%)施行的是IA DSA。IA DSA 最通常的指征是下肢外周血管性疾病,这些病例中的大多数有肾功能减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所作的2,11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220例(10.5%)为肺动脉的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DSA)检查。其中206例(94%)用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其他为肺动脉的扩张、肿瘤、气胸、Blalock-Taussig 术后和肺动脉高压等。以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20~25毫升以每秒15毫升的速度自肘静脉注入。应用导管自中心静脉  相似文献   

4.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6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3D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 3DDCEMRA包括 4 4例病变血管和 16例正常血管。选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 ( 3DFFE)序列 ,行3DDCEMRA检查 ,主要参数为TR 9毫秒 ,TE 3毫秒 ,翻转角 3 0° ,矩阵 12 8× 2 5 6,快速注射 0 2mmol/kg钆 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注射速度 1 5~ 2 0ml/s ,延迟时间依据病情而定 ,其中 3 6例 (病变组 3 4例和正常组 2例 )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 (IADSA)或 (和 )手术证实 ;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 3级评价 ,并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 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 5 7例 ,占 95 %。5 0例 ( 16例正常组与经手术、IADSA证实的 3 4例病变组 ) 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4 1%、87 5 %和 92 0 % ;假阳性 ,假阴性各 2例 ,病变程度高估 3例。 3 4例各类血管和相关病变的 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 (和 )手术符合率为 85 3 % ,主动脉及其主支病变则分别为 10 0 0 %和77 3 %。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微创技术 ,评价主动脉病变可与IADSA媲美 ,对主动脉主支病变与IADSA尚有一定差距 ,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和改善重建技术 ,有望能逐步替代IADS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5~5 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血管CT仿真内镜(CTVE)重建.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49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2例行脑CT灌注成像(CTPI).结果 60例TIA患者中35例(58.3%)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处、中度狭窄8处、重度狭窄4处,血管闭塞3处.共发现斑块49块,其中钙化斑块21块,脂质斑块16块及混合斑块12块.斑块位于颈总动脉13块,动脉分叉22块,颈内动脉14块.30例狭窄患者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一致的有26例.15例患者与DSA对照,CTA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0.9%,准确性93.3%.结论 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比较并评价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腹腔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患者同日分别进行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和/或手术相对照。结果:腹腔段超声诊断血管闭塞、狭窄(>50%)的Az值分别为0.979 6、0.938 6;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血管闭塞、狭窄(>50%)的Az值分别为0.965 4、0.995 5。结论: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腹腔动脉硬化闭塞症均高度准确,可首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后CT血管造影(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89例患者均接受64-MSC-TA检查,每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技术参数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后进行自动减影,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三维容积再现(3D-VR)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对狭窄血管进行评估、诊断。其中60例患者在2周内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其作为金标准,探讨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89例患者经MSCTA检查后128例示头颈部血管狭窄,其中60例经DSA检查对比,得出MSCTA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96.5%、特异性99.3%、准确性98.6%、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99.8%。结论 DSCTA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图像优良,操作省时、方便,具有去除骨质、凸显血管的优点;尤其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方面,可以替代DSA成为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超评估急性脑梗死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临床资料,且均经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确诊前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彩超检查,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超评估急性脑梗死应用价值。结果 以经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超急性脑梗死检出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彩超单独检出率,且误诊率低于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缺血性脑梗死7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3例;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超检查缺血性脑梗死68例,占比97.14%,出血性脑梗死10例,占比76.92%;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彩超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彩超单独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式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彩超检查急性脑梗死类型的结果与经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和常规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6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61个,敏感性为93.8%。常规CTA检出动脉瘤54个,敏感性为83.1%。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性检查需要适当的血管显影和病人在摄片中几乎保持不动。检查期间吞咽引起移动伪影,显著降低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影象质量。冷却造影剂、减低注射速率和让病人于注射前反复吞咽有益,但不自主吞咽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评价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1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行CT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DSA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14例,CTA诊断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1%、95.61%、100.00%、100.00%、88.10%。对于直径d <3 mm的动脉瘤,CTA的诊断准确性低于DSA (P=0.036)。CTA诊断时间为(16.21±2.14) min,短于DSA诊断时间(25.68±4.11) min(t=21.436,P <0.001)。结论CTA与DSA相比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于直径d <3 mm的动脉瘤,CTA的检出率和灵敏度会降低且CTA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兴趣逐步增加。作者在28例已知有肝疾息的病人施行常规的选择性肝或腹腔动脉造影后立即施行了动脉DSA。