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降压的策略,强化组采用强化降压策略。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CT检测计算血肿体积及治疗24 h内发生血肿扩大的比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和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入院30 d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2组血肿体积都呈上升趋势,但强化组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发生血肿扩大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强化组的GCS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超急性期内的少量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强化降压疗法,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降低血肿扩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尿激酶开始使用的时间分为早期组32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h),对照组33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h),随访6个月;比较2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早期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与BI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C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2d、5d、8d、4个月后NIHSS评分与BI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8d、4个月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较高安全性,并且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率与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核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内镜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组(微创穿刺引流术)各39例。比较2组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内镜组治疗后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微创组(P0.05);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微创组(P0.05)。治疗前,2组的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内镜组的CSS评分为低于微创组(P0.05)。内镜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栓通治疗早期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小量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急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小量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24h后加用血栓通2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5d。观察并比较治疗15d后2组临床疗效,以及2组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入院时2组平均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5d治疗后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7.9±3.3)v(11.7±3.2),P<0.05),同时神经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4±3.1)v(12.1±3.4),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小量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在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坠床率、住院时间、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BI)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分高于术后7 d(P0.05),观察组出院时BI及FM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SS及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可促进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尽快康复,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患侧单桥运动和下肢被动运动对急性脑梗死病灶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3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单桥运动组17例,被动运动组15例,在运动治疗前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rCBF及Fugl-Meyer(FMA)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种运动后即刻rCBF值比运动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单桥运动组的增高值大于被动运动组(P<0.05),rCBF增加值与FMA和BI评分的增加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7,0.689)。结论单桥运动比被动运动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病灶rCBF,且这种改善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8.
曾宇  付林  朱焰  李顺池  李雅萍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82-178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6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采用单盲法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d。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至治疗后90d。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于治疗前、治疗后d14、d28、d90,各评定1次,Barthel指数(BI)于治疗后d28、d90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CSS:18.52±6.43vs17.22±8.14,t=0.562,P=0.546>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SS:9.25±5.37,6.28±5.56,4.33±2.85vs12.27±8.04,10.03±7.45,7.12±5.26,t=2.468,3.446,3.325,P均<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治疗后d90的BI在依达拉奉组优于对照组,(BI:75.32±27.01,83.20±24.48vs64.05±21.08,72.04±23.85,t=3.426,2.188,P均<0.0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后综合疗效分析依达拉奉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5%vs79.5%,基本控制率:32.6%vs20.5%,χ2=9.804,P=0.021<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均治疗14 d。于入院当日和治疗14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依达拉奉组,每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及脑血肿体积变化、Hs-CRP及IL-6水平变化、CSS评分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7d、14d脑水肿与脑血肿体积、Hs-CRP及IL-6水平变化、CSS评分情况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7d、14d,2组脑水肿与脑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Hs-CRP及IL-6水平、C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均减少更加显著(P0.05)。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嘉贵  龚秋霞 《临床荟萃》2010,25(24):2146-214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按脑出血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1天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与巴氏指数(BI)评分及疗效评定,并观察脑水肿程度改变及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第21天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CSS(10.6±5.2)分vs(13.5±5.9)分,BI(52.5±6.2)分vs(42.2±6.9)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9%和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4%和62.5%(P<0.05);治疗组第14天时中重度(2~3级)脑水肿发生率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对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和脑内相关功能区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损伤并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言语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言语康复组患者同时给予以Schuell刺激法为主的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试验(ABC)评估患者的言语功能,于患者人组后第20天并且习惯言语训练后,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检测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血流量(rCBF),分别于言语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各检测1次。结果言语康复组患者经过6周正规的言语训练后,ABC法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与人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SPECT扫描时,所有患者的原病灶区、Broca区、Wernicke区、左基底核区等均存在局部放射性减低,言语康复组患者经1次30~45min的言语训练后,原病灶区以及右侧大脑半球的病灶镜像区、额叶、颢叶、小脑等的rGBF值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可改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增加其脑内与言语相关功能区的rCB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3、14 d的肿体体积及血肿清除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后3周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3、14 d,观察组肿体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肿体清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 d,2组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3周,2组的NIHSS评分降低,BI指数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微孔手术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韦广莹  李晶 《山西临床医药》2009,(35):2279-2280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水药,控制血压及血糖,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1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d、28d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其治疗组CSS由治疗前的(18.9±6.10)分下降到治疗后14d的(15.1±4.16)分,治疗后28d的(10.9±3.72)分;而对照组CSS由治疗前的(19.2±8.51)分下降到治疗后14d的(17.3±6.80)分,治疗后28d的(15.7±5.87)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6.
背景艾滋病患者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但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的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痴呆进行一级康复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研究对象为1999-02/1999-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脑SPECT检查的4例无痴呆综合征的中国广东籍男性艾滋病患者,年龄31~36岁,平均34岁.选择1999-02/2000-06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SPECT检查的16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7岁,临床检查未发现神经精神异常.方法对两组进行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使用双探头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半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局部脑血流,比较两组局部脑血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局部脑血流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结果4例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双侧额、顶、颢叶、基底节和丘脑、以及直回和桥脑局部脑血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PECT观察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也存在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此结果可作为对无痴呆综合症艾滋病患者痴呆发生进行早期干预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与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组(MID组)、多发性脑梗死组(MI组)患者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SPECT进行断层脑扫描,运用patlakplot法得出两侧大脑半球的平均血流量(mCBF),并且对大脑半球脑叶及基底核设置感兴趣区,定量测定rCBF。结果:MID组、MI组较对照组全脑mCBF均降低(P<0.01,P<0.05);额叶及基底核区域rCBF降低显著(P<0.05);MID组的额叶、颞叶皮质rCBF显著低于MI组(P<0.01,P<0.05);MID组神经心理测试MMSE评分为17.2±7.18,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额叶皮质rCBF变化与MMSE呈有意义的正相关(r=0.712,P<0.05)。结论:应用SPECT对MI患者脑血流动态测定,尤其是将额叶血流低下作为敏感指标,可预测及早期发现MID病例,这对于预防MID的发生,延缓疾呆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比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61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给予恩必普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50mg,1次/d,连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及巴氏指数(BI)评分及不良反应,在发病后d1、d3、d7、d14测定血浆S-100B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的CSS及BI评分基本一致(P〉O.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及BI评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O.05或P〈O.01)。两组患者S-100B水平在d3达到峰值,与发病d,比较明显升高(P〈O.05),其后逐渐降低,两周后两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发病d1(P〈0.01);治疗组d。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可降低发病期间S-100B水平,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