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婴幼儿腮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术式和手术时机。方法:总结14例手术病例,追踪术后疗效和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平均追踪期限8.6个月,无1例复发:并发症以面神经功能损害为多见。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可以避免血管瘤进一步生长所致的面部畸形,避免手术中过度出血和降低手术难度,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 2 3例 (年龄 40d~ 2岁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 ,随访 3个月至 3年。【结果】全部创口Ⅰ期愈合 ;2 2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 ,1例术后 3个月复发 ,再次手术后至今未复发 ;所有病例均无感染、涎瘘、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但有关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报道,特别是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1992年1月~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现对其病理及手术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评价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未满2岁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保存面神经的血管瘤和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未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仅2例小于6个月患儿术中给予输血50mL;手术创口除2例Ⅱ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2周~3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婴幼儿腮腺巨大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仔细解剖保护面神经和有效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要点,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访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67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年龄最小者3月,最大者2岁。全部患儿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下施行保留面神经的包括血管瘤在内的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安全度过手术和麻醉关,仅5例术中需输血50 ml。手术创口除7例延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和涎瘘发生。术后1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6月内恢复。随访6月~9年,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对婴幼儿腮腺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出血和仔细解剖面神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年龄40d ̄2岁0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全部创口Ⅰ期愈合;22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至今未复发;所有病例均无感染、涎瘘、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腮腺混合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 本组 14 9例腮腺混合瘤均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结果 随防 1~ 10年 ,术后复发者 7例 ,面瘫者 16例 ,涎瘘 6例 ,耳颞神经综合征 12例。结论 对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原则上应彻底 ,术中、术后采取必要方法 ,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率较高 ,腮腺区一些恶性肿瘤也较常见 ,严禁行单纯的肿物摘除术 ,必须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作者从1997~ 2 0 0 0年共行 68例此手术 ,无一肿物复发 ,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从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共行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共计 68例。其中男 32例 ,女 36例。年龄 2~ 5 2岁。腮腺多形性腺瘤 4 8例 ,粘液表皮样癌 12例 ,腺样囊性癌 2例 ,腮腺区淋巴结结核 3例 ,腮腺淋巴上皮病 1例 ,腮腺区血管瘤 1例 ,腮腺区巨大脂肪瘤 1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切口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观察1例随访2年无不适,手术治疗8例。结果:7例术后无并发症,1例术后偏瘫,1例临床观察随访2年无不适。结论:CT、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灶位置及大小是完整切除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腮腺混合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 本组149例腮腺混合瘤均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结果 随访1-10年,术后复发者7例。面瘫者16例。涎瘘6例,耳颞神经综合征12例。结论 对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原则上应彻底,术中,术后采取必要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7例中多形性腺瘤44例、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23例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结果:67例术后均一期愈合,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2肌内注射,1~3个月后恢复。术后随访1~7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值得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与改良“S”形切口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形切口及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术后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s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整体满意度达到10分的患者比例(38.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较之“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10例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提出了对婴幼儿腮腺海绵状血管瘤以尽早手术为宜,并对手术难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斌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39-140
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腮腺区皮肤在进餐时出现血管扩张、潮红、出汗现象,其机制为迷走再生学说,其治疗有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术中放置间隔材料,皮瓣在腮腺创面上防止神经错联发生;如术中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屏障隔离副交感神经与支配皮肤神经间的错联。  相似文献   

15.
谭汉提  卢迪  韦堡升 《西部医学》2012,24(11):2168-2169,2171
目的探讨耳前发际进路行涎腺肿物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物(多形性腺瘤22例,脂肪瘤3例,血管瘤1例)及4例副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采用耳前发际进路行肿物切除。结果全部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4年(平均4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经耳前发际进路切除耳前区涎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味觉出汗综合征即Frey综合征,常发生于腮腺手术后,主要表现为当有味觉刺激存在、血管扩张现象、咀嚼运动,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其预防措施主要为手术治疗、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自体组织,移植到腮腺切除的手术部位,做为一种隔离屏障以预防神经纤维的错位愈合。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治疗大致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肉毒素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的特点.方法 将22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和改良术式,对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涎瘘等指标进行4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指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多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涎腺肌上皮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ME)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E好发于腮腺及腭部,且发生于腭部的比例较多形性腺瘤明显上升.ME的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对腮腺来源的ME实施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效果良好;对发生于腭部的ME实施局部扩大切除,仍有部分复发.结论ME是一种并非十分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肿瘤尤其是发生于腭部者,具有侵袭性生长或潜在恶性的特点,应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