28例中22例已知有肝的恶性疾病,6例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局部肝肿块病变血管解剖。在动脉造影后,不改变导管的位置,立即做DSA。以7毫升/秒的速度,注入15~20毫升造影剂。以1帧/秒的速度平均摄8幅照片,其后均作了再蒙片后处理。所有照片均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复习。将DSA 照片质量分为。“不良”——无法诊断;“模糊”——可诊断,但动脉的对比和空间分辨力低;“良好”——动脉的对比和空间分辨力良好。然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实质期和静脉期的血管显示情况。28倒31次DSA 检查结果无“不良”,“模糊”11例(35%),“良好”20例(65%)。28例中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在诊断颅外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颅外颌面部AVM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后通过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以分析该病变的特殊表现.4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48例中,MSCTA显示畸形血管团者48例(100%);显示供血动脉者43例(89.6%);显示引流静脉者44例(91.7%).13例(27.1%)软组织AVM合并有颅颌面骨异常(4例颌骨;9例其他颅面骨).结论 多数颅外颌面部AVM的表现特点能在MSCTA上清楚显示.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MSCTA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最佳的扫描技术。方法: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使用3种不同的检查技术,对6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检查:15例使用对比剂注入后延时扫描无维持注射的方法;23例使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surestart)自动控制扫描,对比剂一次性团注的方法;24例使用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 维持注射的方法。结果:15例使用对比剂注入后延时扫描无维持注射的方法进行的冠状动脉检查,9例成功占60%(9/15);23例使用surestart技术自动控制扫描,不使用维持量注射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检查,16例成功,占69.57%(16/23);24例使用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 维持注射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检查,22例成功,占91.67%(22/24)。结论:Surestart技术手动控制扫描、CT实时监视技术,对比剂团注后 维持注射的方法,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疼痛性冈上肌腱肩峰下滑行受限(SGLS)的动态超声检查、MR关节成像表现和关节腔内最大注射容积来预测肩关节腔容积的减小。方法从2003年1月—2011年8月期间,67例病人分别接受了包括动态成像在内的超声检查和MR关节成像检查。在MR关节成像检查之前,首先进行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的对比剂注射,比较每例SGLS病人的动态超声与所注射对比剂的体积,用于判断关节腔的最大容积和MR关节成像表现。结果动态超声检查结果显示,47例(70.1%)为SGLS阳性,20例(29.9%)为SGLS阴性。SGLS和注射体积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4(P<0.001)。SGLS和MR关节成像表现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1(P<0.001)。SGLS阳性组的平均注射体积(22.0mL)和SGLS阴性组的平均注射体积(10.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GLS的超声成像与MR关节成像表现和关节腔的最大注射体积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表现可预测肩关节腔的容积减小,而后者是粘连性关节囊炎的重要特征,也提高了动态超声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9例用其他方法已明确的或须除外肿瘤的患者,作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 DSA)或静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 DSA)。研究表明DSA 对肿瘤的诊断效果颇不一致,即使是细胞类型相同,亦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对于脑膜瘤、甲状腺癌肝转移、肾细胞癌所致之下腔静脉阻塞和四肢肉瘤,DSA 的诊断效果极佳,可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对于血管畸形的显示亦相当满意;而对于肾上极肾细胞癌、胰腺的淋巴瘤,则由于肠道和其它血管影重叠等因素的干扰,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叶远树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2):193-193,196
遥控对比剂跟踪血管摄影技术(Blous Chsaingimage)是一种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大范围血管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适用于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的血管检查,在观察血管解剖和血流方面,较分段DSA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期间,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24例病例施行了48次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48次。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可疑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分别先后进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DSA相比,3D-CE-MRA 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94.1%.结论 3D-CE-MRA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快速、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视网膜镜眼底检查、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96例96只眼。治疗后1、3、6和12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检查BCVA、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以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其中,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CNV未完全闭合仍有渗漏者,则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2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为1个月。结果: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与治疗后1、3、6和12个月BCVA分别为0.72±0.07、0.68±0.16、0.39±0.10、0.15±0.08、0.14±0.10;黄斑中心厚度(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CMT)分别为(439.20±101.16)μm、(321.10±98.20)μm、(257.35±69.85)μm、(267.52±65.37)μm、(274.28±59.22)μm。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后1、3、6和12个月,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3、6和12个月间比较,BCVA、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显示:CNV病灶渗漏停止者89只眼(占92.69%),部分渗漏者7只眼(占6.31%)。玻璃体腔平均注射次数为(2.7±1.0)次。结论: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CEC所致的CNV,减轻黄斑水肿、提高BCVA,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随机、对照研究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技术在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40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检查在CTA检查后的第2天完成,CT血管造影图像经AW4.4工作站,应用轴位及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为标准,分析轴位原始图像、轴位及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40例肿胀手综合征患者中心静脉CTA检查原始图像和轴向MIP、冠状MIP、容积图像、整体综合评估的特异性均为100%,没有假阳性病例,而准确性以容积成像和整体评估最高,分别为95%和100%,轴位原始图像和轴位MIP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无差别均为83%、100%、87.5%。结论不同重建技术在肿胀手综合征中心静脉CTA影像诊断中,以容积成像和整体评估诊断价值最高,所以容积成像是非常重要后处理方法,完全可以和DSA检查媲美,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